陳麗英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認真開展并落實數學實踐活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如何有效開展數學實踐這一新課程的研究,是基礎性教育學校(包括農村小學)共同面臨的問題。那么農村小學應該如何有效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呢?本文認為,數學教師首先要參透數學實踐課程的目標,讓學生體會數學實踐的意義;其次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堂實踐探究活動;再次要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以開展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最后要結合教研課題,有計劃地開展多元的數學實踐活動。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活動;實施策略
數學源于生活和勞動,在生活和勞動中學習數學才更能體現數學的意義和價值。《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數學學習內容要現實、要有意義,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因此,認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保證數學實踐活動的落實,對學生學習數學來說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開展數學實踐這一新課程的研究,也是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任務和責任,教師應努力探索和研究如何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重點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數學的環(huán)境,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一、參透數學實踐課程的目標,讓學生體會數學實踐的意義
(一)明確學數學的意義,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產生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實踐和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獲取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和數學活動經驗等。
(二)推進新課程的實施,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應用技能
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體會數學;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綜合運用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相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初步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初步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作用。
(三)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環(huán)境,與知識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現實環(huán)境中通過觀察、分析、實踐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和鞏固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堂實踐探究活動
著重圍繞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體現新課標的理念,落實課內各項操作實踐活動,重視探究學習過程。低年段重點在“重視操作,以理馭法”、高年段重點在“會探究、會交流、會質疑、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在這一階段的研究活動中,要保證課堂操作實驗的落實,明確實踐的目的是探索課本知識問題的解決方法,體會經歷知識的產生、方法的產生過程,推導計算方法,理解數學道理,體會學習過程,理解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以開展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
除了課堂實踐操作,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地開展關于“數學實踐”的教學研究。我校通過《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這個“區(qū)域性資源開發(fā)與研究”課題研究,結合課外的資源進行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研究。指導學生走出課室,走進家里,走到社會上,在生活環(huán)境中體會、探究、解決一些數學問題。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豐富了教學資源,改變了一向以來只依靠課本的單一教學活動方式,也為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提供了素材和環(huán)境。發(fā)揮周邊資源的作用,充實和豐富課程內容,讓教學得到幫助,得到更大的促進。
番禺區(qū)教研室在《區(qū)域性課程文化資源利用與開發(fā)指南》中指出,數學課程文化資源是指依據數學課程標準所開發(fā)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其中包括各種實踐活動材料等。
數學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意義包括,打破傳統單一的課程觀念,確立與學習化社會相適應的課程,從而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條件保障;為學生探究性、開放性、合作式學習提供支持系統;為在家庭、社區(qū)、社會范圍內開發(fā)新的教育與學習資源提供途徑和范例;有助于喚起人們的課程資源意識,提高人們對教育、學習的認識,發(fā)揮校外社會教育場所和設施的教育作用。課程文化資源的引入會帶動教育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變革,推動現在教育模式的改革,提高學生的主體性。
四、結合教研課題,有計劃地開展多元的數學實踐活動
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悟其精神,在課內課外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結合數學科《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研究》、《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等教研課題,我們切實進行了“開展多元的數學科綜合實踐活動 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探討如何在實踐中學習數學和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踐過程中,重視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結合現實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量一量、畫一畫、問一問、說一說、算一算等不同形式的實踐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踐操作、綜合運用、自主合作等各種能力。以學生實踐活動記錄卡、實踐調查報告、手抄報等形式展示活動過程和成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嘗試獨立地解答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此外,充分利用假期,有計劃地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豐富的假期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師生們一起收集了大量的實踐調查表、調查報告等原始材料,活動圖片和活動過程實錄。
五、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研究的成果與反思
老師、學生、家長合作參與,學校、社會等環(huán)境的綜合利用,給數學教育和學習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結合現實環(huán)境讓學生展開一系列的數學實踐活動,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掌握合作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學習數學有了根本的認識。首先,充分讓學生感受數學,體會數學,增加數學學習的興趣。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全體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積極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人交流,使學生增進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同時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學會分享與合作。其次,學生通過數學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加強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最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發(fā)現實際問題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數學信息,探索多種解決問題方法,并鼓勵學生嘗試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環(huán)境,與知識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勞動環(huán)境中通過觀察、分析、實踐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動逐步體會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和鞏固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多元化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習形式多樣化,使課程和課堂得到有效的延伸。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資源運用到教育教學上,社會力量的加入,豐富了教學資源,帶動教育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變革,推動現在教育模式的改革。讓學生在學習上得到更多的幫助,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增強其學習興趣,并提高教學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