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綏芬河市第一中學 黑龍江綏芬河 157300)
摘 要:在現(xiàn)代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動力不夠的問題。初中歷史作為中學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學科,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嘗試和探索,已經(jīng)總結并提煉出了很多現(xiàn)代化的科學教學方法。本文在深入分析初中歷史教學特點的基礎上,簡要闡述了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培養(yǎng) 有效策略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不管在社會治理還是思維體系上,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這樣的變革,也體現(xiàn)在了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固有的思路和方法,顯然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歷史教學的要求,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動性的課堂呼之欲出。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是初中歷史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現(xiàn)代初中歷史教學的題中應有之意。
一、當前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堂整體氛圍較為壓抑
從目前教學實踐來看,初中歷史課堂普遍存著課堂氛圍壓抑的情況。一方面,由于初中歷史知識的廣博性,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歷史教師有的是班級的班主任,學生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加之很多歷史教師不善于運用多樣化教學模式,不注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更加劇了這種情況。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如果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達不到預設的教學目標[1]。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開展多元化歷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創(chuàng)新程度不足,先進教學設備的運用經(jīng)常流于形式,無法真正吸引學生注意力,雖然課堂表面看起來很熱鬧,但是課堂效率卻沒有提高。
2.教學模式趨于單一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上,普遍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很多初中歷史老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注重“生本理念”的運用,把自己當成課堂教學的絕對中心,忽視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整個課程呈現(xiàn)出單向特征,是一種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2]。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很多初中歷史老師經(jīng)常搞題海戰(zhàn)術,試圖通過大量的做題練習,提高中學生的歷史考試成績,由于教學方法不得當,往往適得其反,達不到提升學生歷史成績的目的。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1.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要想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歷史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教育方式適應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是關鍵。愛玩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喜歡自由,討厭被束縛,所以老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營造出和諧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讓中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3]。另外,在這種和諧的教育氣氛中,有利于中學生天性的釋放,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在輕松愉快地環(huán)境中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會大大的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育環(huán)境。對于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還有另外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對于知識的探求欲望,不僅不會像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那樣抹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反而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所以,老師如果能夠根據(jù)學生的成長特點,針對不用教育階段的學生營造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
2.運用信息技術,活化課堂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運用到現(xiàn)代歷史教學課堂中,在開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提升課堂趣味性,活化課堂教學形式[4]。在網(wǎng)絡上,視頻教學資源極為豐富,而且較為專業(yè)。比如說,老師可以在課前將所要講解的歷史知識做成“微課”的形式,并且在微課中盡量運用聲音、圖像以及視頻等豐富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對于有些教學內容,如果網(wǎng)絡上有相應的電影或者紀錄片等內容,老師還可以有選擇性的在課堂上進行播放,通過電影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印象,并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
3.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方式質量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課堂形式較為單一,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缺乏興趣。因此,針對這個問題,老師應該及時的轉變教學形式,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5]。比如說,老師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學形式,例如分組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基礎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興趣小組,然后根據(jù)歷史教學的內容,給每個小組分配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組內合作的方式進行自主的探索和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就會充分的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積極的進行思考,加強小組合作,從而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接下來的歷史教學中,老師只要重點講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可以了,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質量。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調動,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的被動學習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轉變,這對于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積極地意義。
4.利用貼近生活的地方史,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在習近平總書記《知之深,愛之切》一書中,強調:“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唯有對家鄉(xiāng)知之甚深,才能愛之愈切。”隨著2016年教育部審定的新版義務教科書的使用,史料在歷史教材中的地位逐漸的凸顯出來。而地方史正是史料中最鮮活的、最“接地氣兒”的材料,在歷史教學中使用地方史材料,就會在學生中產(chǎn)生親切感,讓他們意識到“歷史就在我們身邊”、“生活就是歷史?!边@樣就會輕松的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初中歷史教學中尤其如此。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不斷的探索和改進教學模式,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采用適合中學生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的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從而使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魯?shù)挛?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85-85,86.
[2]崔紅梅.淺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5(20):128-128.
[3]李曉寧.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5(13):56-56.
[4]王淑紅.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6):276.
[5]方秀書.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J].神州(上旬刊),2013(8):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