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娜
“翻轉教學”是目前國內外課堂教學改革中著力探索的一條重要途徑,其基本模式是教師借助短視頻或微課件制作,將課前任務提前交給學生,學生在課下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完成課前知識學習,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完成作業(yè)和進行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從而達到知識內化吸收目的的教學模式?!胺D課堂”把“創(chuàng)建理想課堂”作為目標,其原則在于構建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其探索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不少困難。在語文學科上,翻轉課堂遇到的困難既有共性的,也有個性的,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著力對語文“翻轉課堂”中的常見問題進行梳理,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應對策略,供研究和實踐者參考。
一、“翻轉課堂”共性問題分析
“翻轉課堂”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了學生課外負擔。針對“翻轉課堂”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所有學生認為這種學習方式使課前預習任務過多,占用時間過長。
2.微課質量低。部分微課設計在理念、方法和策略上缺乏創(chuàng)新,微課語言跟傳統(tǒng)講授式的語言差別不大,一些微課教師出鏡、出聲過多,分散了學習者的注意力,影響了學習效果。
3.操作實施環(huán)節(jié)多、難度大。教師要首先寫好教案,制作PPT及腳本,然后進行視頻錄制,整個過程時間較長。教師對教材的把握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對教材根據(jù)學習多維目標加以提煉,否則就會出現(xiàn)課前任務設置不合理,甚至是課前做基礎性的練習和檢測,沒有發(fā)揮“翻轉課堂”的應有作用。
4.學習環(huán)境不支持。部分學生受家庭條件限制,不具備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所需的技術設備,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差異也可能因此而拉大。
5.缺乏與之相對應的評價體系。現(xiàn)有的以考試分數(shù)為主要評價標準,對學生學習習慣、學力水平評價缺位,對教師教育觀念更新、信息技術使用的評價缺位,難以全面反饋“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翻轉課堂”的共性問題是語文課堂“翻轉教學”實施過程的必須要面對的,這些問題帶有普遍性和客觀性,更確切地說更偏重于技術層面,通過一定的技術修正就能夠予以解決。
二、語文學科翻轉課堂個性問題分析
一些研究者指出,語文學科應用“翻轉課堂”的可適性不強。主要體現(xiàn)在:
1.缺少互動交流。好的語文課堂應當是言語主體之間的交流碰撞,語文課堂是靠教學對話步步推進的。但在“翻轉課堂”操作模式下,教師更多的是在課堂上針對微課教學中學生的困惑點進行針對性的補救教學。
2.適用范圍有限。認為“翻轉課堂”更適用于陳述性與知識性課堂,具體來說更適合數(shù)理化學科,就語文來講,認為“翻轉課堂”僅僅適用于字、詞認知環(huán)節(jié),缺少有個性和針對性的互動。
3.目標設定困難?!胺D課堂”首先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然后再根據(jù)目標設定任務,圍繞任務制作短視頻,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己在學習和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而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三維的,很多內容都很難量化,學習者的審美能力很難在一時間內得到培養(yǎng)。
語文學科“翻轉課堂”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不是“翻轉課堂”本身引發(fā)的問題,而是語文這一學科的特殊性導致的適用性問題,因而在制定相應策略時,更多應該從語文教學內容和特點出發(fā)進行考量。
三、語文學科“翻轉課堂”實施策略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剛剛興起的教學改革模式,實踐中遇到問題和困難在所難免。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如何在挫折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為日后少走彎路奠定基礎。筆者結合語文教學實踐,針對“翻轉課堂”在語文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策略。
1.精心引導?!胺D課堂”的一大特點就是將“知識傳遞”的過程交給學生在課外自主進行,這就要求學生能夠自我管理時間,培養(yǎng)自學的意識和能力,真正做到在沒有教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下自己學習和練習,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前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逐漸轉變學生平日被動接受、聽從教師安排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善于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適應“翻轉課堂”的學習方式。
2.精選內容。實踐中來看,語文教學內容包羅萬象,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用“翻轉課堂”。在實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期,可以選取陳述性知識作為學生適應的過渡。還要注意的是,非常簡單的知識普通教學方法就可以完成的,沒必要使用微視頻。針對某一個語文知識要點的復習課,比如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常見修辭手法的應用、標點符號的規(guī)范運用等等,錄制成微視頻,除了供上課所用,還可以用來幫助學生系統(tǒng)復習。
3.精細設問。教師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價值,而不能隨意設置問題就草草結束一堂課。設計的問題數(shù)量應足夠供應學生間進行交流,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究過程,自主獲取知識。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有困難的問題和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給予啟發(fā)和指導。如通過設計“我還想了解什么”等環(huán)節(jié),來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此環(huán)節(jié)設置也可以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設計者還可以給每名學生都下發(fā)一張學習單,學生有不理解的知識或者有還想知道的知識等都可以寫在上面,這樣就可以針對全體學生對本課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從而幫助教師對學生作出多元化評價。
4.精制視頻。從時間上看,視頻長度最好在10分鐘左右,過多過少都不利于提升學習效果。但這10分鐘是重新設計定位的,應該盡量將內容集中,而不是將平時傳統(tǒng)課堂視頻中剪輯出10分鐘。從內容上看,在微視頻中,聲音要清晰明亮,普通話標準,語速適中。視頻中是否出現(xiàn)教師視情況而定,視頻中不出現(xiàn)教師形象可以使學習者在觀看視頻時能夠以更加輕松自如的心態(tài)集中在內容上。從畫面上看,畫面應該突出重點,細膩美觀,要通過語音提示、色彩符號標注等方法幫助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強化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