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香
摘 要: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師生之間要多些互動,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為學生設計有效的提問,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認知結(jié)構(gòu)和思維規(guī)律,并且這些問題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師在課堂上提出有效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通過有效提問,能影響教學效果。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 課堂教學 有效提問
人類的進步在于不斷的提問,從提問中思考問題,獲得知識,獲取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思維往往也是從提問開始,因為能夠提出問題,所以表示在不斷的思考當中。課堂提問不言而喻也是使學生進步的開始,好的提問,可以讓學生思維得到啟發(fā),讓學生在思考中不斷進步,并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的效果倍增。在如今的新課標帶動下,歷史與社會課堂上的教學提問質(zhì)量也不斷在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有效提問顯得格外重要。
一、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重要性
歷史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建有效課堂是很有必要的,為了有效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重點內(nèi)容,教師應對創(chuàng)建有效課堂的方法進行探究?,F(xiàn)在頻繁的教學安排,已導致學生對學科的內(nèi)涵領悟時間減少,再加上學生認為歷史已經(jīng)距離我們很遠,覺得和現(xiàn)在的生活和學習沒有關聯(lián),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就達不到教學的標準。因此教師應該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認真探討,做好備課教案,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將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很好的傳授給學生,并讓學生接受。
有效的教學才是有用的教學,不然就是白白浪費時間,教師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生學不到有用知識,創(chuàng)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其關鍵在于增強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有效提問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課堂上教師有目的的提問,能夠引起學生積極的反饋,積極動腦思考問題,教師所提問的問題水平和質(zhì)量能夠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所以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在教學方法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教師針對教學目標設定問題
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教師首先要了解課標,深度挖掘教材內(nèi)容,才能在課堂提問設計上達到一語道破的效果,盲目的提問是對教學沒有幫助的,只能分散學生的精力,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在做無用功,偏離教學目標的軌道,白白浪費時間。教師在準備教案的時候,應該先想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做出課堂提問,使提問富有思考價值,能夠突出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難點,通過提問將知識前后聯(lián)系起來,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總結(jié)歸納。好的提問能貫穿整堂課的內(nèi)容,盡量避免沒有目標的提問,沒有實際意義的提問。
例如,在教學《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一課時,教師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你知道哪些關于人類起源的故事?人類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認識自己的起源?你們認為遠古時代的人類是長什么樣子的?通過這樣的課堂提問,既能自然的引入課題,能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問題,并勇于參與到課堂當中來。
三、根據(jù)教材標題進行提問
教材中的章節(jié)標題,基本上是對課時內(nèi)容的精煉概括,教師通過對章節(jié)標題的直接提問,就可以最快的速度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產(chǎn)生疑問,積極思考問題,教師使用這種直接的提問方式,能夠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展現(xiàn)出教師有效的課堂教學魅力。例如,在教學《高度集權(quán)的北宋政治》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標題直接提問方式進行提問。先讓學生說一下自己對這個課題是怎樣理解的,教師不必評價學生各種各樣的回答,可以直接引入課題,先讓學生對“高度集權(quán)”進行思考,什么叫“高度集權(quán)”?為什么北宋會“高度集權(quán)”?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題,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找到答案。之后教師給出“陳橋兵變”的圖解,師生共同總結(jié)陳橋兵變,宋朝建立的時間、地點和經(jīng)過,和之后的王安石變法等等內(nèi)容。最后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有拓展性的的問題:北宋中央集權(quán)的加強和隨后進行的王安石變法,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xiàn)有什么啟發(fā)?通過這種有效提問,讓課堂更有節(jié)奏,同時也讓學生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四、通舊思新式提問
《論語》中,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睂W生在學習時要做到復習舊知識,努力學習新知識,這樣才能更扎實的將知識學到手。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如果也能運用這一點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充分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這將會讓課堂中的提問變得更有效[5]。
例如,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教師提問,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戰(zhàn)爭雙方簽署了什么合約,這份合約有何意義?由此來推出這紙合約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導火線。
現(xiàn)代教學中如果沒有提問,就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感覺不到有問題存在,就無法深入去思考、去探究,從而達不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敢于嘗試和探索的精神,教師問題設計得好,設計得巧妙,就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tài),讓學生迅速找到自己的興奮點,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課堂當中來,學生通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從中思考、探討并回答的過程就是使學生在學習上能不斷進步,心理素質(zhì)上也得到良好鍛煉的過程。
結(jié)語
本文針對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做出了以上幾點觀點,這幾點方式只是增強課堂有效提問的一部分,教師只有真正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提問的設計和提問的意識,掌握設計問題的能力,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需要互動的必要性,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問題,參與到課堂中來,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真諦。
參考文獻
[1]李優(yōu)治.談《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12(6):121-122,125.
[2]陳志勇.《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3]王曉紅.淺談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02(7):81-83.
[4]毛舟洪.淺論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2):236-236.
[5]樂德超.拋磚以引玉 投石故激浪——談歷史與社會課堂有效提問[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