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元洪
摘要:所謂探究式教學模式,指的是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時,教師通過給學生提供一定情景和途徑,讓學生經歷獨立探索、分析、思考的過程,自行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促使學生深刻理解知識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此種教學模式,無論是對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大有裨益。本文就以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為例,并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對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方法和途徑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探究式教學;預習導學案;問題情境;課堂實踐活動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可以轉換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自主參與探索實踐過程,能夠增強實踐探索能力和對信息進行獲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有利于使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全方位提升,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成為適應社會信息技術的人才。那么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方法和措施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呢?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此問題進行闡述。
一、設計預習導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
導學案,即教師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依據,通過集體或個人研究,設計出來的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依據導學案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自始至終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且依據導學案開展學習活動,能使學生自覺、主動地調動原有知識結構體系,對新內容進行學習與探索,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探究性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可以利用設計預習導學案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探究性。
以《多媒體作品的規(guī)劃與設計》為例,根據知識點,我設計了一份預習導學案,內容大概如下:
第一節(jié)多媒體作品的開發(fā)規(guī)劃:多媒體作品開發(fā)的一般過程;多媒體作品的需求分析:分析內容,分析的結果;多媒體作品的規(guī)劃:多媒體作品制作的依據。
第二節(jié)多媒體作品的界面設計:設計目的;界面設計包括的內容:
(一)布局設計。思考:布局設計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么?在進行界面布局設計時,應該如何突出主題信息?
(二)美術設計。思考:進行界面設計時,應該如何合理、恰當地使用色彩使作品的美感得以增強,作品主題得以突出?
(三)交互設計。經常使用的交互方式有哪些?
第三節(jié)文字稿本與制造腳本的設計。思考:文字稿本是什么?腳本是什么?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然后,讓學生按照這份導學案,對教材上的這部分內容進行學習和思考。通過給學生設計預習導學案,讓學生按照導學案對信息技術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分析與學習,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事半功倍。
二、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特點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式情境,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
對于探究式教學法的實施,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向學生提出與教材內容相關且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問題,創(chuàng)設引發(fā)學生思考、調動學生探究欲望的問題式教學情境,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進入探究思考階段,這是保證探究式教學法順利實施的首要步驟。因此,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結合具體信息技術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提出富有思考意義的問題,創(chuàng)設一種問題式教學情境,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強烈的思考需求和探究欲望。
學習《信息及其特征》時,為了引出信息的概念,我向學生提出了下列問題:“什么是信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你認為哪些屬于信息?”學生經過短暫思考,紛紛舉手回答:“通過看手表,可以告訴我們關于時間的信息”?!坝^看奧運會比賽的視頻,可以告訴我們關于奧運賽場的信息”?!巴ㄟ^瀏覽新聞網站,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新聞信息”。“通過觀看國際頻道,可以告訴我們很多國際上的信息”。由此,結合學生的回答,順利引出信息的概念。接著,我提出問題:“對這些信息進行觀察,我們會發(fā)現,每一種信息都是依附于一定載體的,如報紙上的文字依附于紙張,我們說話的聲音依附于空氣,那么,根據這一特征,你們還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身高依附于身體”“磁帶上的音樂依附于磁帶”“顏色依附于物體表面”……學生紛紛發(fā)言,“沒錯,那么,是否有信息不依附于一定載體而獨立存在呢?”“沒有!”“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信息必須依附于載體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體多種多樣”。由此,結合學生的回答,順利引出信息的特征。這樣,我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一步一步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回答,創(chuàng)設了一種問題式教學情境,而且,因為提出的問題與學生日常生活極為接近,既調動了學生強烈的思考興趣和探究欲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新知識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堂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只是讓學生對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死板理解和記憶,因此,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后,學習和掌握的是課本上抽象空洞的理論知識,卻不具備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積極運用于生產、生活等各項實踐活動。因此,除了向學生講解、分析信息技術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點,我們還應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堂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將所學信息技術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
在學習《聲音、動畫、視頻的采集與加工》中“視頻的采集與加工”這一知識點時,在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視頻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之后,我引入了競賽活動,具體活動內容和方式為:為班里學生提供七個視頻,視頻內容有:學校周年慶等重大活動的記錄;學校學生文藝晚會的視頻;Photoshop視頻教程;中國神舟十一號的新聞報告;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光盤中的視頻片段;2016年12月11期央視《百家講壇》的視頻片段;2016年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由甄子丹表演的武術視頻。然后,將班里學生分為兩大組,看看哪一組回答最好,使用的視頻采集方法最合適。這樣,我通過在課堂上開展這一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對課堂實踐活動的積極參與,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對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能力進行了培養(yǎng)。
綜上所述,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改變以往盲目向學生傳授教材上信息技術知識的應試教學方法,轉而采取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的探究式教學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被激發(fā),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和對信息進行獲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促使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全方位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