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云 劉壽全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把教學目標具體化。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依據(jù)。因此,課堂教學目標要具有具體性、可操作性、層次性、整體性、靈活性等特點,要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進新課程改革。本文結合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探究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希望能對廣大歷史教師有所幫助。
一、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原則
課堂教學目標是新課改理念的具體表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對此,教師在設計歷史課堂教學目標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以確保課堂教學有序開展。
1.目標定位要準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展開。因此,教師一定要明確“要求學生學什么”。只有明確了學生學習的內容,教師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專注于“學生如何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歷史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目標內容要全面。
課堂教學目標的內容不僅要包括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與能力,還要包括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學生所要形成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此,歷史教師要在全面理解教學內容和廣泛查閱資料的基礎上,確立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目標全面性,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歷史教學價值。
3.目標精神要革新。
歷史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因此歷史教師在制訂課堂教學目標時要緊跟時代步伐,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耙允窞殍b、面向未來”是歷史教學宗旨,教師要把這一宗旨滲透在歷史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歷史的教育功能,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
二、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風向標”,因此,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是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學環(huán)境,具體策略如下。
1.把握整體,落實具體。
歷史教學目標分為課程目標、模塊目標、專題目標和課時目標。課程目標和模塊目標是歷史專家制訂的,屬于高中歷史教學整體目標;專題目標和課時目標是歷史教師依據(jù)課程標準、歷史教材、學生狀況綜合制訂的,屬于具體目標。整體目標是具體目標的依據(jù),具體目標是整體目標的體現(xiàn),因此教師要把握整體,落實具體,注重教學目標的系統(tǒng)性和獨立性。
2.提高彈性,監(jiān)控成效。
課堂教學目標是預設目標,但課堂教學過程卻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為了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留有彈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實時監(jiān)控目標實現(xiàn)情況,及時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作出調整,堅持教學目標,活化教學過程,為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提供保障。
3.尊重差異,分層設計。
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根據(jù)學生的背景、基礎、能力和個性,分層設計教學目標,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4.注意核心,突出重點。
歷史知識有重點和難點之分,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要確定核心目標,以便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和難點知識。對此,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明確哪些知識是學生需要理解的,哪些知識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這樣,教師就能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手段,分配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學習重點和難點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學目標的設計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重點關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深入研究教材,廣泛查閱資料。對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適應新課程改革趨勢,遵循教學目標設計原則,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狀況和教學環(huán)境,制訂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促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