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艷
摘 要: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 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與過程,表現(xiàn)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nèi)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在知識化、信息化、競爭化程度日益加劇的今天,人們將迎接來自許多方面的嚴峻挑戰(zhàn),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問題也逐漸年輕化,甚至出現(xiàn)在很多小學生的身上。面對小學生層出不窮的心理問題,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更清楚地了解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把握其心理動態(tài),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的教育對策,使之“一個都不能少!”
關鍵詞:樂群 自省 寬容 換位 合理宣泄
引言
前段時間某市一小學六年級學生在家上吊自殺身亡,又一位花一般的少年凋謝,又一顆明亮的星星隕落。這一消息無不令人痛心疾首。再縱觀全國,小學生自殺事件已成上升趨勢。生命只有一次,螻蟻尚且貪生,而這些本因朝氣蓬勃的孩子為何如此輕賤自己的生命。為此,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抗壓能力,使學生有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我們這些一線的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學生對于我們來講“一個都不能少!”
一、樂群,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在知識化、信息化、競爭化程度日益加劇的今天,人們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許多的家庭因經(jīng)受不起壓力、誘惑而分崩離析;或忙于事業(yè),疏忽孩子;又由于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缺乏和同齡人朝夕相處的機會,自然也缺乏和同齡人分享、協(xié)作的經(jīng)驗。致使許多小學生性格內(nèi)向孤僻或自我中心。這些學生對他人懷有厭煩、戒備、鄙視的心理。因此,培養(yǎng)學生樂群,合作的團隊意識尤為重要。
例如:舉行野炊、夏令營等活動。在團隊中,要求學生們吃、住都在一起,營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氣氛,從而在活動中能夠有效合作。學生們分工合作,各有各的任務,每人都必須各司其職才能保證團隊活動的正常運行。這樣,學生們不僅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也知道其他同學的必不可少。只有眾志成城,團結(jié)一心,才能吃好、玩好。事后,及時組織學生總結(jié)反思,讓所有學生明白:“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钡恼嬲x。這,就是團隊的力量!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合作精神!
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將為學生的交往與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它既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還激發(fā)了學生樂群、愛群的情感,使學生產(chǎn)生了不僅為個人榮譽,更為集體榮譽而戰(zhàn)的思想和認識,它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尊重他人,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和美德,樹立正確的合作意識。
二、自省,敢于接受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能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并能正視缺點,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
例如,在班上開展照鏡子活動,使學生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與不足做出適當?shù)脑u價?;顒又忻總€學生手中一面鏡子,照外貌上的優(yōu)缺點,性格上的長短處。首先,照自己;其次,同桌互照;最后,從班級中任意挑選同學照。將三次所得結(jié)果結(jié)合起來,集體討論交流:自己眼中的“我”,同學眼中的“我”。有的同學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有的同學個子矮小,卻人緣很好;有的同學數(shù)學不佳,作文卻很精彩;有的同學不善交際,卻充滿愛心……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引導學生不必因一時樣貌不佳,或成績落后而自怨自艾,自暴自棄,覺得事事不如人。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冷靜,正視自己,揚長避短,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勇敢自省,接受自己,賞識自己,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三、寬容,善于接納他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如此波瀾壯闊,是因為它不擇細流,善于接納。生活中善于接納,就會有很好的人際關系,才會是自己更充實,更快樂。正如雨果所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p>
因此,要教育學生有一顆寬容之心,不但要接納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接納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還要善于接納那些反對自己并且已被實踐證明是犯了錯誤的人。不因那些無謂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四、換位,學會理性思考
我們常聽一則故事: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染坊掌柜,二女兒嫁給傘店老板。晴天她擔心雨傘賣不出去,雨天又為染坊憂心忡忡。她一直不得快樂。于是,鄰居勸她換位思考,老太太一下豁然開朗。這就是正面思維和負面思維模式。正面思維先看到的是積極正面陽光樂觀的信息,負面思維先看到的是消極負面黑暗悲觀的信息。沒有對與錯,只是出發(fā)點和角度不同。同樣,理性的換位思考便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jié)果。
如果常常引導學生把學習、追求、人際交往等中的每一件事,都作為一種享受,那么,就會有持續(xù)不斷的快樂,就能樂觀積極地對待生活,甚至把壓力轉(zhuǎn)化為動力,這樣學生又怎會形成心理問題,甚至走上不歸路呢?
五、宣泄,合理發(fā)泄情緒
情緒就像是一根弦,始終繃得緊緊的,遲早有一天弦會崩斷。尤其是小學生,不良情緒的積累會影響自身的個性形成和健康發(fā)展。所以,給學生盡量多的情感表達的機會。讓情緒發(fā)出來,情感表達出來。突破設限,先發(fā)泄情緒,再學會更合理的發(fā)泄情緒,釋放自己的精神壓力,抗壓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例如,在班上設立每周解壓活動課,在課上,學生可以把自己對老師或同學的意見和不滿,寫下來交給老師或同學,班級規(guī)定,被反映者不得打壓,心存芥蒂,還要及時回復,經(jīng)此一事,摒棄前嫌,如有不服也得馬上忘記。
還可以找個室外的環(huán)境,一個人坐著,然后深呼吸多次,讓肺的空氣盡可能的換上新鮮的空氣。
甚至可以找個解壓玩具,橡皮搽也行,使勁的出氣,等出完這口氣,自然心里就舒服了。
總之,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小學生抗壓能力,我們這些教育一線的工作者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把孩子的健康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竭盡全力,使班級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