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靜秦皇島市第十五中學
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概念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張紅靜
秦皇島市第十五中學
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就要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加強概念教學上下功夫。
教學結構;概念教學;素質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教學工作本身就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特別是數(shù)學教學,更需要教師把一些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概念轉化為便于學生理解的生動、具體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的過程,教師起主導作用,主要支配和引導學生怎樣學,學生從教師那里獲得知識,然后經(jīng)過他們自己的理解,就具備了一定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素質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同,就相應地出現(xiàn)了一些“差生”,按照素質教育目標的要求,教師不要忽視這一部分“差生”,而是要在課堂教學內(nèi)容上下功夫,分出層次,由淺入深,先給這些“差生”一些甜頭,適當表揚,讓他們先對數(shù)學感興趣,從而由“厭學”到“愛學”。在課堂教學快結束時,還要照顧其他的大部分學生,可以補充幾道有一定難度的習題,或以競賽形式,或以討論形式,以達到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目標。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從頭講到尾→學生的練習→布置作業(yè)→結束。就是這樣一種簡單的教學模式,因為教師傳授的對象是活潑、好動的初中學生,就難免學生上課聽不進去了。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數(shù)學教師,必須脫離這種教學模式,積極地去探索適合初中學生的課堂教學結構,結合素質教育和初中學生的特點,我嘗試著把講和練結合起來,就是這樣的結構:講(15分鐘)→練→講(10分鐘)→練。初中學生年齡較小,一節(jié)課45分鐘,他們大約有15分鐘左右能集中精力聽課,所以教師抓住這15分鐘的機會,向他們傳授新知識,等他們疲倦了,就開始做練習,練習可以是多種形式的,比如競賽、演講、表演,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可以緩解一下他們的緊張情緒,讓他們輕松、愉快地學習數(shù)學,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
經(jīng)常有些教師急于提高平均分或升學率,就不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特點,大搞題海戰(zhàn)術,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時學習就變成了他們的負擔,還有什么興趣可言呢?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勤能補拙”以不再是良訓了,教師應在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在短短的45分鐘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其他的時間就可以根據(jù)他們的理解程度自由發(fā)揮了,這樣才能讓全體學生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要明確概念的內(nèi)涵
對于一個數(shù)學概念,不能僅限于掌握它的定義,還應掌握它的一些基本的性質。例如正方形這一概念,不僅要學生熟悉四條邊相等、對邊相等,還應掌握對角線長為邊長的√2倍,對角線和一邊的夾角是45°等性質。
這樣一來,當用平面幾何的方法解答問題:“如圖,有三個相鄰的正方形,求證:∠1+∠2+∠3=90°,便不會感到很困難了。對于一個數(shù)學概念的應用,切記就題論題,應要求學生將所有性質,都能聯(lián)系起來,然后選擇應用。
1.要明確概念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數(shù)學概念是判斷的依據(jù)。例如(1)周角的一半叫直角。(2)B是線段AC的中點,那么有BC=1/2 AC,要判斷以上兩例的對與錯,就必須根據(jù)有關的概念來進行判斷;第二,概念是推理的依據(jù),例如,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定理是論證三角形相似的重要依據(jù),而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定理的證明又是基于三角形相似概念的??梢哉f,沒有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就無法證明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定理。第三、概念是思考的前提。有了明確的概念才能進行思考。例如:梯形中位線定理,要證明此定理,必須弄明白什么叫平行,什么叫梯形的兩底,什么叫兩底和的一半。只有概念清晰、準確,才有可能弄清楚定理的內(nèi)容,掌握定理的證法,否則,這個定理的證明,根本無從談起。第四、概念是接受新知識的媒介。在講課時,經(jīng)常要利用學生已經(jīng)知道的概念。例如,我們講:“圓的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痹谶@一句話里,包括圓、切線、垂直、切點、半徑等五個概念,如果學生對一個或幾個概念不清,對這個定理是不能理解的。當我們明確了概念的地位和作用時,在教學中就會有意識地用最基本的原理來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2.要使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必須正確講清概念。有些概念相近有差別,就應予以分清。例如:角平分線是一條射線,而三角形的內(nèi)角平分線就是一條線段,在數(shù)學中就應予以區(qū)分。
3.要解決學生在學習概念中的難點
例如:在無理數(shù)的教學中,學生往往對無理數(shù)這一概念感到不好理解。在講有理數(shù)與數(shù)軸時,為以后作一伏筆,有理數(shù)與無理數(shù)相對,一方面在學習數(shù)軸時講清:“所有的有理數(shù)都可以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反過來,不能說數(shù)軸上所有的點都表示有理數(shù)。因為我們所講的數(shù)軸是實數(shù)軸,在數(shù)軸上不但有有理數(shù),還有無理數(shù),這樣一來,在講到無理數(shù)這一概念時,學生就能較好地接受它。
4.根據(jù)概念特點,選擇適當教法
對于不同的概念,應選擇不同的教法,要避免簡單的復述書本上的語句,對于形的概念,最好能自制一些模型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述全等三角形這一概念時,通過模型的演示,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對應邊,對應角及全等三角形的有關性質。
(二)概念教學要估計學生可能產(chǎn)生的錯誤
如討論“K取怎樣的值時,方程X2-KX+4=0的兩根都是正根”,學生往往只從根與系數(shù)關系得出K>0的錯誤結果。應向學生指出先有兩個實根,其次才是兩根都為正,用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來解只考慮了第二個條件,丟了第一個條件,因而必須考慮根的判別式,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優(yōu)化課堂結構,還要講清概念。
當前,全國中小學正竟相開展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順應歷史潮流。但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只要我們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首先轉變教育思想,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qū),在改革上下功夫,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就一定能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為全面提高素質教育質量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