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摘要】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有著固定板塊,經(jīng)過近年來的實踐與探索,針對大部分的單元板塊,均已經(jīng)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成熟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閱讀教學板塊在每個單元教學中所占比重最大,所體現(xiàn)的知識點最多,閱讀教學的重要地位依舊貫穿于英語學科教學之中。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理念和發(fā)展模式,即在“素養(yǎng)”的層面上重新探索閱讀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閱讀教學 語言能力 思維品質 文化意識 學習能力
一、引言
最近,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育部備受矚目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出臺了。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方面構成。學生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和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fā)展,通過獲取、感知、分析、概括、比較、預測、評價、創(chuàng)新等思維活動,構建知識體系,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可見,英語核心素養(yǎng)包含很多方面,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思維培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使學生從情感上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英語核心素養(yǎng)和閱讀教學的相結合
筆者認為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得到根本的轉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將英語教學模式變的更整體化,深層化和人性化。因此,牛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堂集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訓練、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習策略養(yǎng)成和文化意識熏陶的綜合課。因此在牛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不再是簡單、機械地向學生傳授重點詞匯、短語和句型的用法,處理文章中需要學生掌握的語言點,而是應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自主解讀相關文本的背景信息和享受閱讀的情感體驗。使其從情感上感受到英語閱讀的樂趣,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本文從四個方面對牛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即在“素養(yǎng)”的層面上重新探索閱讀教學模式。
三、開展續(xù)寫活動,提高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既是作為語言學科的英語課程所應具備的第一種能力,也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第一個維度。語言能力要求學習者可以整合語言技能并經(jīng)由語境與語篇等傳遞意義,進行交流。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當學生閱讀并充分理解文章后,結合其對課文的理解和自身語言知識的積累引導其開展讀后續(xù)寫活動,可以將學生學習語言及運用語言緊密結合,來為其提供展現(xiàn)發(fā)散思維及想象能力的廣闊空間,是一項富有趣味及挑戰(zhàn)性的任務。因此筆者在觀摩連片學校教師賽課時,根據(jù)八上Unit5 Wild animals 課文內容布置學生續(xù)寫小熊貓“希望”長大后的生活習性,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發(fā)揮想象,積累語言知識。同時,學生們感到文章后續(xù)發(fā)展由我作主,可以體驗到寫作的樂趣,為寫作打下堅實基礎。在閱讀文本,提煉信息,小組討論及激活思維一系列的鋪墊之后,學生寫作和作品賞析精彩的展開了。這種教學模式將閱讀策略培養(yǎng)和寫作技能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學的目的。
四、采用批判性閱讀教學,發(fā)展思維品質
在一堂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設計圍繞主題為核心的思維導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精煉地概括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和內化。通過思維導圖,將頭腦中關于文章的細節(jié)知識進行梳理,轉化成具有系統(tǒng)性的結構圖。思維導圖直觀地反映文章中各部分的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形成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對其思維品質有所提升。因此,根據(jù)思維品質的特性,閱讀教學的授課模式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或者批判性閱讀教學。假設閱讀課授課以漫畫圖片的形式進行,每次展示一張與文章相關的圖片,然后針對圖片提問若干個批判性的問題或者深層次理解的問題。如果一篇文章以這樣的方式講授下來,學生可能會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閱讀能力才會真正地提高。批判性的問題包括:1.標題分析;2.猜測詞義;3.分析文章大意;4.讀出言外之意;5.評價文章;6.寫短文,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7.進行文化對比等。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必將會對學生的英語水平、心理發(fā)展及思維方式有顯著的提升。
五、關注情感朗讀,培養(yǎng)文化意識
《英語課程標準》提到在情感態(tài)度的標準中,學生能夠樂于接觸并了解外國文化,關注中外文化異;對祖國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具有初步的國際理解意識。因此,閱讀教學中有感情的朗讀是必要的。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意圖,提高體悟語言的能力,并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和教育。朗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教師的范讀,學生個體朗讀,小組朗讀或整體朗讀。例如,筆者在江蘇省牛津英語教研網(wǎng)觀看南京外國語學校的王雯老師參加江蘇省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評比七上Unit6 Reading的授課視頻,這篇文章的主題是Down the rabbit hole,節(jié)選自Alice in Wonderland。她深情的朗讀有效地幫助學生快速領悟文章的主題,有利于對主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主題意義的深層研究。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實現(xiàn)以情感態(tài)度促進對文章的深層理解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六、植入新文本,擴展學習能力
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分級標準中學習策略的描述,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自我監(jiān)控和有效管理。因此,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來看,囿于課文的閱讀教學是不夠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不能只停留在課文里,而應適度拓寬閱讀內容,進一步豐富和延伸閱讀文本的內容,讓學生在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同時引發(fā)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思考。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植入與課文有關聯(lián)的新文本,并通過將新文本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引導他們自主思考比什么、為何比、及如何比等問題。例如,筆者結合九下Unit4 Reading Life on Mars課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提供一篇短小精悍的關于地球生活的文章,讓學生通過補充閱讀來比較地球和火星的生活差異。但不可否認,只有當教師和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文本后才能進行對比閱讀學習,自主探究,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對植入文章內容的和原有文章主題思想的深刻理解。
七、結束語
教學過程是對教學理念的一種檢閱。每一種閱讀教學模式都是有其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過程的有機統(tǒng)一結合。貫穿英語學科素養(yǎng)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理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積極對學生予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體會英語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增強文化理解,從而為今后英語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艷君,劉德軍.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本土英語教學理論建構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6.
[2]蔣建華.閱讀教學中開展讀后續(xù)寫活動的策略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3.
[3]聶麗萍.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策略淺論[J].考試周刊.2013.
[4]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zhàn)[J].英語教師.2015.
[5]趙昱,郝培利,解冰.基于核心素養(yǎng)四維目標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以全國外國語學校系列教材七年級第二冊Unit4 Clothing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