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
〔關(guān)鍵詞〕心理課;課堂;生成
2016年12月,我有幸聆聽了南通如皋高級中學蘇明亮老師執(zhí)教的“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一課。鮮活的課堂話題、新穎的活動設計、幽默的教學選材、親和的教學語言、安全的課堂氛圍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分享學到的心理效應對日常學習生活有什么影響的時候,一個學生說:“我們這組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近因效應的影響。我們班有一個同學,他之前很調(diào)皮,成績也不好,但是最近上課我們發(fā)現(xiàn)他都很認真地聽課,成績也慢慢提高了許多?!痹捯魟偮洌嗉壚锊簧賹W生都笑了起來,紛紛朝那個同學的方向看了過去。我當時心想,如果我是那位同學,一定不希望大家在這個時候看著我。蘇老師回應完這位學生的分享后,說:“我們大家不需要知道你是誰,但我們在這里都應該給你掌聲。”隨后,掌聲陣陣。
課堂中的這次生成,教師如果處理得不恰當,會使這個學生處于尷尬境地,不僅影響本次心理課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會對該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蘇老師巧妙的處理既保護了發(fā)言人又保護了當事人。我想,當那個學生看到全班同學都在為他真誠鼓掌的時候,心靈深處一定蕩漾著感恩的漣漪。
2016年9月,我有幸參加了江蘇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學研討會,聆聽了王天文老師執(zhí)教的示范課“尊重每一個生命”。王老師語言親和,面帶笑容,教態(tài)自然,讓人感覺特別舒服。上課前學生進門時他雙手托起,表示對學生的接納和歡迎,下課后目送學生們離去。這些不經(jīng)意的細節(jié),都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做了鋪墊。
課堂中有這樣一個活動:選擇你喜歡的水彩筆顏色寫下你覺得與生命有關(guān)的詞語?;顒舆^程中,有個學生用黑色的筆寫生命的詞語,被周圍同學指責后,立刻換了一支彩筆。王老師在分享環(huán)節(jié)特意請這個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這個學生分享到,他原本選的黑色,因為他喜歡黑色,但是在同學們的壓力之下就選了紅色,因為大家覺得生命應該是五彩繽紛的。王老師溫柔地看著這個學生,問:“同學們,我們今天課堂的主題是什么呢?”“是的,尊重每一個生命。當我們的同學和你選擇了不一樣的顏色、不一樣的詞語的時候,這不正是我們不同的生命觀嘛。”一句看似簡單的“這不正是我們不同的生命觀嘛”背后,展現(xiàn)了王老師深厚的咨詢功底以及對學生的熱切關(guān)注,心理課堂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心理咨詢嗎?王老師對課堂生成的熱切關(guān)注和對生成的巧妙點評,讓大家贊不絕口。
一次,我在一堂“認識自己”的課上,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
請同學們拿出兩張紙,一張紙上寫“我眼里的我”,另一張紙上寫“我眼里的他/她”,他/她這里指同桌。第一個“花樣”,第一張紙:如果用一個動物形容自己,我會選擇________,因為________。第二張紙:如果用一個動物形容他/她,我會選擇________,因為________。第二個“花樣”,第一張紙:如果用一個食物形容自己,我會選擇________,因為________。第二張紙:如果用一個食物形容他/她,我會選擇________,因為________ 。第三個“花樣”,第一張紙:如果用一種顏色形容自己,我會選擇________ ,因為________ 。第二張紙:如果用一種顏色形容他/她,我會選擇________ ,因為________。第四個“花樣”,第一張紙:如果用一個影視人物形容自己,我會選擇________ ,因為________。第二張紙:如果用一個影視人物形容他/她,我會選擇________ ,因為________。
分享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我請學生們看看自己的選擇和同桌的選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組討論之后,每個組選一名學生和全班一起分享。輪到一個小組的時候,有個學生慢慢地站起來,說:“老師,我……我不知道該選什么,我感到很迷茫?!蔽衣牭竭@句話時有點不知所措,有點心疼。我怕回應得不恰當會傷害這顆鼓起勇氣坦誠的心。
“謝謝你這么信任我,愿意把你這么真實的一面告訴我,我感到很高興。我感覺現(xiàn)階段你似乎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擾,讓你比較迷茫,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如果你愿意的話,下完課來我的辦公室找我,好嗎?”
之后我對該生進行了四次個體咨詢,班主任也向我反映該生最近表現(xiàn)不錯,成績有所進步。
一個學生愿意在這么多同學面前分享自己不那么好的一面或者是自己的故事,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對老師、同學的多大的信任呀。我們看見他/她的勇氣和對我們的信任了嗎?這時候,作為心理教師,在回應學生回答內(nèi)容和引導學生分析具體內(nèi)容之前,要記得先對學生的勇氣和信任給予充分的表揚和肯定。
相比其他學科,心理課是最難上的課,因為課堂生成的東西是心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無法準備的。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次次不可預料的課堂生成都是學生真實的、活生生的經(jīng)驗,都有其出現(xiàn)的意義,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正如在心理輔導中,來訪者的任何一個舉動或非言語信息都可能成為討論或促進咨詢的一個切入點。一次次不可預料的課堂生成往往是學生觀念轉(zhuǎn)換的成長點。當心理課堂中出現(xiàn)生成點時,如何發(fā)現(xiàn)這些生成點,如何去抓,都需要教師敏銳的覺察力、洞察力和教育機智,而這些能力都是在用心實踐、不斷反思、不斷總結(jié)和深入學習中自然而然養(yǎng)成的。
每堂課下來不妨問問我們自己,這堂心理課真的能給學生留下點什么呢?就像陶勑恒老師說的那樣:心理課要真的落到地上。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中學,南通,226100)
編輯/劉 芳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