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
【摘 要】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親子交流的方法、質(zhì)量直接影響到和諧親子關系的建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能及時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變化和想法,并與之進行有效的交流也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證。本文中,筆者根據(jù)本學區(qū)中的家長和孩子的特點,在口頭交流遇到瓶頸的時候,尋找到一條以家長品讀和接寫孩子的循環(huán)日記為交流方法的道路,將孩子的循環(huán)日記變成親子循環(huán)日記,并在實施過程中,總結出家長日記要學會放低姿態(tài)、要做到感情充沛、要體現(xiàn)鼓勵為主、要表達理解萬歲幾種有效的交流方法,從而打開了親子溝通的大門。
【關鍵詞】親子溝通;循環(huán)日記;促進交流
一、緣起:一個故事引發(fā)的思考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鉆進鎖孔,只輕輕一轉(zhuǎn),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鐵桿奇怪地問:“為什么我費了那么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p>
作為下沙一所小學的老師,在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筆者深深覺得故事中的大鎖就是我們的孩子們,而故事中的鐵桿就是我們的家長,那一把打開大鎖的鑰匙卻難以尋得。下沙是一座杭州東部快速崛起的新城,而這座新城點點滴滴的變化離不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下沙學校中外來務工子女比例達到百分之八十之多。這些孩子從小跟著父母走南闖北,身上有著諸多的優(yōu)點,但是進城務工人員家庭長大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他們的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少之又少,這樣的問題在小學高段尤其突出。
在臺灣銘傳大學教授江惜美所著的《愛他就要鼓勵他——培養(yǎng)孩子100招》一書中,第一招就是常常和孩子溝通意見??梢?,在家庭教育方面,親子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多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疑難困惑甚至是心理問題,拉近親子之間的關系,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正確的進行疏導,這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有很大的益處,做父母的應該細心觀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從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根據(jù)上述思考,筆者就親子溝通的問題在班級家長中做了一個簡單的調(diào)查問卷:
問題1:多久和孩子交流一次?(單選)
A:每天 B:2、3天 C:一周 D:更久
問題2:和孩子交流的主要內(nèi)容?(多選)
A:學習 B:飲食 C:學校生活 D: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問題3:在親子交流時,孩子的狀態(tài)?(單選)
A:很愿意交流 B:一般 C:不耐煩 D:沒話說
問題4:如果當天未能與孩子交流,原因是什么?(單選)
A:下班太遲,孩子睡了 B:孩子認為和父母沒有共同話題 C:總是問學習,孩子嫌煩 D:其他
調(diào)查結果見下表:
根據(jù)以上調(diào)查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家長們并非不想和孩子交流,部分的家長由于工作忙,沒有時間和孩子溝通,部分家長有心、有時間和孩子溝通,卻沒有掌握溝通的方法,或總是單一地只跟孩子溝通學習上的問題,導致一開始溝通,就遭到孩子厭棄或不耐煩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盡快找到一條連接家長和孩子心靈的道路,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尤為重要。
二、“親子循環(huán)日記”的實踐
(一)溝通之法,近在咫尺:“親子循環(huán)日記”的實施設想
家庭是每個人情感的港灣,盡管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步入青少年階段,隨著獨立意識、自主性的增長,對父母的依賴性會逐漸減少,但和諧的親子關系依然是青少年心智健康成長的重要養(yǎng)料。筆者也經(jīng)常思考,什么樣的方法可以拉近家長和孩子心靈的距離。
一次,筆者批閱學生的小組循環(huán)日記,一個叫小坤的孩子寫的日記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日記的大意是這樣的:一次年級語文基礎知識競賽之后,小坤發(fā)揮略有失常,回去被父親批評了并讓他罰抄,他不服,跟父親頂嘴,本來抄一遍的,結果被加到4遍,最后含著淚抄完了,結尾處寫到抄的過程中冷靜了,也明白了父親的苦心。孩子的文章讓筆者看了很感動,在這樣的年齡,在罰抄的過程中能明白父親的苦心,著實是不容易的,擁有這樣的兒子,是這位父親的福氣。為這篇文章寫完評語,筆者覺得這篇文章要是讓孩子的父親看一看就好了,父親看到孩子能明白自己的苦心,一定會大感欣慰。
何不讓家長們都看一看孩子的循環(huán)日記,既是日記,有相當一部分文章其實就反應了孩子的內(nèi)心狀態(tài)和內(nèi)心活動,內(nèi)心想法,用筆談的方法促進親子溝通,把學生的小組循環(huán)日記變?yōu)椤坝H子循環(huán)日記”。較之筆談,口頭交流,隨口而出,經(jīng)常會帶著一些情緒化傾向,隨意性強,容易傷害孩子,或?qū)⒆釉斐烧`導?;蛘邍Z嘮叨叨,不疼不癢,過耳即忘,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筆談是書面語言的交流,其交流的內(nèi)容也一定會經(jīng)過家長的深思熟慮,也可以反復修改,有較強的理智性和條理性。孩子看后,可以引起思考,并與家長之間彼此深入了解,也可以冷靜、理智地交流溝通;可以彼此心悅誠服,也可以求同存異。所以筆談在筆者班級這樣的親子溝通并不是很順暢的狀態(tài)下,或許不失為一種拉近親子關系的好選擇。在征得孩子們的同意后,筆者開始嘗試推廣“親子循環(huán)日記”,即每個孩子日記寫完后,讓家長品讀,并以跟孩子聊天的形式在孩子日記后面寫家長日記。
(二)傾心培育,花香滿園:“親子循環(huán)日記”的實施策略
任何一種好的方法都需要操作者的精心設計,筆談也是一樣,作為不同于口頭交談的一種可嘗試進行親子交流的方式,若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必須注意對象的特點,精心組織好交談內(nèi)容。既然這次筆者所用到的方式是親子日記,家長在與孩子進行循環(huán)日記對話之前,就必須要將孩子所寫的文章看懂,明白孩子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情緒,因為了解是筆談的基礎,只有了解才能有的放矢。而家長在撰寫日記,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也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考慮,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將自己所想表達的思想進行精心設計,這樣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心心相印”也是溝通的前提,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家長和孩子也是一樣。
在嘗試了近一年的“親子循環(huán)日記”以后,筆者與家長一起總結出一些好的方法。
1.交流要學會放低姿態(tài)
在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關系里,父母往往以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樣子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大多數(shù)的父母自我壁壘性很強,不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給孩子們看,通常,他們習慣用命令式或者指派式的語言跟孩子溝通,教育孩子,而這種強硬的口吻,往往會孩子造成一種被打擊、被輕視的不平等感。
要想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父母應抱有一種與孩子平等做朋友的意愿,放低姿態(tài),以民主、自由的態(tài)度與孩子交流,展現(xiàn)一個真實的、不完美、可親近的家長形象。
案例1:
有一回,一個叫小悅的女孩子寫了一篇日記,大致內(nèi)容是說自己以后的夢想,她的夢想是環(huán)游世界,并且文章還寫了一些對于美好未來的設想,小悅的媽媽在閱讀以后,在家長日記欄寫道:
看了這篇文章媽媽想說,想點實際的,不要整天想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不過么,老媽還真希望我寶貝女兒的夢想能成為現(xiàn)實,那樣你就可以帶上老媽去環(huán)游世界啦,哈哈……老媽小時候也和你一樣成天愛東想西想,那時候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好媽媽,現(xiàn)在我的夢想實現(xiàn)啦,哈哈……
筆者在批閱這篇日記的時候,看到家長日記的前面一半,還感覺到家長不解風情,心頭緊張了一下,但是在批閱后一半的時候,不禁微微一笑。這位家長的話語風格充分讓人感受到母親是站在跟孩子同一年齡階段,以理解的、幽默的口吻在跟孩子進行交流,還以自己小時候也愛胡思亂想的例子讓孩子感受到一種同理的存在。這種蹲下身子對話的模式,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與慈愛、和善與平等。相信如果父母都能以這樣的方式跟孩子交流理想、交友、人生等各方面的話題的話,孩子再也不怕把心中的小秘密告訴父母了,那時候,何愁跟孩子不貼心?
2.交流要做到感情充沛
用筆“說話”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充分渲染感情。家長以朋友兼師長的身份,充滿感情地與孩子交談,容易使孩子感到被人尊重,容易感動。從而拉近親子之間的心靈距離,讓孩子體會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
案例2:
有一回,學校組織學生、家長一起聽了《中國夢˙我要上大學》的演講,現(xiàn)場好多人激動流淚。小航在聽后寫演講后了一篇聽后感,內(nèi)容大致為被演講所感動,作為一個孩子、作為一名學生要懂得感恩父母,感謝老師,并且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小航的父親在看了文章以后在家長日記欄寫道:
聽了這個講座,你好像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文章很生動,很感人,好好努力,希望更多地看到你們的精彩,切記,老師的勤勞和奉獻我們不能不愛!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們沒有不愛的理由!
小航父親話語中的兩個感嘆號讓筆者熱烈盈眶。這則評語擲地有聲,直入筆者內(nèi)心深處,相信也這些話也直入孩子的心靈深處,并且也一定在孩子的心靈中輕輕悄悄地栽下感恩和愛的種子,懂得愛和感恩的人一定是善良的。在這位父親這樣的情感教育下,不愁孩子和家長不走心。
3.交流要體現(xiàn)鼓勵為主
青春期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已經(jīng)比較明白事理,但同時他們的自控能力還沒有那么強,就像有時候他們明明知道該好好學習,卻仍然控制不住想要玩一會兒游戲或者看一些電視節(jié)目,每當因為這些事情浪費了復習的時間,而在測試中沒有取得良好的成績的時候,家長還沒有批評他們,他們就已經(jīng)自責萬分,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能夠適時地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建立起加強自控的信心,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發(fā)試卷是孩子們?nèi)沼浿薪?jīng)常會寫到的題材,當孩子把一不太理想的試卷給家長看的時候,總會遭到家長的批評,可這事兒從孩子口中變到紙上,結果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案例3:
一個叫小琦的女孩是筆者班上成績比較穩(wěn)定的學生,每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的,有一次考試前因為貪看一本課外書,耽誤的復習和休息,以致考試發(fā)揮失常分數(shù)不太理想,因為在發(fā)試卷的時候被老師批評了,小琦以此為內(nèi)容寫了一篇文章。小琦的媽媽看到文章后,在家長日記欄寫道:
媽媽對你這次考試成績也不滿意,不過你是個懂事的孩子,媽媽想你應該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老師既然已經(jīng)批評過你,媽媽就不批評你了,希望你經(jīng)過這次事情以后能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相信我的寶貝女兒能做到,并能在下次的考試中挽回失去的分數(shù)。
看了媽媽的日記,小琦不禁又在下面加了一句回復:謝謝媽媽的原諒和鼓勵,我會記住這次教訓,努力學習的。
從這則親子日記,可以看出,選擇的筆談的方法后,家長的話語還是非常理智的,而且家長日記也充分建立在了理解孩子、鼓勵孩子的基礎上,內(nèi)容把握很有分寸,深淺適宜,不挫傷孩子的自尊,以理服人,給孩子提出了良好的建議,而不是粗暴的批評,家長日記中的話語語氣溫和,方式委婉,使孩子樂于接受,也不再害怕跟家長溝通學習上的問題了。而且在家長日記后面,孩子又跟寫了一句,說明親子日記已經(jīng)起到讓孩子愿意與家長“談”的目的。
4.評語要表達理解萬歲
青春期的孩子缺乏理智而又比較情緒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往往喜歡圖一時痛快?!拔蚁矚g”、“我愿意”常被他們當成口頭禪,當然冷靜下來后也會為自己的沖動行為而后悔。而父母是相對成熟的理性的成人,因此,經(jīng)常會從自己的社會閱歷和理性思考出發(fā)去教育要求孩子“你應該這樣做”,這成了家長的口頭禪,這就與孩子情緒化的“我愿意”發(fā)生了沖突,孩子往往更加聽不進去。這時,父母首先需要去理解他們情緒、行為的合理性,與孩子達成共識后,再告訴孩子正確的道理,筆談更容易促進家長在遇到孩子身上的問題的時候冷靜處理。
案例4:
一回,一個叫小城的孩子寫了一篇日記,內(nèi)容是關于他們五六個男孩子在放學后沒有及時回家,而是如何躲過值周老師的檢查,偷偷留在校園里踢足球的事,小城覺得這件事很刺激,文章寫的也頗具幽默的特點,小城的媽媽看了這篇文章在家長日記欄寫道:
哇,兒子,原來你們的生活中還有這么驚險的事情,這篇文章中媽媽也看出你那顆熱愛足球的心,媽媽以后會支持你踢足球的,不過媽媽也想勸你放學不及時回家爸爸媽媽會著急,遲了,路上也不安全,如果你喜歡踢足球,雙休日約幾個同學一塊兒去,并且要讓媽媽知道地點和回家時間,媽媽會同意的,好嗎!
小城媽媽的評語讓筆者激動萬分,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還有些緊張,怕小城的媽媽看到這篇文章會批評他,第二天小城也很高興地與筆者說很驚奇媽媽這次會寫這樣的評語,以前這樣的事情根本不敢讓媽媽知道,肯定挨一頓猛批,況且媽媽不喜歡他踢足球,沒想到這次媽媽不但沒批評他,還理解了他,他以后也要理解媽媽的心,要完成作業(yè)再去踢足球,決不讓踢足球影響學習。
是筆談讓小城的媽媽冷靜下來,采取先情后理的策略,先與孩子的達到情感交融,情理同步,達成與孩子心靈的相通,再說出父母的道理,這時的道理孩子才能聽進去,孩子才能遵照去做,這時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幫助。這次小城媽媽在教育小城的問題上打了漂亮的一仗,筆者也為他們母子感到高興。
三、實踐反思:流于筆端,行走心間
經(jīng)過近一年的“親子循環(huán)日記”實踐,許多家長和孩子感受到了親子交流帶來的好處,每次有優(yōu)秀的家長評語,筆者都會在經(jīng)過家長同意后,將這些優(yōu)秀的評語放到班級QQ群,供大家學習、交流、討論。通過這樣筆談的方式,孩子們感覺到父母比以往寬和了,更懂得尊重和理解他們了,而家長們更是明白了父母既要當孩子的生理父母,又要當孩子的心理父母,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情緒變化以及心理需求。不論年齡多大,每個孩子都有各種各樣的情感、獨立、自尊、平等和成就等各種心理需要。親子關系的和諧,父母需要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需要良好的有效的親子溝通。
現(xiàn)在,筆者班級中,多數(shù)家長都越來越會寫,很多工作忙碌的家長也非常珍惜這一周一次關注孩子內(nèi)心所思的機會,家長們的日記也是越寫越長,欲罷不能,仿佛跟孩子有說不完的話,在批閱循環(huán)日記的時候,筆者也越來越多的在家長日記后面看到幾句孩子們的回話,而家長又在回話后面再接著與孩子用筆交談,讓筆談真正氣到了親子交流的作用。親子循環(huán)日記在家長和孩子的心靈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讓家長們走進了孩子的心。
打開了親子溝通的大門,筆者的思考并沒有結束,家長跟孩子的筆談越來越好,但是親子交流不能僅限于筆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更重要的還是在言語的溝通,不知道每回家長們寫家長日記的時候,或者是寫完以后,他們之間有沒有言語的交流,是就此打住,還是就一個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怎樣打破家長與孩子之間言語交流的障礙是筆者下一個突破的目標,相信在筆談的基礎上,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將在不久的將來。希望每位家長都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去了解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真正的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伙伴、朋友。
參考文獻:
[1]詹萬生等《和諧德育論》 教育科學出版社
[2]吳增強《青少年心理輔導》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