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儀
【摘 要】小學階段是人的性格慢慢成熟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能夠為一生建立基礎,因此,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班主任應當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與邏輯分析法,剖析了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當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夠為小學德育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與日后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重要意義;問題;有效策略
每一個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都有屬于各自的成長歷程,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剛剛步入學堂接受教育的階段是非常關鍵的,這一階段他們剛剛學習知識,接觸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小學班主任不僅僅要承擔教授學生知識的任務,還要教會他們如何為人處事,使剛剛接觸社會的他們能夠全面加強自身的知識、素質、思想和德行等。小學班主任應對這一問題充分認識,將德育教育融入到班級日常的管理和教育中,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為學生良好德行的形成建立重要基礎。
1 剖析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德育教育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前,就應該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是他們接觸思想道德教育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有助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關乎到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在學生的靈魂塑造方面,小學班主任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小學班主任應搞好德育教育工作,使學生走好人生第一步。
當前,素質教育得到了大力推廣,在班主任長期、系統(tǒng)的管理、教育工作中,應該將德育置于首要位置,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德育教育工作才會取得一定進展。伴隨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fā)展,逐漸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與矛盾。為了能夠同新的發(fā)展形勢相適應,與小學生的心理發(fā)育情況相契合,小學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工作方法,使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2 分析當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2.1班主任對教學業(yè)績過度重視,忽略德育教育
社會競爭壓力的逐漸增加,使得家長對學生的成績抱有更多期待,這就直接導致班級內部學生間、班級與班級間出現日漸嚴重化的成績攀比情況,間接的使班主任的壓力逐漸加大,進而在教學上集中過多精力,形成只關注教學的思維誤區(qū),只是努力教會學生書本知識,使他們考試時能夠獲得優(yōu)異成績,而有意或無意的忽略了德育教育工作。
2.2學生畏懼教師,師生之間欠缺情感交流
現階段,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使得人和人之間對待感情越來越淡然處之。小學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自尊心強、接納他人及其行為能力低,控制能力差,同時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存在一種畏懼心理,從而與班主任故意疏遠,而班主任也不能夠同學生進行及時的情感交流,最終對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一定的阻礙。
3 探究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3.1使小學班主任素質得到提高
通過研究筆者發(fā)現,盡管小學生會對家長的意見經常性的質疑,但是他們卻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意見十分認同。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認定班主任所說的話都是真理,可見,班主任的言行舉止能夠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小學班主任應該對自身修養(yǎng)加強重視,使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不斷提高,始終保持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正確性。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具備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與廣泛的興趣愛好。同時,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小學班主任應該用自身的言行、心態(tài)與道德修養(yǎng)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3.2同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
德育教育的成功體現在學生能夠將教育內容轉化為自身認知,同時還能夠將其在生活實際中廣泛應用,使良好的道德品質得以形成。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僅僅依靠理論教育是不夠的,還應該將其同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小學生的顯著生理特點就是敏感,容易受到他人影響,親身領悟、直觀感受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更加有利,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從這一生理特征出發(fā),引導學生開展針對性強的德育實踐活動,增強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小學班主任可以試著開展“每天做一件好事”、“獻愛心”等各種形式的與實踐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德育內容的影響下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此外,還可以召集學生定期開展德育主題班會,使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主題班會要堅持知識性、藝術性與趣味性等多項原則,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德育知識。例如,組織開展“爭做文明人”的主題班會,將我國自古以來禮儀之邦的思想傳遞給學生,教會他們尊重他人,養(yǎng)成懂文明、講禮貌的良好習慣。
3.3同學生之間加強溝通
小學生具有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教師的批評不夠恰當,那么不僅會使他們不能清楚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還會對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造成一定傷害,基于此,小學班主任應該同學生間開展有效溝通,使學生獲得教師關心、鼓勵的同時,還能夠對自身錯誤有所認識,進而及時改正。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同學生之間開展的最有效且直接的溝通方式就是個別談話。小學班主任開展個別談話前,應該做好談話的準備工作,對談話對象的家庭背景與學校表現等情況做出詳細了解,最好是打好談話內容的草稿,對適宜的時機與場所進行選擇。在個別談話進行中,小學班主任應以學生朋友的身份自處,保持真摯、和藹的談話態(tài)度??傊?,在德育教育中要開展藝術性談話,不能進行生硬死板的批評,要使教師的教誨深入學生心中。
3.4對教學業(yè)績與德育工作之間的關系協調處理
教學成績和德育工作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重點在于小學班主任如何將二者間的關系協調處理。德育教育并不僅僅指的是學生的言行禮貌和思想謙讓,它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可以說是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情感。而小學班主任應該把德育教育作為其工作的重點內容,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良好的班風能夠正確指導學生的行為與心理,同時還能夠對其言行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班級風氣代表著班級的精神面貌與教育質量,還是小學班主任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心態(tài),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開展良性競爭,互幫互學,實現共同進步。
4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對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這一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重視學生的知識需求,潛移默化地開展小學生健全、積極向上思想意識的培養(yǎng)工作。同時,還要在班級管理、教育工作中,不斷完善自身修養(yǎng),總結經驗,探索更多德育教學方法,為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做出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郭彩琴.小學班主任如何加強德育工作[J].學周刊,2014,(11).
[2]劉玉艷.提高小學德育實效的途徑探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5).
[3]劉少飛,宋立梅.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J].學周刊,2013,(9).
[4]譚雙.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6,(3).
[5]商文敏.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8).
[6]鐘迪.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