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香+高小濤+任鵬
千年古河賈魯河,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是鄭州人民的母親河。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發(fā)展和人口增長,賈魯河河道萎縮、功能衰退、生態(tài)惡化、文化缺失,已經嚴重制約了鄭州市經濟社會健康發(fā)展。賈魯河綜合治理是踐行“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打造美麗鄭州的迫切需要,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2016年,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將賈魯河打造成鄭州市的“金腰帶”“綠珠鏈”,建成安全河、景觀河、生態(tài)河、幸福河和文脈河,使之成為鄭州市新的“名片”。2016年10月,黃河勘測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YREC)中標了鄭州市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河道藍線范圍外兩岸生態(tài)景觀勘測設計項目。
項目概況
賈魯河發(fā)源于新密市山區(qū)圣水峪一帶,由鄭州市西南部蜿蜒而下,經尖崗水庫、西流湖、鄭州市區(qū)北部,向東經中牟至周口市入沙潁河,最終匯入淮河。賈魯河全長256公里,流域面積為5896平方公里,其中鄭州境內河段長137公里,自西向東,匯集了金水河、索須河、七里河、熊兒河等河流,流經二七區(qū)、中原區(qū)、高新區(qū)、惠濟區(qū)、金水區(qū)、鄭東新區(qū)、中牟縣等七個行政區(qū)。
鄭州市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河道藍線范圍外兩岸生態(tài)景觀勘測設計項目,設計范圍為尖崗水庫至中牟大王莊彎道,全長96公里,賈魯河藍線內設計以滿足防洪功能為主,兼顧景觀用水需求,進行河道疏浚、岸坡護砌和堤防修筑。重點是對兩側藍線外50~200米范圍綠地進行生態(tài)景觀設計,包括景觀、文化、體育、休閑、旅游、綠化、亮化等內容。
設計構思
為了實現建設安全河、景觀河、生態(tài)河、幸福河和文脈河的目標,本方案以“生態(tài)為基、文化為魂、賽事引爆、旅游激活”為設計理念,以生態(tài)為基礎,融入海綿城市理念,打造可持續(xù)的健康河流。在這個基礎上,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活化和復興賈魯河,并且注入國際化、全空間、全時間和全民參與的體育活動的因子,實現全域旅游,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文化是一條河流的靈魂,能夠讓一條河流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并成為一個城市特有的“名片”。
賈魯河是一條千年古河,有著悠久的歷史,記載了無數的故事,所有的故事擁有同一個源頭。
相傳在文字尚未發(fā)明之前,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時候,目睹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從中領悟了重要啟示,進而劃分陰陽、四象、八卦等,成為中原文化之濫觴。
中原文化像河流一樣源遠流長,悠久的文化隨著河水的流淌,慢慢地傳播開來,對華夏文明體系的形成發(fā)揮了重要的開創(chuàng)作用。
華夏民族最早由炎、黃兩部落融合而成,五帝中的首位即黃帝,黃帝之后,最著名的有帝嚳、唐堯、夏禹等人。
其中,夏禹乃軒轅嫡系夏后氏部落之領袖,治水有功,成為中原各部落之共主,并建立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
商周時期,青銅禮器文明發(fā)展至巔峰,奠定了千年禮儀之邦的基礎。鄭州作為商朝的都城,至今仍保留著商代城墻遺址,悠久的歷史積淀了燦爛的文明。
隨著文明的發(fā)展,人們開始有能力去治水利民。戰(zhàn)國時期,魏國為擴大灌溉面積,將賈魯河進行開挖拓寬,使其成為中原大地上的主干河道,大大促進了當時農業(yè)的發(fā)展。
到了秦朝末年,鴻溝一帶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在此對峙,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而這個赫赫有名的鴻溝就是今天的賈魯河。
北宋年間,國都開封依托這條水量充盈的大河,創(chuàng)造了“舟楫相繼、商賈畢至”的繁華,沿河許多市鎮(zhèn)也逐漸繁榮起來,其中就包括歷史名鎮(zhèn)——朱仙鎮(zhèn)。
金元時期,黃河屢次決堤,這條河道隨洪水泛濫而淤廢。直到賈魯主持治理水患,疏通河道,復興漕運,沿河商業(yè)很快又興盛起來。后人為紀念賈魯,將重新疏通的運河改名賈魯河。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幾千年來,賈魯河歷經變遷,見證著商都的滄桑巨變。今天,我們再治賈魯河,精彩故事仍在上演……
中原地區(qū)因水而生,源遠流長,成為中華民族的源泉所在。以“賈魯河—鄭州—中原—中華民族”這條線索,以小見大;通過賈魯河的再造綜合治理,將鄭州打造成為復興中原文化、弘揚商都歷史風土、傳統(tǒng)的“新源地”。
感懷千年古水,重繪賈魯河圖!賈魯河綜合治理,既要重塑百里河道旖旎畫卷,還要再顯數千年中原文化之源,以期喚起人們對天地之中這片熱土和悠久歷史的記憶,永續(xù)傳承民族的根與魂。
主題分區(qū)
1.源——千年古河
“源”主題分區(qū)位于鄭州市南四環(huán)至渠南路之間,全長5.4公里,景觀面積為118公頃。
“圣水育河源,商都文化傳”。此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是河流和文化的源頭。景觀設計以“源”為主題,展現千年古河的韻味,圖騰是由商朝青銅器獸眼紋提煉而來的,顏色為綠色,體現自然生態(tài)的特征。萬物開端,皆有源頭。中原地區(qū)因水而生,源遠流長,成為中華民族的源泉,圍繞“源”字,倡導“飲水思源、感恩哺源、潔凈守源”的思想,著重突顯該區(qū)歷史文化景觀價值。
景觀設計基于該河段商代歷史遺址,由南至北形成田園郊野公園、5A景區(qū)商代博覽園、鄰里生態(tài)公園三個景觀形態(tài)分區(qū),賈魯河河峽作為連接東西兩岸景觀的天然紐帶,在保留原生態(tài)的河峽溝壑景觀的基礎之上,設計一系列景觀點產生豐富的空間聯系,形成集運動休閑、歷史體驗、商業(yè)觀光為一體的高質量的旅游與休閑環(huán)境。融合濱河水岸開發(fā),打造滿足吃、住、行、游、購、娛等多功能的5A級旅游景區(qū),為市民提供“博物館聚落式”文化深度體驗與度假區(qū)。
該區(qū)段主要景觀節(jié)點有三個,分別為山林野趣園、商代博覽園、鄰里生態(tài)園。
(1)山林野趣園。該園位于鄭州市南四環(huán)和航海西路之間,利用現有景觀樹種及山體溝壑地形在河道右岸設計環(huán)境教育游客中心、濱水劇場、山體眺望臺、跌水瀑布、觀景亭等景觀,通過跨河道滑索進入左岸,體驗樹頂探險、彩彈活動、山地自行車、野外拓展等體育健身活動,使人們身心放松地融入田園、現代、娛樂等和諧交融的景觀之中。
(2)商代博覽園。該園位于鄭州市航海西路和淮河西路之間,利用這個區(qū)域獨特的商代遺址,設計藝術廣場、山體眺望臺、觀景亭、階梯體驗古城墻、古城墻體驗博物館、碼頭、商代藝術度假小鎮(zhèn)、商代文化VR秀等,并且大量采用青銅銹板,雕刻“源”主題分區(qū)的圖騰符號,渲染商代遺址公園歷史古韻。讓人們穿梭在林蔭步道中,接觸歷史、感受歷史。
(3)鄰里生態(tài)園。該園位于鄭州市渠南路和淮河西路之間,河段兩側主要為居住用地,設計林蔭步道、野餐草坪、多功能草坪、濕地雨水花園、觀景亭、休閑廣場等景觀節(jié)點,使游客能夠愜意地休閑放松,并能夠與水親近。
2.界——中原重鎮(zhèn)
“界”主題分區(qū)位于鄭州市科學大道至中州大道之間,全長11.7公里,景觀面積為214公頃。
“昔時楚漢界,今朝康體園”。該區(qū)景觀設計以“界”為主題,體現幸福之河的意蘊,圖騰由中國象棋的棋盤紋路演化而來,顏色采用木頭棋子的顏色。從沿線居民的運動、休閑、親水需求出發(fā),自西向東依次形成社區(qū)文化綠廊、全民體育公園、河濱休閑公園三個景觀形態(tài)分區(qū)。將由棋盤紋理演繹出的道路、廣場結合多類型的戶外健身器械、小型球類訓練場地及健康步道等融入景觀設計中,打造全時段、全空間的市民體育健康生活區(qū),使賈魯河成為生活之河、體驗之河、運動之河。
該區(qū)段主要景觀節(jié)點有三個,分別為花卉活力場、棋盤公園和假日浴場。
(1)花卉活力場。其位于鄭州市北三環(huán)和京廣快速路之間,結合場地中現有的插花奶奶廟及龍山源場地,設置插花奶奶廣場、香草花園、趣味活力場、慶典草坪,并重點以低矮彩色地被植栽策略打造精致花園式的花海景觀,使得春日野花斑斕、仲夏水碧蓮香、秋日蘆花漫天、隆冬蠟梅飄香。
(2)棋盤公園。通過棋盤式鋪裝廣場、象棋坐凳、臺階地形、特色地雕等烘托文化氛圍,并配以與象棋有關的傳奇佳話、美文詩賦,以及兵書演算法、治國方略等,使得人們在此博弈和玩象棋游戲的同時可以感受到濃厚的中國經典文化氛圍,打造出鄭州最具特色的象棋主題公園。
(3)假日浴場。結合鄭州市花園路西側的大面積開敞空間,設置沙灘日光浴場及淺水泳池,引入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沙灘摩托、沙雕展示等眾多沙灘體育游樂項目,填補鄭州市諸多沙灘娛樂項目的空白,給公眾一個家庭度假、周末休閑活動的好場所。
3.匯——大河史詩
“匯”主題分區(qū)位于鄭州市中州大道至107國道之間,全長9.1公里,景觀面積為215公頃。
“黃淮相融匯,治水譜新篇”。此段河道距離黃河最近,歷史上賈魯河與黃河的命運息息相關,景觀設計以體現黃淮文化為主,展現大河史詩的魅力,圖騰由河流交匯的漩渦紋提煉而來,顏色采用河水藍。
該區(qū)段主要景觀節(jié)點有兩個:分別為祥云湖和賈魯湖。
(1)祥云湖位于索須河與賈魯河交匯處,該區(qū)域是賈魯河離黃河最近的區(qū)域,是體現大河文化、賈魯治水文化的重點區(qū)域,基于現狀良好的植被及文物保護亭保留兩座生態(tài)島,岸邊圍繞島設計環(huán)形階梯臺階,形成聚合空間,在水中設計水幕墻,形成視線焦點,在島邊緣設計碼頭供游船停泊;臨近中央大道設計大河廣場、生命體驗館,讓游人能親身體驗水的奧秘。
(2)賈魯湖位于鄭州市景泰路至107國道之間,鑒于地塊內鐵路和高架對場地的割裂,設計以防護綠地為主,結合林下空間設計鐵道主題公園,并在107國道附近設置森林健體公園,為游人提供健身、運動的場地。
4.興——新欣之態(tài)
“興”主題分區(qū)位于鄭州市107國道至錦繡路之間,全長11公里,景觀面積為176公頃。
“新區(qū)百業(yè)興,時尚活力現”,此河段位于龍子湖高校園區(qū),以展示莘莘學子的朝氣、活力為特色,圖騰由龍子湖及城市肌理抽象而來,形成城市DNA,顏色采用代表熱情和活力的橘黃色。景觀設計圍繞“興”字,在遵循城市規(guī)劃定位、保留現狀良好生態(tài)基底的基礎之上,設計一系列公共開放空間,形成集水上運動、體育休閑、時尚創(chuàng)意為一體的現代、充滿活力的新型濱水區(qū)域,為大學生提供水上運動訓練場、為市民提供全新的運動體驗、時尚藝術體驗基地。
該區(qū)段主要景觀節(jié)點有兩個:分別為水上運動樂園和藝術動感樂園。
(1)水上運動樂園。該園位于鄭州市姚夏路至東四環(huán),這段河道較順直、水面也較寬。設計中結合周圍大學高校資源,發(fā)展各項水上體育類培訓課程;利用河道資源,引入水上競技類體育項目鄭州龍舟大賽;同時導入潮流水上項目水上達人挑戰(zhàn)營、水上游園等,并結合功能需求設計觀賽臺、水上碼頭、咖啡廳、針線橋、濕地島等以增加場地空間趣味性,使人們在鄭州就可以觀看龍舟大賽,并能親身感受水上運動的新體驗。
(2)藝術動感樂園。該園位于鄭信公園,以藝術創(chuàng)意和體育運動為主題,設計運動跑道草坪、網球場、草坪劇院、藝術廣場等,使人們在風景如畫的藝術樂園中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在濱水咖啡館的閑聊中放松身心。
5.澤——桑田魚樂
“澤”主題分區(qū)設計范圍在鄭州市萬三公路以東、人文路以西、鄭汴物流通道以北、商都路以南,景觀面積約為110公頃。
該區(qū)段周圍多規(guī)劃為住宅區(qū),北邊緊鄰綠博園區(qū),該河段圃田澤為七里河與賈魯河匯合口處的自然濕地,保有豐富生態(tài)資源,河段內有泵站抽水至其他河流,對水進行循環(huán)利用。
“魚樂桑田澤,自然生態(tài)延”。圃田澤對應的是賈魯河圖中的“澤”,歷史上的圃田澤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湖澤,先秦時代,這里湖面開闊,水肥草美,一片汪洋澤國景象。明清時期,圃田春草是著名的鄭州八景之一,因此,這個區(qū)域的景觀以盡可能地營造圃田春草的空間意境為原則,河東岸結合綠博園發(fā)展,打造自然科普教育為主題的自然濕地,設計濕地奇境、圃澤花田、大地藝園等場景。河西岸利用已有泵站改造成開放式體驗型水利工程主題博物館,以自然教育、田園體驗、生態(tài)科普為主,設計園田花園、人工濕地、市民農園等,并引入生態(tài)體驗活動和教育活動。河南岸以開展戶外運動、親子休閑娛樂為主,增加親子互動體驗,設計市民運動體驗館、親子活動中心、郊野樂園等。將圃田澤整體打造成集娛樂、教育為一體的綜合體驗活動中心。
6.盛——大水之觀
“盛”主題分區(qū)位于中牟縣彎月路至隴海鐵路橋段,河段長10公里,景觀面積約為156公頃。
中牟縣定位為中原經濟區(qū)“三化”協調發(fā)展先導區(qū)、文化創(chuàng)意中心、旅游休閑目的地和鄭汴新區(qū)綜合服務中心。
“時代書全盛,文創(chuàng)靚中原”。此河段位于文創(chuàng)園,是鄭汴綜合服務中心,我們再治賈魯河,將在這里形成一個高潮,營造大水之觀的宏偉景象。從古代反映社會繁榮的《清明上河圖》中提煉檐、窗、梁、柱、墻這些描畫紋,形成特色圖騰,描繪鄭汴一體化的繁榮景象,顏色為湖藍色。景觀設計以展望賈魯河未來全盛時代文化為主。在鄭汴中央公園的北岸設計水上豫劇劇場,南岸設計較大的水面,沿著水岸有階梯看臺、木棧道,在看臺上可以欣賞到水中的浮臺花園、水幕電影,階梯看臺南部結合微地形設計濕地島嶼、水上森林、太極水岸天地、極限滑板公園、童玩拓展世界、VR時空橋下通廊、光影廣場等,通過注入時尚前沿的活動項目,導入先進的科技元素,打造活力、時尚、智慧的片區(qū)形象。
圣水育河源,商都文化傳。
昔時楚漢界,今朝康體園。
黃淮相融匯,治水譜新篇。
新區(qū)百業(yè)興,時尚活力現。
魚樂桑田澤,自然生態(tài)延。
時代書全盛,文創(chuàng)靚中原。
相信不久的將來,這條千年古河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會迎來一場華麗蛻變。未來,這里有歡聲、有笑語,有歷史、有新篇,將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游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