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茂珍
【摘 要】歷史是一門以知識傳輸為主的學科,需要學生大量記憶知識內容,但是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缺乏學習興趣。本文中我將主要針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面來談談如何做好初中歷史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激發(fā)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07
歷史是初中教育過程中的學科基礎配置,雖然從課時設置和中考所占的分數比例來看,歷史和語、數、外這一類主要科目在重要性方面還具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在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發(fā)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歷史是一門記載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發(fā)展進程的學科,我國有著五千年燦爛的歷史與文明,歷史學科的設置不僅僅是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發(fā)展歷史和輝煌過去,更是為了將優(yōu)秀的文明和傳統(tǒng)通過教育的方式實現傳承。所以作為歷史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將歷史作為一門學科來對待,更要在知識傳輸過程中將歷史中所蘊含的優(yōu)秀精神、優(yōu)良傳統(tǒng)散播開來,從而培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與知識素養(yǎng)并存的社會主義未來建設人才。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fā)現,由于歷史的純理論性導致課堂教學主要以理論講述的形式進行知識的傳輸,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乏味性,進而在知識吸收過程中興趣下降,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也隨之降低。所以在我看來,要想做好初中歷史的教學工作,教師就要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等方式不斷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一、構建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
人是典型的群居性動物,因此無論是在思維還是行為方面都容易受到周圍人或者是環(huán)境的影響,而我國學校教育一般都采取課堂集體教學的形式,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受到課堂學習氛圍的影響?;顫姷恼n堂氛圍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反之靜默的課堂氛圍則會在無形中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我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營造和諧、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
首先,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固有課堂知識傳輸模式。隨著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推廣,學校教育開始提倡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也要盡量做到將學生放到課堂教學的中心位置,而教師則站在輔助的位置上進行知識學習的牽引和點播。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下自身權威的架子,及時和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尤其是在知識講解過程中通過備課時預先設置的簡單小問題和學生進行探討。一方面能逐步激發(fā)學生的開口交流的欲望,另一方面通過教師帶動部分活躍學生進行交流,逐步推動班級氛圍的活躍,進而將原本不活躍的學生群體也帶動起來,實現歷史課堂教學整體氛圍活躍度的持續(xù)提升。
其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保持自己意見的自由。傳統(tǒng)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中一般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教師所講的知識就是權威,是考試的參照,長此以往不僅導致學生知識學習主動性降低,更會導致學生思維的僵化,所以在新時期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給予學生發(fā)言和思考的自由。歷史本身就是一門主觀性很強的學科,很多歷史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解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以此為憑借和學生展開討論,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度。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思維導向的正確性,對學生知識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原則性的歷史認知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和引導。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變通
任何學科教學效果的提高都離不開教學方法的革新,歷史教學也是如此,從實際教學實驗來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實行“拿來主義”的教學方法是不存在的,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在知識傳輸時要結合班級教學實際,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而探索出適合自己所教授班級的課堂教學模式。
首先,我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發(fā)現,探究式教學是一種非常適合應用于歷史課堂的教學模式。歷史作為一門理論性學科,對于初中生來說在文字理解和背誦方面基本上不存在難度,所以教材中百分之八十的內容都能夠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而教師的主要作用則是進行思維角度和解題模式等方面的引導。所以我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單元為單位,列出主題、提出目標,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自主探究并以小組的形式匯總探究結果,最終由教師進行總結和知識的補充。這種教學方式給予了學生最大限度的思維自由,在沒有教師思維的幫助下,學生會不自覺依靠自己進行思考和學習,進而推動自身的思維寬度和廣度呈現出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其次,辯論式教學是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探究出的一種極為符合歷史學科知識特點的教學方式,辯論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在組織形式上相似,但在具體執(zhí)行方面在相差甚大。探究式教學講究團隊合作,而辯論式教學則是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增加團隊之間競爭的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兩組根據探究主題各抒己見,同時對他人的見解進行反駁。這種團結總體競爭的課堂教學模式,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進而督促學生為了打倒對手而主動進行課本知識甚至是課下知識的搜索和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
三、帶領學生“撥亂反正”
歷史劇改編一直是我國電影、電視劇的主流方向,而在改編過程中為了迎合觀眾的娛樂心理,大部分歷史題材被扭曲甚至是顛倒,這就導致學生正統(tǒng)知識學習之前就留下錯誤的歷史印象,這也是導致學生對于課本歷史知識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反其道而行,通過對娛樂化歷史的“撥亂反正”來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對比式教學。例如在講述漢代歷史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大漢天子》《漢武大帝》等影視劇進行講解,甚至是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視頻片段和圖片,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知識的呈現形式,還能夠通過娛樂化題材引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趣,在點評電視劇的同時,教師能夠將正確的歷史知識潛移默化的傳輸給學生。
其次,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實踐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初中階段學生的課業(yè)任務逐步加重,因此很少有時間進行娛樂,教師可以通過歷史作業(yè)的形式結合學習主題給學生布置一些查找課外歷史的任務。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視野,還能讓學生在通過電腦、書籍等媒介搜索歷史知識時得到身心方面的放松和愉悅。
總而言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我們要從教學方法、氛圍營造等各個方面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度,最終才能達到一步步喚醒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