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瑩
【摘 要】現(xiàn)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配有許多色彩鮮艷、活潑生動的插圖,不僅形象直觀,而且與課本內(nèi)容緊密相關。在教學實踐中,巧用插圖,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插圖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93-01
小學語文課本每篇課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并不是書本的裝飾品,而是課文內(nèi)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從課前利用插圖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閱讀期待;課中借助插圖,提高聽、說、讀、寫訓練的效率;課后利用插圖做好拓展想象、總結(jié)延伸等三個方面,簡要分析了插圖的有效運用方法。
一、借用插圖,激起識字欲望
新課標語文教材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安排了大量的識字,這么大的識字量只用一般的教學方法教學識字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既枯燥又困難,尤其對學困生來說更是一大障礙。這就要求低年級語文教師要在方法上下功夫,采取多種渠道進行識字教學,用活潑、新穎的方法喚醒學生對識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筆者認為在課堂上利用插圖就可以收到這樣的效果。如在教學第一冊《口耳目》一課時,筆者讓學生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激起學生的識字欲望后,再讓他們借助拼音讀生字,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生字與插圖中相對應的物品聯(lián)系起來。充分利用插圖中其象形的地方,讓學生知道象形字的由來和特點,以便學生舉一反三,去認識更多的象形字。
二、巧用插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有效的動力因素。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某一事物充滿興趣,就會激活探究的思維,滿懷熱情,廢寢忘食的想去了解和掌握這一事物。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思維處于極度活躍中,觀察更加敏銳,記憶更加深刻??梢?,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是關鍵所在。而小學生具有喜歡色彩鮮艷,美麗的事物,這能夠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視覺沖擊效果。而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色彩鮮艷,富有童趣,并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相關的插圖。這些插圖比文字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講課前,可以借助這些形象生動的插圖激起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興趣和好奇去閱讀語文,尋求答案。例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我并沒有直接從課文入手,而是讓學生先觀察插圖,并根據(jù)插入向?qū)W生提出問題,“小壁虎借尾巴,小魚、老牛、燕子他們說了什么?”“小魚、老牛、燕子他們到底有沒有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呢?”“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它在想什么呢?”“小壁虎到底向誰借到了尾巴?”這一連串的問題,結(jié)合栩栩如生的插圖,能夠極大的激起學生的想象和想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帶著想象、好奇和想知道答案的急切心理,能夠調(diào)動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閱讀課文,尋找答案。
三、使用插圖要以學生為本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真理是生來便根植于每個人心里的,卻不是每個人都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真理,因此教師要以問答或辯論的方式來使學生通過解決內(nèi)心的認識矛盾,引導、暗示學生對自己得出結(jié)論。”這是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為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使用插圖時必須要考慮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他們就會有很強的學習動機。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特別是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從“以學生為本”出發(fā),教師使用課本插圖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興趣、性格特征。對插圖的使用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了解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使插圖的功用得到充分開發(fā)。
四、巧用插圖拓展思維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是如此的重要,課本的插圖正好可以派上用場。課堂,一幅小小的插圖成為了我們開拓學生思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能力的載體。如三年級下冊第30課《西門豹》一課,寫了西門豹到鄴的地方巧妙破除迷信、為民除害并發(fā)動老百姓興修水利的故事。學完課文后,教師仍然可以借助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河伯要娶媳婦這一天,西門豹來漳河懲處巫婆和官紳時,如果官紳向西門豹行賄,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如果西門豹遲來一步,故事又會是怎樣?”學生的思維頓時被打開了,一個個精彩、離奇的故事也便誕生了。再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9課《烏鴉喝水》一課,寫了一只烏鴉口渴了,發(fā)現(xiàn)一個瓶子,可瓶口小,瓶子的水不多,它想辦法放進小石子,烏鴉喝著了水的事。學完課文后,教師仍然借助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引導學生想象:烏鴉還能用什么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圖上還有哪些東西能幫助烏鴉喝到水?學生的答案多樣:用大石塊旁邊的水草葉當吸管用也能喝到瓶子里的水;烏鴉還可以用自己身上的羽毛伸進瓶口蘸到水,慢慢地舔……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真是一舉多得。
五、巧用插圖引情
每一篇課文都有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而且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很多,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放到文章中設身處地去想等,然而有很多學生思維并不開闊,不一定能按老師的思路想開去。在這種情況下,插圖就可助一臂之力。再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司馬光》中的插圖。教學中,引導學生比較“司馬光沒有慌”和“小朋友都慌了”的動作和表情,啟發(fā)想象:小朋友掉進缸里后,其他小朋友怎么叫?怎樣喊?司馬光怎樣砸缸?通過觀察靜態(tài)的畫面,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填充”故事的過程,也就體會到了司馬光“遇事勇敢沉著、愛動腦筋”的優(yōu)秀品質(zhì),也懂得了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總之,教材課本是教學活動進行的基礎。我們在探索多種新式教學方式的時候,不能為了盲目追求課堂教學效率、課文氛圍營造而背離課本。教師要充分了解教材內(nèi)容,挖掘教材原本的價值。教材中的插圖是服務于語文教學的,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特點,教學目標,合理運用課文插圖。
參考文獻:
[1]高玉.別讓“模糊”成“糊涂”——小學語文略讀課教學初探[J]. 2001.
[2]趙毅.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2006.
[3]鄒華.激 勵——朗讀教學的法寶[J].小學青年教師.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