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靜
摘要:說明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容易失分。如何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說明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說明文的教學效率成為當下語文教師共同思考的教育問題。筆者將在下文中以初中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深刻探討說明文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初中;說明文;語文;教學
說到說明文閱讀教學語文教師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易教難考。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說明文大多比較通俗易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緊扣說明文要素即可。但是學生在語文考試中碰到說明文閱讀題目卻往往感到棘手,也是失分的重要領地,出現(xiàn)錯誤較多。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應該從整體出發(fā),設置合理的說明文閱讀教學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初中語文說明文教學的主要思路
(一)能夠概括主要內(nèi)容
首先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能夠正確理解說明文的題目。就說明文自身題材而言,文章的題目往往包含著文章的重要內(nèi)容;其次,在閱讀說明文的時候應該注重每個段落的中心句,且能夠能正確理解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最后,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前兩個步驟之上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概括。教師在教授說明文時,也應該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總結概括,針對說明文的說明對象,著重分析作者想要說明的主要部分,其次分析次要說明的內(nèi)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選取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合理忽略次要內(nèi)容。在語文說明文考試題目中,有一種題型是需要學生填寫表格,百分之六十的學生遇到這樣的題目都會產(chǎn)生畏難心理,甚至有少部分學生直接采取放棄政策。面對此種情況,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告訴學生圖表題目只是在形式上產(chǎn)生了變化,其實質(zhì)依舊是對說明文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概括。
(二)掌握說明文語言的特色
說明文和其它文體相比較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的準確性。要求學生對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分析也是閱讀題目中比較常見的題型。主要是通過范圍、猜測、程度等方式來體現(xiàn)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種類的具體句子進行總結分析。比如:從某個角度出發(fā)、之一等詞語可以分析出其“限制”作用;“大約”“可能”等詞語出現(xiàn)可以判斷出主要是說明猜測。
(三)學習說明方法的使用和作用
說明文作者對了準確的說明寫作對象的特征,務必會使用一些具體的說明方法。就初中語文而言,對說明方法的考察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尤其要注重對說明方法的講解。一般說明文使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列數(shù)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和分類別,有時也會用到下定義。要學生學會判斷這六種說明方法并不難,教師通過具體的說明文例子說明即可。但是,教師更應該對每種說明方法的主要作用給于分析。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能夠較為準確、生動的列出文章當中的關鍵詞,并在最后補充寫道:使用該說明方法能夠增強文章的準確性。
(四)準確判斷出說明的順序
說明文一般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判斷文章的說明順序也是比較易考的題型。時間順序是最容易判斷的一類,也是用的相對較少的一類。運用時間順序的說明文都會使用表示時間的詞語。判斷空間順序主要是易考方位名詞,例如《故宮博物院》是運用方位名詞說明的典型案例。說明文中較常采用的就是邏輯順序,但是也是最為復雜的一類,有的是由概括到具體,有的是個別到一般,不可同一而論,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判斷和分析。
二、初中語文說明文教學的具體步驟
(一)進行宏觀把握
正如筆者在前文所述一樣,下面筆者以《蘇州園林》為例,具體闡述語文說明文教學的具體步驟。教師首先應該指導學生從題目出發(fā);然后教師給予學生必要的閱讀提示,幫助學生正確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獲得整體上的感知;其次,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弄清楚學習該文章的重點,從而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說明文的主要目標,使得學習更具有針對性;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能夠在閱讀中有效的捕捉文章主要內(nèi)容,并進行自主概括。另外,在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現(xiàn)在就在蘇州園林中,作者所寫的那些建筑就展現(xiàn)在自己的眼前,營造一種合理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讓學生在真實的探究環(huán)境中思考和學習。
(二)合作討論
在進行說明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不同于抒情散文,具有一定的美感,說明文更多的是對具體的事物進行闡釋說明,個人主觀情感色彩較少,因此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新課改提倡的合作學習方式。上課之前先把同學按照一定的順序分為若干個小組,在進行自我學習之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蘇州園林》這篇文章主要說的是什么內(nèi)容?該文章的主要說明方法是什么?使用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是什么?作者所寫的《蘇州園林》主要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你從文章的哪些詞語中得知的?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合理的分工,引導學生進行全面閱讀,避免浪費課堂時間。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往往會交換意見,能夠較快且準確的回答出教師之前給予的學習問題。并且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學習到了語文知識,更學會了如何進行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指導總結
教師在讓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還應該做好總結工作,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比如文章主要寫的是蘇州園林里的建筑,并且通過四、八、十二等數(shù)字來說明其門、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并且對該堂課進行反思,認真思考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更好的改進。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說明文教學主要是灌輸式教育,過分強調(diào)教師的權威作用,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尊重。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做出適當?shù)慕逃母?,擯棄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不合理的部分。在進行說明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對意境的營造,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展開授課活動。教師還應該注重說明文教學的順序性,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說明文的內(nèi)容,以及文章當中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引導學生正確思考每種說明方法的優(yōu)點和缺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語文說明文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