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近劍
(天津財經大學)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如火如荼地發(fā)展,但是在志愿者的權益保障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大學生志愿服務缺乏統(tǒng)一有效的法律規(guī)范性文件的指引,志愿服務活動資金缺乏,志愿者和志愿服務對象之間法律關系不明確等,致使志愿者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如何規(guī)范志愿服務活動,保障志愿者合法權益成為影響大學生志愿服務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難題。
【關鍵詞】大學生 志愿服務 保障機制
一、引言
掌握當前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基本狀況,找準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是進行對策研究,有效推進該項工作的基礎。為了取得一手資料,我們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際調研。為了提高調查樣本的代表性,我們綜合考慮了學校的辦學性質、類型、規(guī)模等因素,從天津市50余所高校中選取了10所學?!旖蜇斀洿髮W、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河北工業(yè)大學等院校,以大一至大三各專業(yè)的本科為主要對象。調查的主要目地是了解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的保障方面的問題,比如資金來源、支持力度、法律保障和人身安全問題等進行調查。本次調查通過問卷星的方式進行網上調查,為了樣本的代表性,在各個年級中均進行了調查,共回收有效試卷516份,其中大一學生占總數的34.73%,大二學生占33.97%,大三學生占28.63%,大四學生占2.67%。為方便學答題,問卷均采用選擇題形式,題型既有單選也有多選。
二、青年志愿服務保障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志愿服務所需經費投入不足
青年志愿服務是一項公益性事業(yè),不是以盈利為目的,但在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需要一些必要的費用開支,比如路上交通費、食宿費、所需工具和材料的費用、培訓配等,財政劃撥的用于開展志愿服務上的資金比例較小,不能完全支撐費用的開支,各個志愿組織和協會的資金來源更是緊缺,雖然,我國青年志愿組織規(guī)定,協會的資金來源可以有多種形式,包括公眾捐贈、營利性收入、會員會費等,但資金的籌集情況并不樂觀,都嚴重制約了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
青年志愿服務的經費來源包括團中央、地方政府撥款、高校教育部門撥款、企事業(yè)單位贊助、社會資助、志愿者自籌等。根據調查,青年志愿者對于經費問題都感到緊張,除了大型賽事活動由國家撥款和廣告贊助比較充足外,其他服務活動的經費都捉襟見肘,總的來說,在調查中反映出政府支持占6%左右,社會和個人資助占21左右,企事業(yè)單位支持占20%左右,志愿者組織個人自籌占28%,另有不少比例反應不清楚經費來源。
(三)缺乏對志愿者人身安全的保障
志愿者要完成必要的服務往往身體力行,需要冒一定的風險,比如去災區(qū)進行救援服務,由于災區(qū)條件復雜,危險性大,由于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會出現意外的情況發(fā)生,比如不可控制的自然災害,社會突發(fā)事件、其他人為因素等風險的出現,都會對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和精神造成傷亡或傷害。在以往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志愿者在地震災區(qū)進行救援服務的過程中,由于二次余震的爆發(fā)導致志愿者的傷亡,或者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對自身或者他人產生了傷害等,這都是需要研究的問題,由于我國相關的法律制度還比較欠缺,對于志愿者所面臨的風險管理還不能給以完善的對策。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的青年志愿者在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時,組織方和服務接受方都沒有為志愿者提供意外傷害保障。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時從未購買保險的人員比例占42%,不清楚志愿服務組織是否已經購買保險的占20%,有時購買有時不買的人員占12,僅6%的志愿者每次活動均購買了人身意外保險。總體來講,意外傷害保障覆蓋面只有15%,因此,對于青年志愿者的人身安全方面的保障存在漏洞,由于缺乏資金和制度的規(guī)定,在對志愿者的組織管理上也出現漏洞,對招募的志愿者沒有進行必要的安全防護方面的培訓也是出現安全隱患的原因。大部分志愿者從事志愿服務都是基于自己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熱情,在人身安全方面考慮不多,大多是直接上崗服務。很多志愿服務的性質需要進行專業(yè)的技能培訓才能完成,很多志愿者只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熱情進行,基本的安全理念沒有樹立,在遇到突發(fā)事件后不會處理,或者自己的身體原因不適宜從事高強度和某一環(huán)境中的活動,都會造成人身的傷害。在調查的過程中沒有接受安全培訓的志愿者比例很大,甚至有人沒有接受過任何方面的培訓而直接從事志愿服務活動。
(二)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
近年來,我國的志愿服務事業(yè)如火如荼地發(fā)展起來,志愿者人數和組織迅速增加,但與之相匹配的制度建設和法律保障并沒有建立起來,一旦出現問題嚴重制約志愿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當前志愿服務中面臨的法律問題較多,都需要通過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確。如對志愿者的工作范圍的界定;志愿者與服務對象之間權利義務關系;對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和醫(yī)療保障的規(guī)定等。這些基本的法律界定若沒有明確,那么志愿服務發(fā)展過程中都始終會出現法律糾紛,一旦在服務行動志愿者中發(fā)生意外傷害和傷亡等損失,很難獲得有效的法律保障,法律的缺失和制度的不健全導致了會對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產生顧慮,制約了其積極性。
在調查中,針對“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受到意外傷害怎么辦?”,選擇通過法律程序解決問題的占46%,有258人;選擇投訴的占24%,有134人,選擇自己承受的占12%,有64人,選擇退出志愿服務的占14%,有78人。說明志愿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有了較大的提升,累計有70%的志愿者選擇投訴或走法律程序,但是各地政府出臺的志愿服務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并沒有明確寫明志愿者的權利和義務范疇,讓志愿者無法可依,只能選擇其他方式,因此法律和制度的出臺勢在必行。
三、完善青年志愿者事業(yè)保障機制的對策
(一)強化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資金保障
當前,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經費捉襟見肘,使得該項工作的持續(xù)深入開展步履艱難。國外志愿服務事業(yè)發(fā)展比較早,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資金保障體系,可以參考借鑒,具體措施如下:
1、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政府是主導青年志愿服務事業(yè)組織者,把握著志愿服務發(fā)展的方向,青年志愿服務作為一項社會公益事業(yè),是對政府工作的有益補充,良好的志愿服務是社會運轉的潤滑劑,因此國家政府部門應給予資金支持。政府每年應拿出財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到志愿服務事業(yè)中,也要為志愿服務制定一些的經濟優(yōu)惠政策,如加大對志愿服務組織的資金補貼,為志愿者支出提供經費、設立專項志愿服務撥款等,也可以對贊助和支持志愿服務的團體和組織進行稅收方面的優(yōu)惠。
2、動員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政府部門可以通過相關的政策扶持措施,如予以適當的稅收減免,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捐款資助,并對突出組織和個人進行表彰,鼓勵有影響的名人帶動,爭取各種慈善機構、基金會及社會友好人士的捐助等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都是籌集資金,獲得資金支持的有效渠道。
3、把志愿服務的資金用于投資獲得本金增值。獲利的方式可以是成立基金會進行保值增值投資,也可以創(chuàng)辦實業(yè)。志愿服務基金會通過第三方進行管理和市場投資,實現本金增值,也可以進行風險投資等多種方式進行收益,為志愿服務的發(fā)展提供幫助,這都是頗具成效的有益嘗試。
(二)加強對志愿者人身和安全的保障
1、加強安全教育。志愿者組織在培訓中應著力對志愿者的安全意識與相關知識進行教育,提高其在志愿活動中對風險的預見能力,努力在危險發(fā)生前規(guī)避風險以及在各種突發(fā)情況出現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風險,減少損害。
2、開發(fā)志愿服務險種。本著“誰受惠誰付費”的原則,由服務接收單位或受惠方為志愿者投保?;蛘哂烧雒?,與保險公司達成協議,針對青年志愿服務專門開發(fā)志愿服務的險種,根據不同的志愿服務形式制定具體的層次,保險可以由政府統(tǒng)一買單,為參與志愿服務的青年免費提供,這樣可以增加志愿服務的積極性,讓志愿者沒有后顧之憂。
(三)出臺全國性志愿服務法規(guī)。
1、制定全國統(tǒng)一的志愿服務法規(guī)。近年來志愿服務的蓬勃開展呼喚出臺國家層面法律保障文件,制定志愿服務的綱領性文件和頂層法律設計。多個省市先后制定了志愿服務條例或實施辦法等地方性文件,國家應該在總結各地志愿服務法規(guī)的基礎上,結合法規(guī)在施行中的經驗和不足之處進行完善,制定全國范圍內適用的志愿服務法規(guī)進行統(tǒng)一指導,通過法律的形式對志愿服務中的模糊問題進行界定,保障志愿服務事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
2、制定專項志愿服務法律。志愿服務的類型較多,每一類型都有不同的方面,要根據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務制定專項法規(guī)。當前,針對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各項法規(guī)算是比較成熟,包括選拔考試、考核任用、獎懲以及后續(xù)的退出機制。但其他類型的志愿服務的各項規(guī)定還沒有明確系統(tǒng),可以進一步加以完善。
總之,青年志愿者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廣大青年積極踴躍的參與,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導,更需要為這一事業(yè)建立一套保障機制,包括資金的支持、制度的保障、志愿者人身安全的保障和法律的保障,只有這樣才能使志愿服務事業(yè)長久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姚文軍.我國志愿者權益保障法律問題研究[J].西南財經大學,2013.
[2]王喜軍.我國志愿者保險制度研究[J].保險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