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效東,王世飛,姜 迪,王海月
(1.山東科技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青島 266590;2.青島山特化工設計有限公司,青島 266590)
制造軟件
基于有限元法的變壓吸附器仿真分析
胡效東1,王世飛1,姜 迪2,王海月1
(1.山東科技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青島 266590;2.青島山特化工設計有限公司,青島 266590)
頻繁的加壓與減壓容易造成變壓吸附器的疲勞失效,因此除了常規(guī)的設計標準外,變壓吸附器還需要根據(jù)疲勞容器設計標準進行校核以確保使用壽命。根據(jù)JB4732-1995(2005年確認)的要求,利用有限元法對某公司提供的變壓吸附器進行疲勞校核。通過優(yōu)化上下管口的結構,可以使最大應力值在不超過許用范圍內(nèi)的情況下,降低管口的重量。確定吸附器的最終結構后,在設計壓力為1.03MPa的工況下,吸附器所受到的最大應力為169.07MPa。當工作壓力范圍為-0.08~0.85MPa時,計算得交變應力幅強度為78.9MPa,此交變應力幅的許用循環(huán)次數(shù)大于106,大于設備的設計循環(huán)次數(shù)9.2×105,設備是安全的。
變壓吸附器;有限元法;疲勞強度;Q345
變壓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簡稱PSA)廣泛應用于加氫裂解、煤化工、CO提純、沼氣甲烷分離、煤氣層甲烷提純等工程領域[1]。定期的加壓、減壓容易造成疲勞破壞,疲勞損傷累積的最終結果可能會造成壓力容器的破壞。壓力容器的破壞事故往往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因此,壓力容器的疲勞破壞問題和安全評定技術一直是行業(yè)中頗為關注的問題。根據(jù)相關的標準,必期的加壓、減壓容易造成疲勞破壞,疲勞損傷累積的最終結果可能會造成壓力容器的破壞,須對此類疲勞設備進行強度校核與疲勞校核[2]。在傳統(tǒng)的設計中,鑒于壓力容器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壓力容器的設計往往偏于保守,使得設計的容器又笨重,又浪費材料,而且使制造成本明顯升高,造成了大量的浪費。
本文基于JB4732-1995(2005年確認)《鋼制壓力容器-分析設計標準》,采用有限元法,采用ANSYS軟件,通過建立模型、劃分網(wǎng)格、施加載荷和約束,分析給定變壓吸附器容易產(chǎn)生疲勞失效部位的應力分布特性,進而計算其疲勞壽命,在保證其安全性的條件下優(yōu)化產(chǎn)品結構,降低生產(chǎn)成本。
1.1 設備基本參數(shù)
本文分析齊魯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氫氣提純變壓吸附器,主要包括上法蘭、封頭、筒體、下部法蘭、裙座和彎管等結構。筒體名義厚度為20mm,橢圓封頭名義厚度為22mm,封頭壁厚最薄處為15.7mm。設備筒體與封頭的材料均為Q345R,鍛件接管的材料16MnⅢ。
作為疲勞設備,變壓吸附器的結構上具有較為嚴格的結構要求,盡量避免采用不連續(xù)結構,對于筒體、封頭、裙座和接管焊接處光滑處理。不連續(xù)結構分布在兩個位置:1)上部結構包括連接件,彎管,上封頭以及一部分筒體;2)下部結構包括連接件,彎管,下封頭以及部分筒體和裙座。
1.2 設備的建模與優(yōu)化
為了便于計算,在不影響分析精度的前提下對該變壓吸附器結構進行簡化:
1)忽略對分析結果影響不大的螺栓孔等;
2)鑒于吸附器的筒體、封頭、接管、裙座等需要分析的結構均為軸對稱的回轉體,分析吸附器的軸向二維界面取代三維模型。
除了封頭與結構不連續(xù)處以外,應力沿著筒體壁厚方向均勻分布。因此吸附器的疲勞校核與優(yōu)化分為以下兩個部分進行:
1)上封頭結構:包括上封頭,接管,彎頭以及部分筒體;
2)下封頭結構:包括下封頭,彎管,以及部分筒體以及部分裙座。
吸附器上部結構的載荷包括:容器內(nèi)壓,彎管與螺栓連接處的等效作用力,同時在筒體截面處施加位移約束。吸附器下部結構的載荷包括:容器內(nèi)表面與管口所受到的內(nèi)壓,接管下端面受到由內(nèi)壓引起的向下的等效力,下封頭內(nèi)表面施加吸附劑質(zhì)量引起的向下的等效力,下封頭上部設備質(zhì)量引起的向下的作用力。約束位置為筒體截斷面處。
有限元分析過程中忽略影響不大的風載荷及地震載荷。上部結構的總質(zhì)量為14400kg,下部結構總質(zhì)量為42500kg。
強度評定過程中,需要進行應力線性化來求出一次應力(Pm,Pl,Pb)和二次應力(Q),以便進行結果評定。在進行應力線性化時,路徑的選取原則是:通過各部分應力強度最大的節(jié)點,并沿壁厚方向的最短方向設定應力線性化路徑,對相對高應力區(qū)沿壁厚方向設定路徑。各部分材料的主要性能如表1所示。
2.1 上部結構強度校核
上部結構模型主要包括部分筒體,上封頭,凸緣以及接管。劃分網(wǎng)格時采用四邊形網(wǎng)格,網(wǎng)格尺寸為2mm,共劃分48116網(wǎng)格與140358節(jié)點,如圖3所示。
上部結構受到以下載荷作用:
1)殼體內(nèi)表面以及法蘭密封面在墊片內(nèi)的部分受到內(nèi)壓,P=1.03MPa;
圖1 上部結構載荷、約束及網(wǎng)格情況
2)法蘭盤背面螺栓中心圓直徑面上受到螺栓力,大小為操作狀態(tài)下需要的最小螺栓載荷WP,WP=F+FP,WP=358415.8N;
3)法蘭密封面墊片壓緊力作用面上受到墊片的反力,大小為操作狀態(tài)下需要的最小墊片預緊力Fp=99057.1N,F(xiàn)p=99057.1N。
在筒體界面處施加一個Y方向位移為0的位移約束來對模型進行約束。
上部結構應力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中可以看出:對與上封頭開口結構,該部分的應力最大點位于凸緣位置,最大應力值為169.07MPa。
圖2 上部結構應力分析結果
在上部結構中選取兩條路徑進行線性化。路徑1位于凸緣與封頭連接處,此處應力屬于一次局部薄膜應力;路徑2穿過封頭最大曲率處,并垂直于壁厚方向,此處應力屬于一次整體薄膜應力。
2.2 下部結構強度校核
下部結構分析過程中同樣采用二維模型。下部結構模型主要包括下封頭、管口、部分筒體以及部分裙座,模型采用四邊形網(wǎng)格劃分,網(wǎng)格尺寸為2mm,共劃分網(wǎng)格數(shù)44891,節(jié)點數(shù)131978,如圖3所示。
下部結構受到以下載荷:
1)筒體內(nèi)表面以及接管內(nèi)表面受到內(nèi)壓P=1.03MPa;
2)接管下端面受到由內(nèi)壓引起的向下的等效力F1=πS=121784N;
3)下封頭表面添加的吸附劑因質(zhì)量引而起的向下的等效力,其值為F2=mg=416500N;
4)上封頭設備質(zhì)量引起的等效力F3=mg=141120N;
5)對殼體施加的內(nèi)壓還將在上部筒體截面處引起向上的等效力,F(xiàn)4=7309793N。
圖3 下部結構約束、載荷及網(wǎng)格情況
同樣由于模型的簡化,需要在裙座截面處施加Y方向位移為0的位移約束。下部結構的應力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下部結構應力分析結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部分的應力最大點位于下凸緣位置,最大應力值為169.52MPa。選取兩條路徑, 路徑3裙座與筒體直接不連續(xù)處的焊縫位置, 路徑4位于應力最大位置處。路徑3與路徑4處應力,均屬于一次局部薄膜應力。
2.3 強度破壞評估
一次總體薄膜應力強度的許用極限為Sm,一次局部薄膜應力的需用極限為1.5Sm,一次加二次應力強度的需用極限為3Sm。Q345R在設計溫度條件下的許用應力Smt=188MPa,16MnⅢ在設計溫度條件下的許用應力Smt=165.5MPa。整體結構計算模型應力分類與評定[8]結果如表2所示。
由于應力集中位置容易發(fā)生疲勞破壞,因此疲勞破壞校核的位置應該在強度校核過程中的應力值最大
表2 強度破壞評估
【】【】點[9],根據(jù)JB4732-1995(2005年確認)附錄C以疲勞分析為基礎的設計(P163-P184)規(guī)定對設備進行疲勞強度評定。
本文所分析的吸附器的壓力波動范圍為-0.08~0.85MPa,即壓力范圍△P=0.93MPa。在僅施加壓力載荷的情況下,結構中各點處的應力值與所施加的壓力成線性關系,因此在△P=0.93MPa的壓力波動范圍下下,所考慮位置的最大交變應力幅可通過公式(1)計算。
其中K為常系數(shù),Vm為靜力分析所得應力值,△P為壓力范圍, P為設計壓力。
考慮疲勞強度減弱系數(shù),修正后的交變應力強度幅如式(2)所示。
E為材料的彈性模量,Et為相應設計疲勞曲線圖中給到材料彈性模量。
當S’alt=78.8MPa 時的許用疲勞次數(shù)N>106,該設備的預計設計壓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9.2×105,N>n,所以設備達到疲勞要求。
本文通過有限元計算軟件ANSYS分析得到,當設計壓力為1.03MPa時,結構的最大應力位置出現(xiàn)在接管與封頭的連接處外側,應力值為169.07MPa。當吸附器工作壓力范圍為-0.08MPa~0.85MPa時,最大交變應力幅修正后為78.9MPa,而此時的可用循環(huán)次數(shù)大于106次,大于設備的設計循環(huán)壽命n=9.2×105。因此設備滿足JB4732-1995(2005年確認)中對疲勞強度的要求。利用ANSYS進行應力分析與疲勞強度進行分析,方法簡單可行,可以避免大量的計算,簡化了設計過程。
[1] 劉冉冉.基于ANSYS制氫吸附器的安全評定和結構優(yōu)化[D].中國石油大學,2010.
[2] 張國慶,王成燾,徐濱士.幾種疲勞壽命預測方法的探討及評價[J].機械強度,2011:469-474.
[3] 李建國,壽比南.JB4732-95《鋼制壓力容器——分析設計標準》綜述[J].壓力容器,1995:271-281.
[4] 史南達,鮑務均.利用有限元軟件對壓力容器進行優(yōu)化設計[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5:12-14.
[5] 王彥偉,羅繼偉,葉軍,等.基于有限元的疲勞分析方法及實踐[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8:22-24.
[6] JB4732—1995.鋼制壓力容器——分析設計標準(2005年確認)[S].
[7] 龔曙光.有限元基本理論及應用[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8] 姚華堂,王正東.壓力容器疲勞壽命的簡化評定方法[J].壓力容器,2006:44-48.
[9] 柳軍,黃陳,陳紹偉,等.基于壓力容器缺陷量化的綜合安全評定方法 [J].機械強度,2015:706-710.
Fatigue strength check of pressure swing adsorber based on FEM
HU Xiao-dong1, WANG Shi-fei1, JIANG Di2, WANG Hai-yue1
TH128
A
1009-0134(2017)04-0084-04
2016-10-24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ZR2014EEM018)
胡效東(1971 -),男,山東青島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化工設備先進制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