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合提古力·沙爾合提汗
[摘 要] 近幾年由于市場需求辣椒量大,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但是,辣椒本身各種病害發(fā)生嚴重,特別是在日光溫室中發(fā)生廣泛,嚴重影響產量和經濟效益,在我區(qū)辣椒上常見的辣椒病害有:辣椒瘡痂病、辣椒炭疽病、辣椒軟腐病等。下面介紹辣椒瘡痂病發(fā)病條件、防治措施等。
[關鍵詞] 辣椒瘡痂病 發(fā)病條件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063-01
1 辣椒瘡痂病的癥狀
1.1 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Doidge) Dowson 異名 Xanthomonas uesicatoria(Doidge) Dowson稱野油菜黃單胞菌瘡痂變種,屬細菌。菌體桿狀,兩端鈍圓,大小1.0-1.5×0.6-0.7微米,具極生單鞭毛,能游動。病菌發(fā)育適溫27-30℃,最高40℃,最低5℃,59℃以上經10分鐘致死。
1.2 主要癥狀
辣椒瘡痂病又稱細菌性斑點病。一般危害葉片、莖蔓、果實及果梗。幼苗期發(fā)病,先在子葉上產生銀白色小斑點,進而呈水浸狀,最后發(fā)展為暗色凹陷斑。成株期葉片上初生水浸狀黃綠色小斑,擴大后邊緣稍隆起,呈瘡痂狀,中央稍凹陷,嚴重的病葉,葉緣、葉尖變黃干枯,破裂,最后脫落。果梗莖蔓上病斑為水浸狀不規(guī)則條斑,以后中暗褐色,隆起,縱裂,呈瘡痂狀。
2 發(fā)病條件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隨雨水、灌溉水在田間傳播,成為翌年田間發(fā)病的初侵染源。此后病菌通過蛀果害蟲繼續(xù)傳播,由果實傷口侵入,導致病害流行。當?shù)剞r民種植蔬菜水平不高,品種選擇不適當、種植密度過高、澆水次數(shù)較多等管理粗放、蛀果害蟲猖撅的地塊發(fā)病重。低洼潮濕地塊,陰雨連綿的天氣,均能加重此病害的發(fā)生。
3 防治方法
3.1 農業(yè)防治
3.1.1實行輪作 :實行與豆類蔬菜等進行2年以上輪作。避免與茄科及十字花科作物輪作。
3.1.2加強田間管理:深翻土地,合理密植,適時定植,雨季及時排水,尤其下水頭不要積水;加強通風通光。及時清潔田園,尤其要把病果清除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培育壯苗。
3.1.3實行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肥,配合施用磷,鉀。
3.2 藥劑防治
3.2.1加強蟲害的防治:防治棉鈴蟲等蛀果害蟲,因此蛀果害蟲會在果實上造成傷口,引發(fā)病害??捎?%功夫乳油5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00-3500倍液。
3.2.2辣椒結果期雨前, 雨后及時噴藥防治, 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嘧啶核苷類抗菌素10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7%可殺得101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38%惡霜菌酯水劑800倍液。
參考文獻
[1]劉玲輝.新疆設施農作物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措施 .農村科技,2008,總273期(25):25.
[2]鄧軍,陳勇等. 辣椒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農村科技,2008,總280期(10):33-34.
[3]姚惠玲.黃河谷地辣椒軟腐病的發(fā)生及綜合防治對策 .青海農業(yè)技術推廣,2007,(4):42.
[4]托海,杰恩思古麗等.辣椒紅安6號高產栽培技術.農村科技,2008,總280期(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