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全成,符海燕,符永鋆
(1.海南省三亞市中醫(yī)院針灸科,海南 三亞 572000;2.海南省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針灸科,海南 ???570311)
針灸聯(lián)合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
鄭全成1,符海燕1,符永鋆2
(1.海南省三亞市中醫(yī)院針灸科,海南 三亞 572000;2.海南省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針灸科,海南 ???570311)
目的:研究分析針灸聯(lián)合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方法:通過檢索2005年至2015年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生物醫(yī)學數據庫(CBM)、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VIP)中國內公開發(fā)表的針灸聯(lián)合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隨機對照試驗(RCT),運用Rev Man 5.3軟件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進行Meta分析,比較分析針藥聯(lián)合療法與單純西醫(yī)療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結果:經過逐步篩選,最終納入8個隨機對照試驗,共82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針藥聯(lián)合療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總體療效較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針藥聯(lián)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因納入文獻樣本有限以及文獻質量不高,尚需大樣本以及多中心隨機對照雙盲試驗的高質量研究來加以驗證。
針藥聯(lián)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Meta分析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變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起病較隱匿,病變發(fā)展緩慢,臨床以麻木為主要表現(xiàn)[1]。據報道,目前西醫(yī)對于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尚無根治之法,主要以一般治療、對癥支持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而針灸聯(lián)合中藥療法在延緩患者病情、提高疾病治愈率等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2]。因此,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早期合理運用針藥聯(lián)合療法對患者病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各數據庫涌現(xiàn)出大量關于針藥聯(lián)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文獻,現(xiàn)運用循證醫(yī)學的方法,對符合納入標準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tǒng)評價以及Meta分析,客觀比較分析針藥聯(lián)合療法和單純西醫(yī)療法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將情況報道如下。
1.1 納入和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文獻為2005年至2015年10月隨機對照試驗(RCT),單盲、雙盲或非盲均可納入;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參照1999年WHO確立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治療組必須采用針灸聯(lián)合中藥治療;對照組須采用單純西醫(yī)療法;療效判定采用等級資料表示;組間均衡性好,2組患者治療前年齡、性別、病情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1.2 排除標準 文獻非隨機對照試驗;文獻為動物實驗類、綜述類、碩博畢業(yè)論文類文獻;診斷標準不明確或無診斷標準;對照組非單純西醫(yī)療法;療效評定各指標中未公布治療結果。
1.2 文獻檢索
1.2.1 檢索方法 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生物醫(yī)學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為主關鍵詞,“針藥聯(lián)合”、“臨床療效”為副關鍵詞,搜索年限為“2005~2015年”,共搜索相關文獻130篇。
1.2.2 文獻篩選與質量評價 所有文獻均由2名研究者進行閱讀評定,對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予以排除, 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進行質量評價,意見不一致時由第三方研究者裁定或討論決定。按照Jadad評分標準對納入的文獻進行質量評分,滿分為5分,其中3~5分為高質量研究,1~2分為低質量研究。
1.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2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Cochrane協(xié)作網提供的Rev Man 5.3軟件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進行Meta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RR)或比值比(OR)作為效應量,研究以及總體置信區(qū)間采用95%置信區(qū)間。采用卡方檢驗對納入文獻進行異質性分析,若P>0.1,I2≤70%可認為異質性較小或不存在,可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若P<0.1,I2> 70%可認為存在異質性,則應分析異質性原因,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對于異質性過大的文獻僅進行描述性分析,最終結果采用漏斗圖與森林圖進行描述分析。
2.1 文獻納入結果分析
表1顯示,共檢索130篇相關文獻,對文獻進行逐步篩查,對其中122篇文獻不符合納入標準的予以排除,最終納入8篇文獻均為完全隨機試驗,共82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其中8篇觀察了針藥聯(lián)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總體療效。
表1 8篇文獻的基本特征
注:T:治療組;C:對照組
2.2 Meta分析結果
2.2.1 針藥聯(lián)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總有效率Meta分析結果 圖1顯示,對納入文獻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進行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χ2=6.65,P=0.47,I2=0%),說明組間差異小,不具有異質性,合并效應量OR可采用固定效應模型,OR(95%CI)為(4.97[3.19,7.75],P<0.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針藥聯(lián)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較好的療效。
圖1 針藥聯(lián)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總有效率Meta分析森林圖
2.2.2 偏倚性檢查 圖2顯示,對納入文獻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進行偏倚性檢查,輸出結果用漏斗圖表示。結果顯示,針藥聯(lián)合療法與單純西醫(yī)療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總有效率比較的倒漏斗圖基本對稱,表明該研究文獻偏倚不明顯。
圖2 偏倚性檢查漏斗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指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和體征。其病變部位多為對稱性,下肢較上肢嚴重,病變進展較為緩慢,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肢端感覺異常,分布如襪子或手套狀,伴麻木、熱灼、針刺、疼痛,后期可出現(xiàn)運動神經受累、肌力減弱或者肌肉萎縮和癱瘓[1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確切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多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代謝紊亂、血管損傷、神經營養(yǎng)因子缺乏、細胞因子異常、氧化應激和免疫因素等均發(fā)揮作用。此外,葡萄糖自動氧化使反應性氧化產物形成,導致細胞氧化應激和線粒體障礙,進而引起病變的發(fā)生[12]。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引起的嚴重和危害性較大的一種慢性并發(fā)癥,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給患者及其家人造成極大的身心負擔。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多屬中醫(yī)“痹癥”、“痿證”等范疇,現(xiàn)多認為本病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是氣陰虧虛、痰瘀痹阻,進而導致脈絡失養(yǎng)。其病機主要以陰陽氣血虧虛為本,痰濁瘀血阻絡為標。目前臨床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缺乏特異性的方法,多以綜合療法為主,單純西醫(yī)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主要以降血糖、改善微循環(huán)以及營養(yǎng)神經為主,其治療作用較為有限[13]。研究表明,針灸聯(lián)合中藥療法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具有較好的療效[14]。多項研究表明,采用益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通絡之中藥聯(lián)合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內外同治,在進一步提高患者療效、改善患者癥狀、縮短患者療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通過檢索與逐步篩選,共獲得符合要求的相關文獻8篇,其中8篇文章皆觀察了針藥聯(lián)合
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總體療效。對相關文獻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顯示8篇文獻中7篇為低質量文獻,1篇為高質量文獻。對針藥聯(lián)合療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針藥聯(lián)合療法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總體療效方面效果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療法。
由此可見,針灸聯(lián)合中藥療法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效果值得肯定。由于納入文獻存在質量不高以及樣本例數較低,尚需進行更多大樣本以及多中心隨機對照雙盲試驗的高質量研究來加以驗證。
[1] 馮峰,鄒慶玲. 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觀察[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4,32(8):2008-2013.
[2] 譚秋榮. 水針法聯(lián)合中藥辨證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及護理[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20):133-134.
[3] 高莉,吳琳,鹿曉君. 針藥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80例[J]. 吉林中醫(yī)藥,2015,35(5):527-529.
[4] 鄭彬麗,錢麗旗,李素那. 聯(lián)合療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 北京中醫(yī)藥,2014,33(2):86-89.
[5] 李道華,李仁銘,徐驍. 針灸加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 湖北中醫(yī)雜志,2010,32(1):68-70.
[6] 黃天韜,蔡玲,陳曉文. 杏丁注射液聯(lián)合穴位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8):1543-1544.
[7] 曾潔. 針刺聯(lián)合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A):72.
[8] 趙玉平. 針刺聯(lián)合中藥熏洗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2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23(5):72-74.
[9] 林任,趙燦. 中藥熏洗配合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1例臨床觀察[J]. 中醫(yī)藥導報,2014,20(7):103-105.
[10] 汪瀚,鮑遠程,楊文明,等. 中藥熏洗聯(lián)合針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24(2):129-131.
[11] 史玉泉,周孝達.實用神經病學[M].3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377-1383.
[12] BROWNLEE M. The patho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a unifying mechanism [J].Diabetes, 2005,54 (6):1615-1625.
[13] 曹柏龍,苗桂珍,韓文兵,等. 火針療法聯(lián)合中藥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臨床癥狀評分療效觀察[J]. 北京中醫(yī)藥,2014,33(5):380-382.
[14] 王國鳳,徐寧,尹冬,等.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和治療新進展[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5C):1661-1663.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ZHENG Quan-cheng1, FU Tong-yan1, FU Hai-jun2
(1.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SanyaCity,HainanProvince,Sanya572000,China; 2.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acupuncture,Hain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Haikou57031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By searching publish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in China journal full text database (CNKI), 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 (CBM), Wanfang database, VIP database (VIP) from 2005 to 2015, by Rev man 5.3 software to me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literature: a meta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therapy and pure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Results: After stepwise selection, 8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included, a total of 82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alone, because of the limited number of sampl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literature is not high, the high quality of large sample and multi 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double blind trials are needed to be verified.
Combined acupurcture and TCM; Diabetis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a-analysis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273753)-基于內質網應激的miRNAs調控研究糖尿病腎病足細胞“毒損腎絡”病理機制及滋陰益氣活血解毒法的干預作用
鄭全成(1980-),男(黎族),海南三亞人,主治醫(yī)師,醫(yī)學本科,從事針灸治療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與研究。
R259.872
A
1006-3250(2017)03-0384-03
201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