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峽
摘 要: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師生交往過程中,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真誠地尊重學生,維護學生的主體性,營造一種和諧、民主、愉悅的交往氛圍,不僅能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更有助于成就學生的未來。
關(guān)鍵詞:師生交往;平等;尊重;和諧
師生交往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關(guān)鍵性活動之一,這種交往的有效與否往往不可避免地影響著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教育教學效果。從傳統(tǒng)意義上來說,在教師和學生交往過程中,我們很少深層次地研究怎樣去做,但是隨著我們越來越多地接觸90后和00后的學生,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單憑一般經(jīng)驗和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觀念和學生交流的話,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使我們的教學工作大打折扣。現(xiàn)代教育理念提倡老師和學生之間也要多溝通、多交流,雙方都把自己袒露給對方,用心去感受。因此,要想處理好師生關(guān)系,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優(yōu)等生,他們成績優(yōu)異,能夠在上課過程中積極思考,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往中講禮貌知付出,深得師生好評,而且在班級活動中比較活躍,能夠積極參與班級建設(shè),具有較高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奉獻精神,老師們經(jīng)常把這些同學作為其他人的榜樣而青眼相待。同時,我們也會遇到不少調(diào)皮搗蛋,違反紀律,甚至厭惡學習的學生,很多老師往往不像對待尖子生那樣去對待這類學生。但我們應該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各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做到平等地關(guān)愛學生、識別學生的長處,然后將全部的力量和營養(yǎng),全部的陽光都傾注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筆者曾經(jīng)有個學生小強,他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留下爺爺照管他,是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小強天性調(diào)皮不愛學習,父母不在身邊,無法及時管教,而爺爺作為一個老人,能為孫兒按時做好飯已經(jīng)很不錯了,所以小強的成績一直是班級倒數(shù)。因為成績低,加之家長疏于管教,自己也沒有多大信心學習,于是小強經(jīng)常逃課,到校外亂逛,老師的勸告也不聽,是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學生”。按照好多人的觀點,既然小強無法管教,成績又低,索性不管了,能讓他正常畢業(yè)就可以了。但是,經(jīng)過班級科任老師們的商量,老師們一致決定從各方面幫小強成長起來。在后來的教學中,老師們有意準備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向小強提問,只要他答得差不多,就給予鼓勵,同時鼓勵小強參加各種班團活動,這讓他覺得自己在老師的眼里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過節(jié)的時候老師們還幫助小強和他的父母聯(lián)系,給他們寄去小強參加活動的照片和成績優(yōu)異的試卷。后來小強到了高中以后,各方面都是很出色的,最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高等院校。是的,正是因為老師們平等地對待小強,才讓他沒有自我放棄,也才有了后來的成功。
二、真誠地尊重所交往的學生
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真誠地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個性應得到尊重。作為教師,就要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具有的一切力量來維護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不能將學生當成沒有情感的物而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要時刻記得尊重學生即是尊重自己。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你不可忽視小孩子課堂上一次偶然的較量的情感,他給你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獻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受于你盛怒之下的鞭打,連在夢里也覺得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想你抱他一會,而你卻偏偏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奪去一般的心!”是啊,一個孩子,無論大小,他的思想或許沒有大人成熟,但他的表現(xiàn)總是很直接。無論這個孩子外在表現(xiàn)怎樣,他在內(nèi)心深處真正在意的是老師究竟用怎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己。教師只有尊重理解學生,學生才能尊重信任你,才能對教師無話不說,甚至把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告訴你,這樣師生之間就架起了友誼的橋梁,教學工作也會得心應手,自然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營造輕松快樂的交往氛圍
我們往往有這樣的教學體驗:如果一個教師能營造出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那么他的課堂肯定充滿了歡聲笑語,老師會感到上課是一種享受,而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思考也肯定很積極,最終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其實這種愉悅的氛圍不僅能在課堂上幫助教師高效完成教學任務(wù),使學生學習起來更有意思,而且在教學之外也能幫助師生建立融洽的關(guān)系。只要我們稍微留意,總會發(fā)現(xiàn)那些能將師生關(guān)系處理得比較好的老師在課堂之外也總能找到合適的方式使師生交往更加融洽。他們試圖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寬松、民主、平等的交往氛圍,使每個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和老師交往,從而使學生在內(nèi)心真正信任老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當一個學生信任老師時,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
對于學生而言,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不僅僅是為了獲取各種知識能力,學校還是一個學生學會生活的地方。他們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在學校里度過,他們在這里不僅獲得知識還有成長過程中的快樂,不僅有學習的伙伴更有一起成長的朋友,而學生是多么希望每一個生命中的老師能成為他們的朋友。因此,讓我們營造一種友好快樂的師生交往氛圍,架起師生平等地交往橋梁,真誠地尊重學生,助力每一個學生成就一生的幸福,或許,這就是為師之道。
參考文獻:
[1]王曉東.交往理論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求是學刊,2000(3).
[2]蒲蕊.師生交往在學校教育中的深層意義[J].教育研究,2002, (2).
[3]金生鈜.理解與教育——走向哲學解釋學的教育哲學導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陳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