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張 蕊
寧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信息科門診部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 753000
癌術后患者PICC置管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成效
張 輝 張 蕊
寧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信息科門診部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 753000
目的:探討乳癌術后患者PICC置管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成效。方法: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癌術后患者共11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顯著性。結論:對癌術后行PICC置管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癌術后;PICC置管;護理路徑
PICC臨床護理路徑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逐步向患者提供連續(xù)性護理服務,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護理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同時,護士可有針對性地指導患者參與到具體的護理工作中,有效避免了經驗式護理的弊端和不足,減少了護理工作的盲目性[1]。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護理目的,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維護的癌術后患者共112例。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56例。觀察組男30例,女26例;年齡為51~82歲,平均(64.7±5.8)歲;其中包括食管癌8例,腸癌15例,胃癌20例,肺癌6例,胰腺癌2例,乳腺癌3例,惡性淋巴瘤2例。對照組男29例,女27例;年齡為51~81歲,平均(64.5±5.9)歲;其中包括食管癌7例,腸癌14例,胃癌21例,肺癌7例,胰腺癌3例,乳腺癌2例,惡性淋巴瘤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按照常規(guī)進行PICC置管和健康宣教。觀察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建立護理小組并制定臨床路徑護理表,責任護士要嚴格按照護理表中的內容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具體護理過程如下:
置管前:明確治療方案后對患者的基本情況、血管、皮膚和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并結合患者的具體治療方法和置管的相關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置管前1天:醫(yī)護人員應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置管的一系列相關情況,如置管目的、置管意義、置管流程、預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現的風險等。簽訂置管知情同意書。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護理,并對血管情況再次進行評估。
置管:置管前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穿刺過程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穿刺首選貴要靜脈,送管要勻速緩慢,不可強力推送。置管成功后借助Χ線確定導管前端位置,并建立PICC記錄單。發(fā)放教育宣傳手冊,叮囑患者在置管24h內盡量避免肘部肢體的屈曲活動以利于穿刺點的愈合。
置管12小時,給予濕熱敷護理,護理范圍為透明貼膜至肩部,時間以20min為宜,每天3~4次,連續(xù)5天[2]。在進行濕熱敷的時候要注意輕輕按壓穿刺點以免造成穿刺點出血。叮囑患者要在置管側手臂下墊1個軟枕,盡量和心臟處于同一水平位置,這樣可有效減少肢體疼痛、腫脹和靜脈炎的發(fā)生。
置管后第1天:給穿刺部位換藥,自上而下逐步拆除原有輔料,并注意觀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有紅腫、出血和疼痛等不適感。指導患者進行握拳鍛煉,每天15~20次。此外,醫(yī)護人員要經常巡視病房,保證導管暢通,接頭連接緊密,留置輸液或給藥時要做到血管無回血,嚴禁管路堵塞。
出院前:患者出院前要進行出院宣教,告知患者如何護理PICC導管,強調PICC置管側手臂不能提拉過重的物品或從事劇烈的運動,以免造成導管脫落或移動。
1.3 觀察方法
觀察并記錄在PICC置管期間,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護理滿意度評價參照李克特(Likert)量表劃分為完全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率均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n(%)]
表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比較
2.1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見表1。
2.2 護理滿意率比較
見表2。
PICC導管置管時間較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可直接影響PICC導管的使用壽命,通過制定護理路徑可明顯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穿刺部位要首選貴要靜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送管時動作宜輕柔緩慢,以免發(fā)生機械靜脈炎或造成局部感染。穿刺點放置吸收性明膠海綿可減少穿刺點出血。采取脈沖式正壓封管避免發(fā)生導管堵管。指導患者更換敷貼和保護穿刺部位的方法,減少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達96.43%,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由此可見,對癌術后行PICC置管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李瑋虹.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腫瘤化療患者PICC護理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5):236-237.
[2]劉巧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評價[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1):250-251.
[3]白凱.無應答式李克特量表在旅游研究中的應用檢驗[J].旅游學刊,2011,4(26):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