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集美區(qū)曾營小學,福建 廈門 361000)
體驗性日記在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鄭艷云
(廈門市集美區(qū)曾營小學,福建 廈門 361000)
體驗性日記作為高年級習作的一種補充,因其親身體驗和易獲得成就感而受到學生的歡迎。它為高年級習作提供了素材,遷移了方法,補充了練筆。它為學生的學習成長也起到了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提高能力、深化認識的作用。
體驗性日記;指導策略;高年級習作;運用
體驗性日記是指學生在某一活動或某一事件發(fā)生后,把自己的觀察、體驗當場或當天寫下的日記式的練筆。它可以是教師指導過的,也可以是不受限制的自由表達。
體驗性日記因以學生親身參與的活動,有時甚至是他們最愛的游戲或?qū)嶒灋樗夭?,印象深刻,所以易于動筆。學生迫不及待想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作時滿足了主體表達的需要,寫作的空間是敞開的,寫作的心靈是飛翔的。這樣的寫作,變“教師要我寫”為“我自己想寫”,因此受到學生的歡迎。
體驗性日記的寫作范圍很廣,可以是學校、班級、家庭、社區(qū)開展的各種文體活動;可以是突發(fā)事件,比如馬蜂飛進教室、同學嘔吐等;還可以是教師有意設(shè)計的游戲活動、烏龍事件等。
體驗性日記是否要指導,什么時候指導,指導方法都是有講究的,應(yīng)該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而定。有的活動適合活動前指導,有的適合活動后交流,還有的甚至不需要指導而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重在賞析與評改。
(一)活動前指導觀察。當學生作為一個旁觀者時,適合采用活動前的指導方式。比如年段的跳繩比賽、運動會、六一文藝匯演、祭掃嘉庚陵墓、家長進課堂、假日小隊組織的參觀活動等,教師就應(yīng)該在活動前指導他們?nèi)绾斡^察。比如在軍訓前,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某個同學的動作、神態(tài)。有了觀察,學生在動筆前腦海就會浮現(xiàn)出當時的畫面,像播放電影一樣,他們也自然能下筆如有神了,寫具體寫生動不再是一句空話。
(二)活動后指導交流。在參加春游、體育節(jié)比賽、大手拉小手體檢等活動時,教師應(yīng)該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加以點撥,抓住學生體驗的最佳契機,以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比如有一次接力賽,我們班本來是領(lǐng)先,但在倒數(shù)第二棒時,一個女生接棒時被接力棒敲到鼻子,鼻血直流,可是她還是堅持跑到底?;氐桨嗉?,筆者馬上讓他們對這次接力賽進行交流,引導他們說出當時自己的心理,聽到同學什么樣的議論,如果是自己又會怎么做呢?學生的討論很熱烈,為練筆做了較好的鋪墊。
(三)練筆后指導評改。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活動在學生寫作前如果指導過細,會框住學生的思維,寫出來的文章太類似,缺乏個性。因此有些體驗日記在學生動筆前是沒有任何指導的,他們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等教師批改后再進行交流。有一次筆者在批改歌唱比賽體驗性日記時發(fā)現(xiàn),不少同學在日記中流露出對團隊精神的重視,而且有一部分同學的心理描寫特別好。于是特地花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他們分享自己優(yōu)秀的習作及心理描寫的精彩片斷,并指導賞析評改。
體驗性日記中,活動只是一種載體,日記只是一種形式,它最終指向?qū)懽鳎菫榱曌鞣?wù)的,是為了提高習作的實效性。
(一)體驗性日記為高年級習作提供了素材。平時開展的各種各樣的體驗活動,五花八門的體驗性日記,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在單元習作中,他們很輕易地從寫過的體驗性日記中找到可用的素材,輕松動筆,寫得又快又好。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要求寫的是體現(xiàn)人們互相關(guān)愛的事情,很多同學都從平時的體驗性日記中找到可用的事例:比如一個同學因為沒有水壺在檢查中被扣分,第二天班上一個性格孤僻的男生為他帶來了水壺;還有不少同學寫下全班為了同學患絕癥的父親而開展愛心義賣的事等等。像這樣的單元習作,素材都是信手拈來的,避免了搜腸刮肚,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二)體驗性日記為高年級習作遷移了方法。在平時的體驗性日記的指導中,教師會滲透一些寫作的方法,比如關(guān)注細節(jié)描寫。比如軍訓時,有同學抓住“汗水”這個細節(jié)來說,有的抓住“手緊貼褲縫”這個細節(jié)來寫。在大手拉小手的體檢中,有的同學抓住“扎針”這個細節(jié),有的則抓住了“牽手”這個細節(jié)。在講評體驗習作時,細節(jié)描寫往往能得到教師的大力表揚,學生便會化動力為寫作熱情,有意識地在單元習作中運用這種方法,為自己的習作增色不少。
(三)體驗性日記為高年級習作補充了練筆。課程標準中要求每學年課內(nèi)習作要有16次左右,而實際上,這個練筆量是不夠的。如果每學期單靠8次單元習作,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就顯得有限了。體驗性日記作為學生歡迎的練筆方式,能充分補充練筆量。據(jù)統(tǒng)計,兩年以來,平均每學期學生的體驗日記至少有15篇,以保底每篇400字來算,一學年的練筆量也達到了一萬多字。因此,體驗性日記為高年級習作的補充練筆,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激發(fā)寫作興趣。體驗性日記,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用心感受,擁有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積淀了習作素材。寫作時,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輕輕松松完成習作。這樣他們自然對習作產(chǎn)生了興趣。另外,他們也通過多種渠道得到激勵,除了口頭表揚、書面展示,還經(jīng)常能在班級Q群看到教師拍照上傳的優(yōu)秀習作,領(lǐng)取表揚信。這些激勵方式,大大地滿足了學生的需要,讓他們收獲了滿滿的寫作成就感。因此形成良好的循環(huán),寫作興趣自然得到充分地激發(fā)。
(二)培養(yǎng)寫作習慣。因為體驗活動令人印象深刻,易于動筆,所以學生覺得動筆并不難,他們喜歡寫這樣的體驗日記,樂在其中。碰到喜歡的活動,即使教師不布置這樣的日記,他們也樂意把它寫下來。久而久之,學生不知不覺養(yǎng)成了寫作的習慣。寫作已經(jīng)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很自然的一件事情,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難得的。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生今后漫長的學習道路,幫助是巨大的。
(三)提高寫作能力。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量的積累和質(zhì)的飛躍。體驗性日記幫助學生養(yǎng)成多方面觀察、感受生活的習慣,并作為經(jīng)常性的練筆,這就是量的積累。而教師在平時對體驗性習作的指導,提高了學生習作完成的效率,提升了習作表達的質(zhì)量,這就是質(zhì)的飛躍。因此,體驗性習作不管是數(shù)量從還是質(zhì)量上,都有助于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
(四)深化道德認知。學生在寫體驗性日記的過程中深化了道德認知。這當中既有自省的、也有贊揚欣賞別人的、更有關(guān)于集體榮譽感等等。他們在寫日記、交流評議的過程中,表面上看只是寫下了自己的所見所感,欣賞其他同學的精彩片斷,其實卻是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自己的道德認知。這就是潤物細無聲,是我們教育教學中所追求的,沒想到體驗性日記能幫上大忙。
體驗性日記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培養(yǎng)寫作習慣,也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能力。體驗日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育人作用。
[1]楊淑娟.實現(xiàn)作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J].遼寧教育,2006(4).
[2]何捷.何捷老師游戲作文風暴[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5.
[3]錢愛萍.小學“體驗作文”教學法初探[J].語文建設(shè),2013(7).
G623.24
A
1673-9884(2017)02-0028-02
2016-10-27
集美區(qū)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一般課題(14015)、福建教育學院一般課題項目(JYYB-2015150)
鄭艷云,女,廈門市集美區(qū)曾營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