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
【摘要】高職院校藝術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綜合素質,以便在未來職業(yè)發(fā)展中開拓更為廣闊的空間,而如何提高高職藝術專業(yè)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高職英語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筆者從分析高職藝術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入手,探討將美育與英語教學融合,把課堂創(chuàng)設成一個可以感知美、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語言學習平臺,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實現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致用致美。
【關鍵詞】高職英語 課堂教學 美育
一、引言
眾所周知,英語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藝術人才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越來越多,專業(yè)過硬又具備良好英語素質的藝術人才,將更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藝術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綜合素質,以便在未來職業(yè)發(fā)展中開拓更為廣闊的空間。而如何提高高職藝術專業(yè)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成了高職英語教師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高職藝術類學生的特點
筆者在高職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發(fā)現,藝術專業(yè)的學生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群體。大部分學生英語入學水平低,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在中學時代缺乏系統的英語學習,以致高職英語課程的學習難度較大。大學期間課程的設置也過于重視專業(yè)課,忽視了大學英語,從而導致學生忽視了文化課,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加之學習方法掌握不當,學習效果欠佳。然而,藝術類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張揚,富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善于審美,并熱衷于創(chuàng)造美、追求美。
因此,要想提高藝術專業(yè)學生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高職英語教師應結合藝術類高職生的特點,將美育與英語教學融合,把課堂作為展示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語言學習平臺。
三、融美育于英語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應是美的使者,從而為英語課堂架起一座通往美的橋梁。
第一,塑造教師個性之美。為人之師,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連教師的儀表也影響著學生的審美觀的形成。儀表干凈整潔、大方得體、文雅端莊更能給人以信服感,增加對學生的親和力;教態(tài)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對有聲語言是一種有力的補充與修飾,自然、得體的教態(tài)會使語言表達更準確、更生動,也更能體現教師的個性之美。此外,教師要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應以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陽光心態(tài)對待教學工作、對待學生。只要教師的言行、底蘊、心靈都像陽光一樣純潔、公正、熱情,我們的學生就會時時處處感受到溫暖。有時,教師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肯定的手勢也能振奮學生的學習熱情,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課堂氣氛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第二,展示英語語言之美。英語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美的因素,標準、流利的發(fā)音,抑揚頓挫的語調,準確的爆破、連讀、弱讀等語音,生動的語言表達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輕松舒緩,時而厚重深沉,時而幽默俏皮......定能使學生體會到其中的音韻之美,從而使其產生審美的興趣,激發(fā)學習潛能。
而歌曲集詩歌與音樂為一體,是語言藝術的一種特殊形式。很多經典英文歌曲極易打動人心,使人產生共鳴。英語教師在課堂中適時引入適應于學生英文水平的經典英文歌曲,將語言學習與娛樂融為一體,這既可以使學生消除課堂倦怠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體驗英語文化,使語言學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可謂是一舉多得。
第三,創(chuàng)造教學設計之美。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曾經說過:“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的,兩者都在尋求真理的普遍性。”
第四,信息化教學手段不斷引入高職英語課堂,語言文字與聲音、畫面的同步,學生能充分感受到音韻美與畫面美的結合,教學資源更直觀、更貼近現實,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New Concept Interactive English 1中第五單元Text A Troy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幻燈片將相關的人物及戰(zhàn)爭場面的劇照予以展示,同時簡要介紹特洛伊戰(zhàn)爭的背景導入新課。這不僅豐富了學習內容,圖片中主人公的裝扮、場景的布置也足以吸引學生眼球,使其能帶著好奇心主動學習。該課文源自好萊塢電影Troy的臺詞片段,教師可以適時播放該部分的電影片段以輔助教學,音效的豐富層次感。
第五,挖掘語言文化內涵之美。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語言所蘊含的的文化內涵,領悟語言文字的神奇和強大生命力,培植美妙的語言感受。比如在確立New Concept Interactive English 1中第三單元Text A 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教學目標時,教師除了設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之外,還應設立情感目標。教師在傳播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之余,也應做一個正確的、積極的思想的點撥者和指引者。該課文選自史蒂夫·喬布斯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yè)典禮上的演講,是一段他的人生感悟的文字,有關“愛和失去”。教師應善于抓住教育契機。
總而言之,要提高高職藝術專業(yè)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英語教師應把握好學生的特點,不斷探索如何將美育巧妙地融入到英語教學實踐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可以感知美、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語言學習平臺,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實現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致用致美。
參考文獻:
[1]翟芮.高校藝術類學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策略[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2]牛躍輝,過玲麗.外語教學中的“美育”探微[J].語文學刊(外語教學)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