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冉建英,李才慧(.重慶市萬州區(qū)中醫(yī)院護理部,重慶 404000;.重慶市萬州區(qū)中醫(yī)院骨科,重慶 404000)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DVT的預防及護理干預
張霞1,冉建英2,李才慧1
(1.重慶市萬州區(qū)中醫(yī)院護理部,重慶 404000;2.重慶市萬州區(qū)中醫(yī)院骨科,重慶 404000)
目的 探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收集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112例,采用骨折內固定手術治療的患者共112例,根據(jù)手術方式有髓內固定67例,髓外固定45例?;颊呔瑫r給予術前護理、術后護理及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相應護理干預。結果 共有19例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率17.0%,其中髓內固定患者有12例,髓外固定患者中有7例,均無發(fā)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結論 做好老年轉子間骨折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及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有助于減少血栓形成發(fā)生及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效果顯著。
老年患者;轉子間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靜脈腔內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血管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1]。如果栓子脫落繼發(fā)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可導致患者在幾分鐘內死亡,PE的死亡率接近30%[2]。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術后常見并發(fā)癥,髖部骨折術后更容易發(fā)生,老年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疾病,更是影響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3]。本文為探討老年轉子間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效果,對收治的112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重慶市萬州區(qū)中醫(yī)院就診并行轉子間骨折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112例進行研究,患者年齡62~80歲,平均(69.8±1.3)歲。男45例,女67例;根據(jù)AO/ASIF組織分類法進行分類,A1型28例、A2型57例、A3型27例,治療采用髓內固定67例,髓外固定45例;合并高血壓41例,糖尿病30例,冠心病38例,腦中風后遺癥2例。
1.2 病例納入及排除 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因股骨轉子間骨折行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應用低分子肝素鈣及其它綜合預防治療措施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共112例。排除未按療程正規(guī)應用低分子肝素鈣或其它預防治療措施預防者,排除不愿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伴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護理方法
1.3.1 術前常規(guī)護理 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壓瘡的預防護理、疼痛護理、全面查體積極治療并存病、牽引制動護理等[4]。一般骨折患者采用皮牽引制動,鼓勵患者肌肉等長收縮活動。
1.3.2 術后護理 (1)體位護理及病情觀察: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活動嚴重受損,靜脈回流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要將下肢抬高,促進患者靜脈回流,改善下肢腫脹情況。由于患者活動受限,護理人員也要幫助患者翻身,注意患肢顏色、溫度的改變,若患者出現(xiàn)皮膚青紫、皮溫下降要立刻通知醫(yī)師進行查看。(2)引流管護理:引流管要保持通暢,按時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引流量,引流袋或引流球不可高出肢體平面。(3)疼痛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觀察,若患者出現(xiàn)疼痛嚴重表現(xiàn)可予以藥物輔助干預,若患者肢體腫脹嚴重則要通知醫(yī)師進行查看[5]。另外,護理人員應多鼓勵、安慰患者,告知患者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機體的疼痛閾閥值,故而,應囑咐患者保持平和的情緒,避免因情緒過于激動、焦躁等加重疼痛感。(4)飲食指導:護理人員還應加強對患者飲食護理的重視,囑咐患者應以清淡為主,多進食容易消化、高纖維素、低維生素K食物,同時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確保營養(yǎng)均衡,預防便秘發(fā)生。(5)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運用語言技巧進行疏導,結合成功案例,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3.3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 (1)基本預防措施:對患者進行預防靜脈血栓知識教育,根據(jù)臨床評估,制定教育計劃,確定教育內容,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圍手術期應改善生活方式,戒煙酒、飲食控制血脂及血糖等。術后鼓勵患者多飲水,保證每天飲水量2 000~3 000 mL[6]。(2)早期功能鍛煉:抬高患肢,防止深靜脈回流障礙,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做深呼吸及咳嗽動作。術后1~7 d主動行股四頭肌、小腿肌、臀肌的舒縮運動及被動直腿抬高訓練。一旦發(fā)現(xiàn)或懷疑靜脈血栓形成則保持患肢制動,禁止擠壓、按摩、熱敷患肢,密切觀察患者全身、局部情況,特別是有無意識障礙及呼吸困難預防肺或腦栓塞,遵醫(yī)囑進行溶栓治療等。(3)物理預防:患者從手術室回病房后就要及時積極使用足底靜脈泵或問歇充氣加壓裝置預防,必須排除有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衰、肺水腫,下肢嚴重水腫,或局部皮膚、血管有病變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及伴下肢靜脈炎的患者也要避免使用,以免血栓脫落形成嚴重肺栓塞。(4)藥物預防:使用低分子肝素預防,應注意藥物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患者使用腰部阻滯麻醉者特別注意其用藥、停藥及撥管時間,防止椎管內血腫形成。
1.3.4 臨床處理 患者入院后完善術前檢查及評估,無手術禁忌癥者予手術治療,行閉合復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內固定術或切開復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并按預防骨科大手術深靜脈血栓形成指南常規(guī)應用低分子肝素。術前及術后常規(guī)行雙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患者中29例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均血管彩超檢查明確診斷,無發(fā)生PE病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確診后給予干預治療?;颊呦轮铎o脈血栓形成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得到緩解,4例患者在治療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且無腫脹疼痛等不適癥狀。
轉子間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較高,主要因為老年患者機體功能不斷退化,骨骼鈣質流失嚴重,容易發(fā)生骨質疏松,因此發(fā)生骨折的幾率也會明顯升高。此外,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基礎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等,且患者血液多呈現(xiàn)高凝狀態(tài),因此,在患者治療后很容易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加之患者術后需要長時間制動,肢體靜脈回流緩慢,會進一步增加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因此,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在術后進行相應的干預措施對患者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7]。本院針對患者不同的狀況采取了不同的預防措施,效果非常理想。在本院的調查結果中顯示:112例患者中29例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均血管彩超檢查明確診斷,無發(fā)生PE病例。且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得到緩解,4例患者在治療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且無腫脹疼痛等不適癥狀。本院的調查結果證實了本院采取的干預措施有效,能夠改善患者預后。我們認為,患者治療后要及時予以抗凝治療,同時要做好患者病情觀察和相應的預防處理,其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保證患者治療安全性[8]。
[1] 戴金花,陸靜波,張孝云.分層搭扣式腳墊預防全款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7):29-30.
[2] 陳昊洋,柏茜,袁源,等.手術相關深靜脈血栓術中預防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5):6-9.
[3] 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預防骨科大手術深靜脈血栓形成指南(草案)[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2):118-119.
[4] 陳玉蘭.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及護理措施[J].當代醫(yī)學,2012,18(10):125-125.
[5] 楊松運,何興川,李健.血漿P-選擇素水平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0,50 (19):33-35.
[6] 胡章云,李莉,張國英,等.髖關節(jié)手術后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43-44.
[7] 于偉娜,張希全.介入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綜合性護理[J].當代醫(yī)學,2010,16(23):485-486.
[8] 劉桂芝.老年髖部骨折253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見性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4):2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