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
為了提升孩子們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必須學習體驗式教學,掌握體驗式教學,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孩子們;提高教學質量;體驗式教學
幼兒園的孩子們愛新奇,好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不能讓孩子很好地投入學習。為了提升孩子們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必須學習體驗式教學,掌握體驗式教學,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那么如何將體驗式教學融入到常規(guī)教學中呢?
1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讓孩子融入其中,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根據課堂所學內容主題,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進行教學,可以使孩子有比較真實的感覺,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積極地學習,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孩子學習探索的動力,能夠促使孩子積極的思考,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學以致用。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掛圖、故事、音樂等手段,創(chuàng)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架起孩子已知經驗和講授內容的橋梁,喚起孩子參與的欲望。根據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講授內容之間的關系,啟發(fā)孩子自主思考,找出聯(lián)系。由教師提出問題,師生共同商量找到答案,讓孩子在相互的質疑和辯證中,逐漸的完成知識的建構,找出內在的聯(lián)系,形成正確的知識。
在小班社會活動《小雞過河》中,為了讓孩子能夠積極參與活動,我首先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就是兩只小雞要過河,然后通過不同的體驗方式,讓孩子積極參與活動。在第一次小雞出門時,通過孩子熟悉的歌曲導入,兩只小雞唱著《郊游》拉著手出門啦,并且還邀請孩子們一起跟它們去郊游,充分激發(fā)了孩子對于活動的參與興趣。
2 全面引導體驗,讓孩子積極參與,促進活動體驗的生成。
教師不能代替孩子思考,孩子也無法進行全面、深層次的總結,所以要孩子與教師通力合作。孩子的體驗可能是片面的、薄弱的,因此教師要時刻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體驗,強化這種體驗,并幫助孩子整理和提煉,加深孩子對講授內容的理解。
同樣是在小班社會活動《小雞過河》中,在通過孩子熟悉的歌曲成功引起孩子的參與興趣后,我又設計了不同的體驗項目,首先就是兩只小雞帶著孩子們一起郊游,結果來到了河邊,過不了河,怎么辦呢?問題由小雞提出,一下就讓孩子動起了腦筋,積極想辦法。在孩子們想過辦法后,又通過課件的直觀展示,讓孩子們了解了小雞的過河方法,原來是有小動物來幫忙了。無形中,就孩子們明白,好朋友要互相幫助;又通過課件中小動物之間的互相道謝,讓孩子們明白要懂禮貌。
3 聯(lián)系生活經驗,開拓孩子的思維,引導孩子實踐創(chuàng)新。
學習的目的是運用。孩子通過自我的體驗,得到判斷,學到新的知識,教師要及時引導孩子將知識導入生活,同時將生活導入課程。讓孩子通過聯(lián)想、舉例等方式,拓展知識范疇,加深知識的難度,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小班社會活動《小雞過河》的最后一個體驗環(huán)節(jié)中,我從課件創(chuàng)設的情境賺到了現(xiàn)場的真實情境中,讓孩子們親身來到了創(chuàng)設好的小河邊,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為孩子們提供了一些可能用到的道具。在之前的課件情境中,孩子們其實已經動腦筋想了不少辦法,有了上面的鋪墊,到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經驗,為過河想了好多種方法并且進行了實踐。
4 加強課堂回顧,反思體驗過程,形成知識的自主架構。
體驗式教學是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當孩子體驗——判斷——創(chuàng)造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孩子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授課內容達到最好的吸收效果。
在小班社會活動《小雞過河》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又帶著孩子們回到了課件的情境中,和兩只小雞一起回顧了今天出門郊游的整個過程,又一次讓孩子們明白了,遇到困難不要怕,可以請好朋友幫忙,也可以自己積極動腦想辦法來解決困難。在經過了層層遞進式地情境體驗后,孩子們都勇敢地站起來說出了自己的體會,連平時不怎么敢開口的孩子,也勇敢地站起來了,其他孩子都給予了他熱烈的掌聲。
5 結語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體驗式教學的意義重大。作為教師,我們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精心設計各種教學活動,聯(lián)系實踐,引導孩子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孩子在體驗——判斷——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架構,提升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能力,適應新課程改革對孩子的要求,促進孩子全面、穩(wěn)定、健康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南沙幼兒園 江蘇省張家港市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