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紅??
摘要:終身學習的理念要求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自學導航作為學生進行自學活動的重要工具,在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按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對如何利用自學導航提升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做一點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自學導航;自學能力;小學;中年級;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3-069-2
近年來,“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句話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提起。這就意味著要求教師改變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努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全方位、高質量、多層次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自學導航作為學生進行自學活動的重要工具,在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將按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對如何利用自學導航提升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做一點簡單的探討。
一、課前自學階段
1.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華羅庚說過:“任何一個人,都必須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在學校的學生,也要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币ε囵B(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必須要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教師要督促學生進行自學、鼓勵自學,積極評價自學效果好的同學,引導學生體驗自我獲取知識的成就感,使全班形成自學氛圍。
筆者在指導學生使用自學導航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不少學生不能及時完成,相比《補充習題》《硬筆習字冊》而言,他們表現得并不重視預習這項作業(yè)。面對這樣的情況,筆者采取了激勵的方式,將完成情況較好的自學導航通過視頻展臺展示給全班學生觀看,并通過分析“好在哪里”來幫助學生明確標準。通過這樣的方法,許多原本漏做、忘做的學生都能積極完成自學導航。
2.幫助學生明確自學目標。
首先,要給學生樹立目標意識,讓學生明白通過自主學習后自己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要督促學生先閱讀教師出示的自學目標,再去完成自學導航,這樣一來,才能使學生有方向、有目的、有實效地自學。
其次,自學目標的設立要體現分層原則。對于基礎好、自學能力強的同學,自主學習輕松;但基礎差、自學能力弱的同學自主學習幾乎是一個很難翻越的障礙。因此,在交代自學目標時,可以把基礎性的問題交給學困生去完成,向他們明確幾個課堂中必須要展示的問題,例如易讀錯的字音、易混淆的字形如何分辨等,這樣可以迫使他們主動探究,實現自學過程,獲得自學能力的訓練。
3.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想要把自學導航完成好,學生必須掌握閱讀技巧,學會把握文本并從中提取有用信息,否則面對一些有難度、需思考的問題,學生會無從下手。而在使用自學導航進行預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沒有好好讀書,沒有好好思考,卻動不動就喜歡問同學、問家長,這樣對于自學能力的提升并沒有任何幫助。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學會利用資料、查找資料與利用學習工具書。
總之,課前通過完成自學導航進行自主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實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能否實現。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
二、課堂教學階段
1.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箤W生進行主動思考,必須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引發(fā)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設計自學導航時,教師可以設計諸如“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自學之后,你還有什么疑惑?”等問題,引導學生從課題、重點詞句、布局謀篇、寫作手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問,讓學生去質疑,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四上《珍珠鳥》一課時,有學生在自學導航“我的疑惑”一欄,寫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說信賴就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個問題直接指向本課的重難點,因此,筆者將這個問題作為中心話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合作梳理提煉出“從珍珠鳥活動地點看出它離作者越來越近,說明它心里逐漸信任作者”這一結論,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把握了內在主題。這樣設計教學既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孩子的質疑能力,又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誠然,有的學生受原有基礎限制,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也有的學生因膽小不敢質疑;還有的學生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質疑問難,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質疑問難,要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2.幫助學生學會解疑。
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于“包辦”,提出問題之后,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有些教師甚至直接將答案“硬塞”給學生,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會逐漸失去自學能力,不知道該怎樣去學習。因此,教師要學會“放手”,碰到問題要讓學生“自尋出路”,從而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討論,去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三上《狼和鹿》這篇課文時,先向同學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狼是森林中鹿群的“功臣”,而鹿卻是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然后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自學探索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要求圍繞問題邊讀課文邊劃出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同時記下自己弄不懂的問題;接著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由小組長主持,每個學生將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來,通過小組合作解決疑難問題,組內不能解決的,等到“全班匯報階段”再提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在這一整套過程中,教師要對自學過程作指導,尤其重點指導學困生,這樣才能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幫助所有學生一起進步,實現自學能力的提升。
3.積極組織交流,善用集體力量。
小組交流是自學導航使用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中起著重要作用,對于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消除困惑至關重要。教師可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再進行更正和補充。例如在教學四上《李時珍夜宿古寺》這一課時,可以設置話題“你認為李時珍苦不苦?”讓學生從文中找句段作為自己的理由進行辯論。又如四上《誠實與信任》一課,也可以設置“事故責任究竟在作者還是小紅車主人?”這個問題讓學生從課文中找論據進行辯論,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會在文本中走很多來回,辯論的過程就是品詞析句的過程。辯論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水平、自學能力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三、課后反饋階段
在運用自學導航進行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課后反饋是最容易被教師忽略的,但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恰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一個善于自我評價的學生,可以依據學習目標隨時評價自己,使自己始終保持正確的學習方向。在教學結束前,應指導學生對課前完成的自學導航進行回顧和反思,包括評價自己完成學習目標的程度,反思自己達成目標的思路、過程以及所采取的學習方法,使之強化、鞏固,并形成習慣,在以后的學習中得以發(fā)揮作用。教師還應教育學生把自我評價作為學習活動的重要部分來對待,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檢的習慣和能力,也可以促使學生在進行下一次自學活動時能夠做得更加完善。
2.讓學生參與設計教學。
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設計教學來實現。例如,課文的字詞理解以及自讀課文都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課前的自學目標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定出,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自學后得出答案,然后帶到課堂中進行交流、完善。這樣不僅更好地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強化了教師的組織、引導、評價作用。
嘗試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給予。教師要相信學生有這個能力,但教師不能“放任自流”,應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特點設計課堂的教學重點和目標,把學生引導到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上,讓他們有目的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
總而言之,自學導航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是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只要教師堅持做下去,就會收獲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