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華
摘 要: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不僅是一種教學理念的更新,亦是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尊重。而學生對文本的興趣,則是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并將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原初體驗;閱讀時間;教學環(huán)節(jié);聽說讀寫;傾聽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1-01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093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fā)揮?!币虼?,閱讀教學應從學生的閱讀原初體驗出發(fā),讓學生實實在在讀懂文章,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獲得審美的熏陶。那么,什么是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呢?這就是指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生成的對文本的“第一印象”“原始理解”,是原汁原味的解讀。那么,如何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呢?
一、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要多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時間
教師在課前應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即便是課堂上閱讀,也不要趕進度,而應留出足夠時間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形成對文本的獨特感知。閱讀是學生將文中宏闊真實的世界與自我身心相交融的過程,在翩翩聯(lián)想中,不自覺地接受文中那些重要的“介質”,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這就是閱讀的最初體驗。此外,教師在課外或課內都應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以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為課堂閱讀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無論在教學的啟動階段還是在推進甚至在結束階段,都要從學生的原初體驗出發(fā),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不斷對學生的原初體驗加以補充、申發(fā),使之完美完整。如在教授汪曾祺的散文《葡萄月令》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談談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我問學生:“談談你們對此文的第一感覺是什么?請你用一句話寫出讀過此文的感受?!庇纱艘鰧W生對這篇課文的原初體驗。有的學生說:“這是一篇寫葡萄每個月生長發(fā)育情況的文章?!庇械膶W生說:“這是一篇歌頌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快樂地文章。”有的學生說:“這是寫勞動者農事勞作的文章?!边@些理解未免顯得膚淺、淡薄,沒有透過文字表面去挖掘內在的深層次的東西。我沒有加以點評,也沒有引申,僅僅是讓學生談談“感受”而已。接著,我請學生讀一段他們喜歡的段落,請其他學生來點評,說說讀得怎樣,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的不夠些。通過朗讀,學生初步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語言的特點,就是平實、質樸、自然、親切。接著,通過學生對一些重點詞句的分析來進一步領悟汪老先生的語言風格,學生在讀和品的過程中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葡萄的喜愛之情。緊接著,我順勢引導,由學生的原初體驗出發(fā),問:“這篇課文僅僅是寫葡萄生長、寫農事辛勞的文章嗎?”這一問,由學生最初的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學生通過讀和品,透過文字表面直抵作者的內心深處,去解讀作者的人格境界。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學生由文及人,由人及品,最終讀出了文中一個大寫的人字,一種胸襟,一種氣度,一種在困境中樂觀豁達、恬淡平和的情懷。這節(jié)課以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為出發(fā)點,由農事講起,層層深入,最后談到背后作者積極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水到渠成,直抵文心。整堂課我沒有生硬地給人物貼上標簽或直接把教參里的結論告知學生,而是在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的基礎上,不斷加以引導,讓學生漸入文本的內核,去感知作者的內心世界。
三、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應打破讓學生先討論后形成小組一致意見的教學模式,應進行聽說讀寫等各項語文活動
文學是充滿想象的,有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地方。如果說讓學生討論是放飛思維的一種方式,那么接下來的形成小組統(tǒng)一意見則是束縛了學生的靈性,以共性代替?zhèn)€性,這是不科學的做法。教師應讓學生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眼里的那個他(她),或對文本獨特的感受。同樣,在讀寫活動中,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原初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誦讀,也可以讓學生站起來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放一段聲情并茂的視頻或教師精彩的朗讀表演。這種看似完美的朗讀劫持了學生對文本的原初體驗,未必就是成功的朗讀。而讓學生寫下讀完文本后的感受,不僅僅是一次練筆,同時也是學生閱讀原初體驗的一種表達方式。也許學生的文筆優(yōu)劣不一,但都是學生內心最真實的反映。
四、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教師還要學會傾聽
佐藤學認為,在課堂上教師活動的第一要義是“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tài)面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的和無聲的語言”。教師的傾聽,不僅僅傾聽學生發(fā)言部分和標準答案契合的內容,還要傾聽學生偏移主題、不著邊際的答案。當學生的答案與自己預設的答案相距甚遠的時候,我們不能把學生的問題拋開,而是要善于捕捉學生答案中合理的成分,哪怕只有一點點,然后通過精心的引導,用已學的知識引路來解讀未知的知識,循循善誘,使學生的原初體驗逐步豐富、深入起來,而不是越俎代庖,采取強勢引導。那樣,學生將失去學的過程,從而失去閱讀的興趣。
五、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也并不是一味地遷就學生,毫不原則地給予廉價地表揚
在一些公開課上,一些教師面對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統(tǒng)統(tǒng)給予簡單的肯定,如“你真棒”“好極了”“比老師讀得還好”。這些廉價的表揚并不是真正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并不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而是對課堂的生成缺乏掌控力,無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來引導學生,只好用這些籠統(tǒng)的表揚來敷衍應付,最終還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完全撇開了學生的體驗,我行我素,使得學生仍是一個待裝的容器,而無法成為一支待燃的火炬。
黃厚江老師說過,情感的理解,句義的揣摩,問題的討論,難點的解決,都應尊重學生的原初體驗。在尊重的基礎上引導,交流,申發(fā),補充,這就是教學的智慧。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體驗,不僅是一種教學理念的更新,亦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尊重學生發(fā)自心底的聲音,無論優(yōu)劣與否,都是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我們只有尊重學生閱讀的最初體驗,師生之間才能心有靈犀,達到和諧共生的教學境界。
參考文獻:
[1] 黃厚江.享受語文課堂[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 沈娟.原初體驗:語文閱讀教學的認知基點[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1(6):39-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