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興
摘要: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法構建了我國金融脆弱性指數,分析了2007年1季度-2016年2季度我國金融風險情況。結果表明,2007-2014年,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呈下降趨勢,2015年后我國金融脆弱性顯著上升,尤其是房地產市場風險增加最為迅速,同時外匯儲備的大幅減少和人民幣匯率的持續(xù)走跌使外匯市場風險急劇上升。
關鍵詞:金融脆弱性;預警指標;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2
一、引言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明斯基在《金融體系內在脆弱性假說》一書提出。明斯基認為高負債經營的特點決定了金融業(yè)具有更容易失敗的本性。隨著研究的深入,金融脆弱性涵蓋的范疇也逐漸擴大。黃金老(2001年)提出的廣義金融脆弱性概念得到了廣泛認可。他認為金融脆弱性是一種趨于高風險的金融狀態(tài),泛指一切融資領域中的風險積聚,包括信貸融資和金融市場融資。
2009年8月,我國首次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我國金融體系風險狀況評估,結果表明,中國的金融部門面臨著一些短期風險,信貸快速擴張的貸款質量惡化、影子銀行和表外敞口導致金融脫媒日益增加、房地產價格下滑、以及全球經濟不穩(wěn)定性是影響中國金融部門短期金融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下滑,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tài)”。
二、文獻綜述
對金融脆弱性的測度,主要有早期預警指標、金融穩(wěn)定指數和宏觀壓力測試三種方法。Borio&Drehmann(2009)運用包括房價基差、信貸基差、股價基差等預警指標對銀行部門發(fā)生危機的可能性進行預測。Alessi&Detken(2012)建立了一個簡單的早期預警指標體系,并對18個OECD國家1970-2007年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并預測了之后的6個季度金融運行情況。金融穩(wěn)定指數主要包括加權評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計量回歸法。Chean&Choy(2011)、Arzamasov/&Penikas(2014)、Grimaldi(2010)分別用于上述方法建立了相應的金融穩(wěn)定指數。當前,對宏觀壓力測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本次次貸危機的新特征,提出了信貸宏觀壓力測試框架和測試方法。
國內對金融脆弱性的研究主要從金融脆弱性指標體系的構建和測度方法兩方面進行研究。從測度方法上目前主要包括單一指數法、加權指數法和因子分析法等。伍志文(2002)選擇了18個指標,分成金融市場子系統、銀行子系統、金融監(jiān)控子系統和宏觀經濟環(huán)境子系統四個子系統、分別賦予20%、40%、20%和20%的權重對我國1991-2000年的金融脆弱性程度進行了度量。萬曉莉(2008)考慮中國銀行系統在整個金融體系的重要性,將銀行穩(wěn)健性指數作為金融穩(wěn)定的代理變量。選取中央銀行對其他銀行機構貸款/國內信貸量、M2/儲蓄存款、國內貸款/儲蓄存款、真實信貸增長率、銀行機構(除央行)真實外債增長率五個指標建立指標體系。柳明(2016)結合我國現階段金融風險特征,建立了一個涵蓋17個指標中國金融脆弱性總體綜合指數,對我國1991-2013年金融體系脆弱性進行了測度。謝正發(fā)、饒勛乾(2016)建立了一個包括進出口增額增長率等9個指標的金融脆弱性指標體系,提取了9個變量的主成分建立了測度金融脆弱性的合成指標。通過文獻,我們認為因子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為設定權重系數的缺陷,能夠相對客觀的對金融脆弱性進行測度。
三、金融脆弱性指標構建與分析
(一)基礎指標的選取
綜合借鑒國內外文獻的研究成果,并結合當前經濟發(fā)展情況,以及數據的可獲取性,本文選取GDP、固定資產投資、工業(yè)增加值、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同比增速差、進出口增長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外匯儲備增速、金融機構貸款增速/GDP同比增速、金融機構貸款增速/GDP同比增速等15個經濟金融指標,通過宏觀經濟、銀行系統、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4個緯度度量我國金融脆弱性程度。本文主要考察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我國金融市場脆弱性情況,因此選取數據時間段為2007年1季度-2016年2季度。
(二)因子個數的確定
利用EVIEWS軟件對上述15個指標按照方差貢獻度超過85%的原則選取因子作為測度金融脆弱性的合成指標。通過分析顯示,F1、F2、F3、F4的主成分方差貢獻度分別為0.3105、0.2379、0.1923、0.1580,主成分的累計方差的貢獻度為0.8986,大于85%的判斷標準,因此選取這四個特征值對應的主成分作為金融脆弱性的合成指標。
(三)因子旋轉
為了使因子具有更強的解釋意義,我們對原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因子旋轉,結果顯示 F1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平均市盈率(上海)和外匯儲備增速具有較大載荷,主要反映了外匯市場及股票市場的影響;F2在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兩個因子具有較大的載荷,反映了房地產市場的影響;F3在房地產累計投資增速、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同比增速差、進出口增長率等指標有較大的載荷,反映了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F4在金融機構貸款增速/GDP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GDP同比增速具有較大的載荷,反映了貨幣因素的影響。
(四)金融脆弱性指標計算
為進一步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分別計算了F1、F2、F3、F4的因子得分,結果如圖1。
根據各個主成分對應的方差貢獻度,確定四個主成分在計算金融脆弱性指數中的權重系數,通過權重系數計算綜合因子得分,得到金融脆弱性指數。
為判斷我國金融體系風險狀態(tài),本文參照伍志文等人的方法,以均值加上0.5倍標準差設定警戒值。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因子分析法對我國的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進行定量分析,研判了我國2007年來的金融脆弱性的整體趨勢。結果表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過后,我國金融風險雖有反復但總體呈下降趨勢,到2014年金融風險降至最低。2015年后,伴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國金融風險呈現快速上升的勢頭,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和外匯市場面臨較大風險。結合分析的結果,本文就防范和化解我國金融脆弱性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構建風險防范和預警制度體系
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新局面,國家監(jiān)管部門應設計適合我國國情的監(jiān)管指標,建立明確的監(jiān)管框架,建立我國自己的金融脆弱性監(jiān)測、評估、預警機制,指標構建和制度建立要與當前市場發(fā)展緊密結合,實現風險控制和風險防范能力相匹配。
(二)建立部門間協調合作市場調控機制
國家應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國家在金融市場中的職能,從參與者到監(jiān)督者、引導者的角色轉變,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參與式投資項目。政府相關部門要完善宏觀決策制度,嚴格界定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監(jiān)管權限和監(jiān)管范圍,部門之間應權責清晰又可以相互協作,避免制度或決策漏洞和決策重復。
(三)實施金融分化戰(zhàn)略
構建金融制度多樣化,由傳統的只重數量和速度的外延粗放型金融增長方式向重質量和效率的內涵金融增長方式轉變,從而達到金融結構優(yōu)化,金融功能細化和金融風險分散化等諸多目標的一種金融發(fā)展戰(zhàn)略。銀行業(yè)需要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并結合自身特點,對收入結構進行改革,通過多元化改變利息收入占比較高的局面,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
參考文獻:
[1]Caprio, Jerry. Daniela Klingebiel. Episodes of Systemic and Border-line Financial Crises. In: Daniela Klingebiel and Luc Laeven (Eds.),Managing The Real and Fiscal Effects of Banking Crises[Z].WorldBank Discussion Paper No.428,Washington,2002.
[2]黃金老.論金融脆弱性[J].金融研究,2001(3).
[3] Borio,C.&M.Drehmann(2009),”Assessing the risk of banking crises-revisited”,BIS Quarterly Review(2):29-46.
[4]伍志文.中國金融脆弱性(1991-2000):綜合判斷及對策建議[J].當代經濟科學,2002(5).
[5]萬曉莉.中國1987—2006年金融體系脆弱性的判斷與測度[J].金融研究,2008(6).
[6]柳明.中國金融脆弱性指標構建與分析[J].河北學刊,2016(1).
[7]謝正發(fā),饒勛乾.金融脆弱性指數構建的測度與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