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爽,李德民
(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8)
新時期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的探究
劉 爽,李德民
(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8)
當今的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而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也在全面推進的新時期,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在這當中,公務員擔任著一個特殊的角色,是政府管理社會事務和為社會服務的重要力量,是政府的另一個我.新時期,這種特殊的工作性質,對他們的政治素質、服務效率和自身修養(yǎng)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我國公務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而公務員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的質量,影響到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從探究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環(huán)境入手,分析存在的心理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的調適對策,提升公務員的心理資本,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時期;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新時期,中國在面對世界的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趨勢,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設規(guī)劃,我們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其基本內涵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面對新時期的新任務新挑戰(zhàn),政府由從前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逐漸的放權讓利、競爭上崗,對公務員的管理更加規(guī)范,對公務員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更高.
再者,很多從事公務員職業(yè)的人,自身因素與壓力,如高血壓、抑郁、敏感或酒精依賴,他們在工作時會出現(xiàn)不適;社會、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為了追上時代的步伐,公務員疲于提高自己的技能;工作的繁雜、忙碌的人際交往、家庭的責任……等,公務員頻繁的轉換角色,自身的定位越來越模糊.近幾年的報考公務員的人數(shù)急劇增加,競爭的壓力增大.這些的壓力就像一座座大山壓在公務員的身上.給公務員帶來了很多感到不適的因素,而在政府或事業(yè)單位內部,幾乎沒有解決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的機構或服務部門.使得公務員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時只能依靠公務員自身的自我調整,調整的不好,問題得不到及時排解,以至于長期以往,成為一種嚴重的職業(yè)心理疾病.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有了新的定義,對于“人”來說,健康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無疾病,還包括心理的健康狀況.身體上的不適人們能夠很快的感知得到,可以及時的通過醫(yī)治健康起來,但是心理上的疾病往往不易被人察覺.同時,不同的心理學家對人的心理健康的界定也不同.心理學家哈本森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的心理狀況,當事者在各種狀態(tài)下能進行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發(fā)展其身心的潛能.”[2]這種心理健康可以概括為“五好+三良”.“五好”:即胃得好,胃口好,飲食均衡良好;睡得好,睡眠好,神經系統(tǒng)良好;說得好,頭腦好,思維清晰敏捷;走得好,行動自如,精力旺盛;便得好,消化好,消化系統(tǒng)協(xié)調.“三良”:即良好的人格,智力正常、情緒穩(wěn)定、有較強的承受能力;良好的處世能力,看問題客觀求實,自我調控能力強,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與新的環(huán)境相適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交往友善親和,大方得體,不計較,多理解,樂于助人.以此為依據公務員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2.1 軀體癥狀
根據近幾年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大多數(shù)公務員都有失眠的困擾,同時很多人伴有高血壓、糖尿病、胃脹、頭痛頭暈等諸多的軀體癥狀,而這些的身體癥狀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但是通常都被公務員忽略了,使公務員身體承受著疼痛地折磨,加之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更加劇了公務員的身體的負擔.
2.2 欲望失衡
常常表現(xiàn)為過度追求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公德意識差,并且嫉妒心強,挫折感,失落感較強,心理上比較自卑或攀比,不能正確的看待他人的優(yōu)秀,并以譏諷的言語形容他人的成功.盡管有的公務員位低權小,但隨著職位的高升,交往的人際圈擴大,發(fā)現(xiàn)同經濟部門的人員薪資出現(xiàn)差距,部分公務員在心理方面產生了失衡,對物質利益產生了強烈的欲望,過分追求功利,甚至信奉金錢至上的辦事原則,自私自利,背棄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走向貪污腐敗的道路.這些對公務員能否抵制欲望誘惑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2.3 工作厭倦
對待繁雜的工作,公務員常感到心情憋悶,情緒低落,會用一種的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慢慢地對本職崗位、本職工作的興趣和激情漸漸退去,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漸漸下降,注意力和記憶力漸漸下降,精神和工作狀態(tài)不佳.或是表現(xiàn)工作上遇到難題和麻煩,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怕麻煩、怕風險、怕?lián)?,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對待工作.這樣的心理導致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失去群眾的信任.
2.4 焦躁抑郁
從有資格進入公務員隊伍的開始,就伴隨著激烈的競爭,使得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員有種“險勝”后怕感;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人才通過考試進入公務員隊伍,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在提高,但工作方面的競爭也日益激烈;激烈的競爭讓公務員心煩意亂,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猶豫不決.精神緊張,心情抑郁或憂慮,于是心慌,不安穩(wěn),不踏實.適度的焦慮可以激發(fā)公務員的斗志,但過度的焦慮會影響公務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不能以一種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處理公務,接待群眾,甚至與群眾產生口角.給群眾留下了“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的公務員印象.
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復雜的人際關系,快速發(fā)展的科技,加之電子政務的普及,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失業(yè)的風險,個人名利的追求,這些都給公務員心理產生或多或少的震撼,這需要公務員有一定的心理適應能力.簡而言之,“心理震蕩”就是一種較嚴重的心理不適應狀態(tài),是“心理問題”的極端表現(xiàn)形式.[2]使公務員產生心理困擾、心理壓力甚至心理問題,危害著公務員身體健康,就是這種“心理震蕩”.
面對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公務員自我學會如何調適,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提高抗壓能力;同時,政府和事業(yè)單位應給予正視,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公務員擺脫心理問題.新時期,也是政府的轉型時期,政府既要做好公務員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又要注重減少公務員的心理壓力,疏緩公務員的焦慮情緒,盡量減少公務員患有心理問題的概率.
首先,公務員入職后給予職前培訓,引導公務員進入自己的角色,給以一定的心理預期;并且在單位內部設立問題反映中心,公務員如有工作、家庭或心理問題等都可以反映和咨詢,單位應積極給予鼓勵和幫助,并且保護公務員的隱私,給予其安全感.其次,大多數(shù)人對接受心理輔導的個人有偏見,甚至歧視,從而導致公務員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時,也不及時就醫(yī),害怕被領導和同事排斥,進而失去領導的信任,同事的親和,還有穩(wěn)定的工作.因此政府和事業(yè)單位內部應定時開展心理知識宣傳活動,讓公務員內部集體正視心理健康問題,身體疾病和心理問題都是人體機能出現(xiàn)問題的一種正常現(xiàn)象,不應對此有偏見、排斥或歧視,應該給予關心、幫助和溫暖.同時,在公務員日常工作生活中,給予一定的積極評價和獎勵,開展公務員互助幫扶協(xié)調工作,拉近公務員彼此距離,增多溝通交流的機會,有經驗的同志帶新成員,有能力者幫繁忙人,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使公務員的人際關系更加融洽.
政府是群眾的依靠,他也要成為公務員的依靠.張楚筠在公務員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引入了管理學的“心理契約理論”認為,“公務員和政府之間存在著心理契約,而這種契約關系影響著公務員的工作態(tài)度和行政效能.”[3]公務員在為群眾辦事提供服務的時候,也應該給予公務員一個溫暖的“家”,在這里,公務員可以舒適的工作,放心的辦事,融洽的交流.用平和的心態(tài),學習的心態(tài),付出的心態(tài)對待每天每事每人,以積極的心理更好地對待工作、生活和人生.所以,政府和事業(yè)單位應重視公務員的心理健康,推進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和建設.
但面對心理健康問題時,更多地需要公務員自我的心理調適.首先,掌握適應能力.當選擇公務員職業(yè)的那一刻開始,就要有心理準備.從事公務員本身就有很多的條件限制,也有很多的壓力和挫折,面對挫折時公務員應正視挫折,認清挫折的本質,每一個人都會遇到挫折,每次挫折都會過去,挫折不會永存.偉大的文學家巴爾扎克曾說過:“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全因人而異,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4]能夠成為公務員本身就不是弱者,需要的只是自我適應.
其次,學會善于調節(jié).公務員當心情煩躁焦慮時,應避免超負荷的工作,分清輕重緩急,抓住今天,留出調整的空間,尋找放松的方法.公務員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對身體的負擔很重,加強身體鍛煉是必須的,你進可以減少軀體癥狀的疾病,還可以放松身心.閑暇時間多看一些哲學類和有人生意義的書,放松下來,沉淀自己的心神,放下是為了解脫,尤其要放下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的東西,珍惜眼前可以把握到觸摸到的幸福.隨緣而不攀比,知足者常樂.
最后,常記感恩.人的欲望是無限的,對權勢、名利或錢色的追求是沒有滿足極限的.所以,關鍵的是公務員要學會感恩.感恩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公務員具有感恩的心態(tài),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直地為人辦事的標準.過好權利關、名位觀、人情關、金錢關、美色關.以感恩的心態(tài)為群眾服務,為國家效力.
保持健康的心理要掌握十個“學會”:“一是學會不在意,擁有平常心;二是學會諒解和寬容;三是學會自我激勵;四是學會面對‘是非’;五是學會笑對挫折;六是要學會建立自信和自尊;七是學會微笑;八是學會尋找快樂;九是學會享受工作;十是學會讓生活放松.”[5]公務員應學會每一個“學會”,以良好的心態(tài),強健的體魄,感恩的心面對苦難、挫折、矛盾,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工作、生活,懂得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最幸福.
〔1〕宋麗紅.轉型時期我國基層政府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探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2〕沈杰.預防急劇社會變遷中的心理震蕩[J].鄉(xiāng)音,2007(7).
〔3〕張楚筠.公務員心理契約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8.
〔4〕楊征.挫折心理調節(jié)法[J].新東方,2003(z2).
〔5〕劉興先,王君.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與心理健康調適[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
B844.3
A
1673-260X(2017)03-0156-02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