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梅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了10個核心素養(yǎng),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數學課程標準解讀》等一些材料中,曾把這些稱之為核心概念,但嚴格意義上講,稱這些詞為"概念"并不合適,它們是思想、方法或者關于數學的整體理解與把握,是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表現。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始終堅持不能滿足于教給學生知識,而是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yǎng),為學生提供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以數學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
【關鍵詞】課堂 培養(yǎng) 數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31-02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發(fā)現問題的素養(yǎng)
要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的得到發(fā)展,就必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過程,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是可以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和研究的例如我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我沒有給學生直接出示圓周長=圓周率×直徑,讓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把公式記下來,而是在課前為學生提供了圓形物品、圓形橡筋、直徑為2、3、5厘米的圓形紙片、直尺、三角板、棉線、軟皮尺、剪刀、實驗報告單、計算器等學具,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利用滾動法、繞圈法、用軟尺測量等方法在實踐中探究,小組合作填寫實驗報告單,整個過程中,讓學生從各自不同的操作實踐中感悟“化曲為直”的數學思考方法,感悟“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系”。并匯報交流得出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最后再用多媒體實驗演示的方法,把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用動態(tài)的過程逐步演示出來,讓學生直觀的理解,那么學生對圓周長的公式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數學思想的素養(yǎng)
數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語言是緊密聯系的,正確的數學語言能更準確、清晰地反映一個人的思維過程,正確的語言是進行正確的數學思維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就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
例如:我在教學學習15-7退位減法時,讓學生在桌子上擺15根小棒,然后讓學生擺動小棒,設法得出計算結果,由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結果8。他們各自講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生在親身感受下,能有條理地講述計算方法與過程,發(fā)展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又如我在教學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的換算時,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因為他們的的進率都是10、100、1000....所以學生們整理出了一套話,從高到底要添0,進率是幾,添幾個零,從底到高要去0,進率是幾就去幾個0的小竅門。
三、培養(yǎng)學生合理地提出數學猜想的素養(yǎng)
“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fā)現”(牛頓語)。所謂“數學猜想”是指依據已知的事實和數學知識,通過觀察、聯想所作出的一種大膽的設想,是觀察、想象、預見等多種能力的綜合。猜想,最常運用于對新知識的探索起步階段,因為這個階段的猜想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架起已知與未知的橋梁,這樣做,更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中,我首先出示一個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花壇,在已知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上,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有的同學會說:邊×邊。還有的同學說:底×高。一組感性學習材料的提供,學生的思維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學生憑著對學習材料的直接反應,很有預見性地作出了大膽的設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跟它的的底和高有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高?!皵祵W猜想”推動著數學科學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能力需要我們長期的堅持不懈,寓猜想能力的培養(yǎng)于平時的教學之中。
四、培養(yǎng)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的素養(yǎng)。
數學情境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設是學生有效建立數學模型,完成數學學習的重要載體。喚起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經驗,沿著現實生活到情境問題,由情境中蘊含的數學問題到抽象的認識轉化過程,實現通過生活向抽象數學模型的有效過渡,這是我們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
例如我在教學“平行與垂直”這一課時。平行的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這是學生已有的學習背景,也是本課的新知生長點。實際生活中,學生對含有平行線的物體已經有了一些了解,但平行線的的概念認識得還不十分清楚。因此我就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物體開始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總之,數學素養(yǎng)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yǎng),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廣泛開展各種小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探索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從而達到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