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殿迅
摘要:初中物理是自然科學教學的重要部分,其宗旨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普及自然科學教育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物理實驗對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在概念理解和應用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新時期,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也就是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從實際出發(fā),提出幾點具有實踐意義的策略方法,以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性;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23-01
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時期,怎樣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位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作為基礎教育的物理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它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并且物理知識非常廣泛地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現將有關做法和體會整理出來,與各位同行探討如下。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
1.1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不僅要全面了解學生,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長處,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例如哪些學生對物理實驗特別感興趣,又有哪些學生喜歡對物理現象和社會問題的聯系感興趣,又有哪些學生喜歡對問題追根問底。同時在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鼓勵和提倡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教程的設計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主動參與,同時要關心和愛護每位學生,使他們都有成功的機會。
1.2物理教學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物理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物理知識能幫助人們處理和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物理的教學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與物理有關的生活現象,探索在現象背面的物理規(guī)律,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物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使物理模型具體化、實際化。例如:教學中用于問題研究的對象不應僅局限于小球、木塊和小車,而應更多地運用生活中接觸的自行車,汽車,吊在天花板上的電燈作為對象。又例如在《變阻器》的學習中教師不一定一直用變阻器的器材作為對象,也許用家里的調光臺燈作為分析對象更能激起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更能激起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熱情。
2.結合實際生活教學體現物理實驗意義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是物理學家通過認真的觀察和求證才得出來的規(guī)律。因此我們學習物理實驗,也要將其放置到生活當中,從它根本的來源開始探究。這不僅有利于學習的"追本溯源",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習物理實驗的意義更加深刻。而初中物理中的知識都是基礎性的,它包含的一些實驗也和生活比較貼近,所以老師可以以生活為背景進行引導。教師要重視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思考生活現象,或者有意識地觀察生活。有效性實驗教學杜絕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的實驗方法教學,而要讓學生看到物理實驗的現實反應。比如,物理實驗除了教材上的幾種之外,可以讓學生觀察燒開一杯熱水的過程,會發(fā)現慢慢有蒸汽噴出,在蒸汽上面放一塊玻璃,很快就會觀察到水珠。其實物理實驗是我們生活現象的各種集中,也就是將反映一種物理原理的現象集中起來。利用生活經驗和實例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也能促進他們在生活中不斷地思考,將生活作為一場實驗,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3.在實驗中運用多種教學方式
教師要注意在實驗課程中根據實驗的不同特點來選用自己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將教師在課程中難以表達出來的教學內容,通過畫面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實驗的內容,能夠加深對實驗內容的理解。當然,我們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實驗都適用于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要根據實驗的特點來選取適合的教學方式,例如,在物理實驗中有些的實驗內容不適合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具有危險性,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用多媒體輔助手段來講解實驗內容。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十二章第二節(jié)《探究物質的比熱容》這個實驗中,因為實驗內容不好實際操作。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通過制作實驗動畫過程來向同學們展示實驗探究內容。比如,在"探究酒精燈的加熱"實驗的時候,因為"酒精燈的加熱"實驗有安全隱患,不建議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通過制作酒精燈加熱的動畫過程來驗證比熱容在酒精燈加熱中的不同現象。這種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比起教師干巴巴的講授課文內容更能夠引起學生對物理課堂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散發(fā)思維和積極思考。
4.促進學生對物理實驗課堂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如果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感興趣,那么自然而然地會在教師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并認真地思考教師的課堂問題。因此,教師想要提高實驗課堂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提高學生對物理課堂的興趣。筆者建議教師在物理實驗課上可以采取分組競賽法。教師在實驗課之前,可以首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選舉一個負責人,負責人負責將實驗的內容分配到小組成員身上。在教師上實驗課的時候,便以小組為單位開始讓學生進行動手實驗,哪個小組實驗的快,哪個小組就取得勝利。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從而促進了教師的物理教學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滬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四節(jié)《速度的變化》這個實驗課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第一個小組負責的實驗內容是記錄在光滑的斜面上小球速度的變化,第二個小組負責的實驗內容是測量在粗糙的斜面上小球的速度的變化,第三個小組負責的實驗內容是測量在粗糙的斜面上正方體的速度的變化,第四個小組同學負責的實驗內容是測量在光滑的斜面上正方體的速度的變化。在實驗過后,學生根據實驗的觀察和測量寫出實驗結果,哪個小組做的又快又好哪個小組就取得勝利。同學們在探究速度的變化的實驗中,通過與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促進了自身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創(chuàng)新教育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開發(fā)智力提高素質, 增加了鍛煉的機會,增強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具體實施,也會給我們培養(yǎng)大量的適應現代化社會需要的人才提供一個可行的方式方法。這也是我們實施物理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胡倩.論有效教學標準及實施策略[J].黑龍江教育,2007.(13).
[2]陳德.初中物理實驗教學[J].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24).
[3]王錫.初中物理興趣教學法[J].技術物理教學,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