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興莉
摘 要:“有效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目標,其為廣大教師指明了教學的目標與方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有效教學逐漸成了語文教師的主要責任。主要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fā),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與實踐,在遵循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下,從情境導入、巧妙提問、有效互動、豐富形式這四個方面談談教學看法,為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沉悶乏味的課堂氛圍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教師就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下,轉(zhuǎn)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與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地參與課堂,為其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與學習情境,從而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結(jié)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情境導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采用情境教學是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對于感性思維比理性思維更為活躍的小學生來說,教師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心理情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使其可以自覺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中。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初始,教師就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可以為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課文《爬山虎的腳》時,我就先為學生出示了兩條謎語:(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絲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并讓學生猜一猜這個謎底分別是什么。通過設計這樣的謎語,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都十分積極認真地思考,在猜測與思考中使得課堂的氣氛活躍而熱烈。然后,我為學生揭示這兩個謎底,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絲瓜和葡萄生長在架子上的圖片,讓學生對其有基本的感知。接下來,我便為學生出示爬山虎的圖片,并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都十分積極地參與討論,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也得到了保證。
二、巧妙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貪玩好奇、爭強好勝是大部分小學生的共性,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巧妙地設計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究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使其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當然,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為其設計難度相當?shù)膯栴},從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信心。
例如,在教學課文《和時間賽跑》時,我就先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時間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一天天都在長大。我們的成長也暗示了時間的推移。同學們對時間有什么看法呢?為什么課文中的作者可以同時間賽跑呢?”在這樣的問題啟發(fā)下,學生懷著強烈的求知欲與好勝心,用心地讀課文,并在讀課文的同時積極地思考問題,產(chǎn)生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我又趁機提問:“如果讓你和時間賽跑,你會想到要做哪些事呢?會有什么收獲呢?”學生都紛紛表示會按時甚至提前完成作業(yè),會養(yǎng)成勤快的好習慣等。通過這樣的提問與啟發(fā),學生在課堂上都積極動腦思考,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
三、有效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師生的有效互動則可以將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充分調(diào)動起來。要真正實現(xiàn)有效互動,教師首先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充分信任教師,并在課堂上積極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意見。另一方面,教師還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由于有些學生過于內(nèi)向,他們會擔心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不好可能會遭到嘲笑,而不敢參與課堂活動。那么,教師就要在平時的課堂中積極鼓勵學生,并對那些積極參與的同學給予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都能夠克服心理障礙,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在一節(jié)作文課上,我讓學生選取自己熟悉的一件事物來進行描寫,可以寫景色、人物,也可以寫自己的存錢罐、鉛筆盒等。在布置了寫作任務后,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學生都撓頭思考,不知從何處下筆。于是,我便先利用網(wǎng)絡資源為學生搜集了一些資料,并引導學生賞析,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讓學生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找到寫作的切入點。經(jīng)過這樣的分析與品鑒,學生接下來的寫作過程十分順利,課堂教學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豐富形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會讓學生感到厭煩,產(chǎn)生審美疲勞,并造成學生學習效率的降低。因此,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教師可以結(jié)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相應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下進行高效的學習,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課文《將相和》時,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本劇表演,課文主要涉及三個小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每個小組的學生自由分工,扮演其中的人物。各個小組的學生都積極地討論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其所應該呈現(xiàn)出來的行為,在表演時學生的表現(xiàn)也可圈可點,生動有趣的表演不僅為課堂增添了活力與生機,也使得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出符合學生的教學形式,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從而使其在學習中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促進其良好發(fā)展,也使得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參考文獻:
[1]吳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4(32).
[2]張玲霞.平等互動 有效對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對話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