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麗
摘要:新課程對班主任素養(yǎng)有新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拓寬知識結構,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新型教學模式;確立師生平等的觀念,尊重小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積極參與教育研究。班主任的形象和其素養(yǎng)無時無刻不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中起作用,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班主任應注意自己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班主任;班主任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49-02
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對班主任教師而言,除了要認真解讀、領悟新課程體系中蘊涵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接受各種教師培訓外,還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
1.更新教育理念,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即"師德"。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既要塑造他人,又要身體力行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完善的過程即不斷更新觀念,提高自我的過程。新課程要求班主任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
2.拓寬知識結構,形成完備的知識素養(yǎng)
新課程在優(yōu)化選擇教育教學內容、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不斷提供和引入與現代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軟性課程內容,并運用綜合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生動活潑地自主學習,奠定現代社會人的基礎。新課程要求的教育密度高、信息量大、人際交流頻繁、反饋節(jié)奏快,而且教學內容轉換快、開放程度高,教師不太容易把握,這就要求教師除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外,還必須具有比較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開闊的知識視野。對于小學生班主任來說,具有廣闊的知識結構、完備的知識素養(yǎng),更容易得到小學生的信服和崇拜,這對樹立班主任在孩子中間的威信是十分重要的。
3.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新型教學模式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并不是讓每個學生,及其每個方面都要按統一規(guī)格平均發(fā)展舊的教學模式不符合學生實際,且壓抑了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導致現行課堂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和矛盾的產生。新課程的多樣性、選擇性要求班主任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在對整班的學生共同指導的基礎上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以供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選擇。班主任要能了解所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去關注和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個性化教學的科學依據。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4.確立師生平等的觀念,尊重小學生的人格
在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在學生面前是居高臨下的教育、管理、懲罰者。如果哪個小學生要求做錯事的教師向他承認錯誤,并請求他原諒的話,就會被認為是"犯上"。然而在新世紀,班主任就應當確立一切為了學生觀念,出現問題時,班主任要敢于承擔責任,并勇于向學生承認錯誤。只有這樣,當學生做了錯事后才能心悅誠服地向教師和同學承認錯誤。班主任在工作中應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采納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因為當學生得出的意見和建議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實施時,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主動性和參與性。所以要鼓勵他們多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與參與管理意識。比如讓學生參與制訂班級工作計劃,建立一些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由班干部帶頭與其他同學共同商議擬定《班級公約》等,使規(guī)章制度具有群眾性,形成共識而共同遵守。這樣,班級一旦出現了什么問題,都會有同學及時向班主任反饋,班主任就能及時發(fā)現班級所出現的問題,并能夠得到及時地解決。形成互動、互惠、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新課程對教師角色的新期待。
5.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班主任的能力是對學生有效進行教育的前提條件。光有知識,沒有能力,工作只能疲于應付。有了知識,又有能力,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首先,班主任要培養(yǎng)觀察了解學生的能力。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學生,必須明查秋毫,能夠在事物尚未萌芽或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預見出其發(fā)展的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從而較好地完成對學生的教導工作。
其次,班主任要培養(yǎng)組織能力。班主任要善于計劃和組織學生的各種活動,善于根據情況的變化,迅速作出決定,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在工作中表現出魄力,能令行禁止,堅定地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活動,不斷前進。
再次,抓好養(yǎng)成教育。日常行為規(guī)范雖然是小事,但它對人的成長、成才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校尤其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教會學生禮貌待人、明理誠信、助人為樂,教師要以身作則,遷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件細小的事情,及時滲透思想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經常學習《小學生守則》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在教育中突出對學生的人格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突出德育工作的方向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就學生品行方面進行加減分量化,堅持做到學生品行每周評一次,每天真實記錄學生在校的表現,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兩者緊密結合,把規(guī)章制度的要求變成學生的自覺行為,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機制和制度上的保證。
最后,班主任要培養(yǎng)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在班級內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要不失時機地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思想觀念;要善于正確地引導、疏導,做好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要善于對各種教育影響進行選擇、加工、調節(jié)和控制,要善于向學生進行宣傳和說服工作。"五育并舉,德育為首",實施素質教育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而班主任是班級思德教育過程中的直接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在學生的思德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當然作為低年級的教師還應有赤熱的愛心、誨人不倦的育人耐心,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豐富的文化知識,文明的言表風度,靈活機動的教育機制。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小學低年級的教師就應具有它特殊的基本素養(yǎng)。
總之,新時期對小學班主任素養(yǎng)有新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拓寬知識結構,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新型教學模式;確立師生平等的觀念,尊重小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積極參與教育研究。班主任的形象和其素養(yǎng)無時無刻不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中起作用,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班主任應注意自己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