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進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還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程度,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效的設計探究性實驗,以便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化了解知識的精髓,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教學效果最大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設計及其教學實踐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關鍵詞】初中 化學 探究性實驗 設計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25-01
雖然,在新課程理念的帶領之下,部分教師已經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但是,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還是以教師演示為主,仍然改處于轉型探索期,需要教師改革與發(fā)展教學模式,更新教學內容,注重探究性實驗設計,以及明確實驗教學目標,從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過于陳舊,教學效果不明顯
一般來說,探究性實驗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需要學生動作去操作和發(fā)現,其主要就是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過于陳舊,總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即老師在臺上講例題或者實驗過程,學生在臺下聽、做筆記,兩者之間毫無交流,嚴重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操作,導致學生只是掌握了理論知識,并沒有完全掌握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既禁錮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會削弱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得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
2.缺乏有效的評價方法
雖然,在新課程理念的帶領之下,我國部分教師已經改革與創(chuàng)新評價方法,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一直遵循以分數論英雄的評價觀念,并沒有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納入到教學評價中,評價方式只是采用作業(yè)和考試,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并不能真實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情況,難以實現教學目標,阻礙了我國初中化學教學向前發(fā)展的腳步。
二、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設計的有效措施
1.選擇合適的探究內容
在設計探究性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特點選擇合適有效的探究內容,其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要注意探究內容的難易程度,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二,應適當的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現象的探究素材,方能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能力。譬如:在教學《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內容設計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實驗,如: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內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塞,震蕩,觀察現象并分析。
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讓學生明白化學知識既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二來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程度,以實現教學目標。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再回顧一遍實驗過程、實驗現象,便于加深學生對實驗過程、實驗現象的認知程度,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直接的因素。要想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多種教學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剛好符合這一特點,能有效的改善初中化學教學現狀。一般來說,化學實驗案例大多都是貼近于學生生活,其具有生活性、實踐性等特點。因此,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素材來創(chuàng)設出合適有效的問題情境,譬如:在教學《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設計出一個小的問題,如:燃燒時有吸熱和放熱現象,那么物質溶解過程中是否也存在吸熱或放熱現象呢?然后,再給學生做個小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化學實驗,得出答案,向燒杯(底部用石蠟黏一個小木塊)中注入半杯水,加入NaOH并不斷攪拌。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回答以下問題: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木塊掉下來是因為什么呢?石蠟融化是因為溶液的溫度升高了,又是什么原因導致溫度升高呢?是不是因為加入NaOH的緣故呢?通過將教學內容設計出問題,既可以點燃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方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合理利用合作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我國大部分的教師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迫于中考的壓力,過于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嚴重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一直沿用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這樣極容易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弱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活動也只是單方面的灌輸,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所以,為了更好的提升我國初中化學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多引入一些有關于合作學習的內容,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能夠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進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將教學效果最大化。譬如:在教學《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3~6人一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有效的實驗方案來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以及按照自己的實施方案進行實驗,然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以小組為單位對實驗現象所反映的問題進行探究性合作學習,要求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歸納概括。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分析與整合,做到查漏補缺,以確保答案的完整性。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進而促使學生更好的發(fā)展下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開展探究性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改革與發(fā)展教學方法,并且還應該深挖教材內容中的生活因素,以便于創(chuàng)設出合適有效的問題情境,尤其是應該由應試教育理念向素質教育理念轉換,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促使我國初中化學教學可以更好的發(fā)展下去。
參考文獻:
[1]李理. 化學探究式教學的基本類型及教學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趙紅. 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8.
[3]李娟. 初中化學探究教學實施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