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強
摘要:“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ⅰ敖虒W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核心內容,蘊含了豐富的課程思想,相應的將生活教育理論融入化學課程中,以推進教師個人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和學生個性發(fā)展,成為教師的緊迫任務。
關鍵詞:感受化學;服務社會;培養(yǎng)正確的化學觀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75-1一、從生活走進化學,讓學生感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杜威強調:“生活就是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沒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們可以說,教育即生活?!被瘜W知識的形成來源于自然、來源于生活。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發(fā)學生的強烈求知欲,促進化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1.將生活現(xiàn)象引入課堂。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都包含了化學知識,比如鐵鍋生銹就可以將生活實際和金屬的吸氧腐蝕聯(lián)系起來;將蘋果汁變色現(xiàn)象和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聯(lián)系起來等等。把學生生活中常見而又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引入化學課堂,與所學知識相結合,相補充,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求知興趣,同時能夠深刻地感受化學魅力。
2.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化學的視角,運用化學所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做出判斷和解決,引導學生理解生活與化學的關系,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來應用于生活,形成化學觀和科學觀。例如,小蘇打可以作發(fā)酵劑的原理;碘酒消毒的原因;硫酸鋇可用于鋇餐,為什么不能用碳酸鈣作為鋇餐,若服用,對人體是否有害,又怎樣排出體外等。
二、從化學走向社會,讓學生感受“化學是有用的”
學習化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學生利用已學過的化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fā)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欲望。
1.利用社會事件滲透化學知識。在硫酸工業(yè)及硝酸工業(yè)的學習中,可以問學生什么是酸雨,酸雨有哪些危害,從而引出為什么要進行尾氣處理,為什么在環(huán)境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還能使原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等。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這樣的問題更多,與我們的生活更接近,如乙醇汽油問題、毒品問題、白色污染問題,以及這幾年出現(xiàn)的蘇丹紅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禽流感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圍繞這些問題和事件,我們可以把它們與課本知識適時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加強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
2.通過化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利與弊培養(yǎng)學生正確化學觀。在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很多有毒或有污染的物質,這些內容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強化化學學科的負面影響而弱化了其積極的一面,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誤解。教師應該通過化學物質毒性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其對生命的危害,讓學生懂得生命是脆弱的,要珍惜生命;更應該宣傳其積極的一面,讓學生知道這些物質具有很多用途,可以改善生活、促進社會發(fā)展。如:進行氯氣的教學時向學生介紹氯氣是有毒氣體,同時也應該告訴學生氯氣具有多種用途,如用于殺菌、制取鹽酸、消毒劑、氯仿和多種農藥等,并通過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安全裝置向學生說明少量氯氣泄露時如何自救。
同樣,一些化學反應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導致部分學生進行實驗時總是縮手縮腳,生怕實驗過程中發(fā)生意外。這時,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懂得:只要遵循科學性原則,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就能避免危險的發(fā)生,而且該實驗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可以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感。
三、在做中學,讓學生感受“化學從實踐中來”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在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這就要求我們鼓勵、引導學生要“在做中學”?;瘜W課程的實驗、參加社會實踐等就是“在做中學”的最好體現(xiàn),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1.轉化實驗方式,讓生活走進實驗。教材里的一些實驗比較枯燥、呆板。比如在講原電池一節(jié)的時候,書本給出的是讓學生覺得比較陌生抽象的銅鋅原電池。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選取了生活中的一此水果來制作原電池??梢杂梦骷t柿、橙子、檸檬。在電極選擇上我們選了銅片、鋅片、鐵釘和鉛筆(代替石墨電極,把鉛筆兩頭都削出鉛筆芯來)。用這此生活常見物質來探究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在相同的電極材料的情況下有此同學的電流表指釗一不發(fā)生偏轉,這是為什么呢?讓兩組不同現(xiàn)象的同學把兩個水果裝置放一起比較,大家討論。發(fā)現(xiàn)他們的電極插的位置不同。因為橙子跟橘子相似,也是一瓣一瓣的,每一瓣之間都有膜,能形成電流的是把電極插在同一瓣里,不能形成電流的是插在了不同的瓣里,形成不了閉合回路。原電池的構成原理就在大家開開心心的活動中習得了。
2.感受化工生產,讓視野走向社會。高中教程中的化學工業(yè)方面的問題主要有氯堿工業(yè)、鋁的冶煉、煉鐵工業(yè)、煉鋼工業(yè)、硫酸工業(yè)、合成氨工業(yè)、硅酸鹽工業(yè)、石油工業(yè)、煤的綜合利用等等。作為教師盡量要為學生提供一些參觀化工廠或觀看錄像等機會。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引導學生去思考,如原料的選擇和處理及運輸、廠址選擇、生產規(guī)模、經濟效益、副產品及其應用、環(huán)境污染及其防治等問題。雖然問題多而雜,但如果能夠考慮全面(即使是大概的),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會有很好的幫助,同時還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對學生接觸生活、了解社會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總而言之,只有和社會生活相結合的化學教學,才不會脫離生活,才能培養(yǎng)出應用型人才。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更新理念,注重現(xiàn)實生活與化學學習銜接,不斷地把化學知識與日常社會實踐相聯(lián)系,注重參與社會,關心生活,就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其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