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霞
(洛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 洛陽 471934)
目前中小學的管理部門中很少設置負責教研活動的部門——教研處, 這就直接導致教研活動缺乏領導, 無法開展。 即使個別學校設立了教研處, 常常是名不符實, 各個教研處常常只管日常教學活動, 不提教學研究。 由于缺乏有效的領導, 群龍無首, 教研管理缺乏主動性、 規(guī)范性, 教育科研活動所需經費不能到位, 常常處于無米下鍋的狀態(tài), 導致中小學教育科研成為自生自滅的無管轄區(qū)域。 因此, 為保障中小學校教師教研活動的順利展開, 首先要建立相應的教育科研領導機構——教研處, 使之成為與教務處并列的部門。
其次, 要完善教研處的管理。 處理好教育科研機構與教學管理機構兩者的關系,使其有分工, 有合作,形成一個既充滿活力又效率高的教育科研管理體制。 教務處負責一般教學工作, 教研處負責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組織與領導, 其主要工作以目標(加強課程建設、 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 學科特色培育等)帶動教育教研活動, 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科研活動; 通過開展教育理論學習、 教學專題研討和項目申報指導等活動, 有組織、 有計劃地培養(yǎng)青年教師、 骨干教師, 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
中小學教師學術素養(yǎng)的提高, 有賴于教學科研管理的制度化。 一方面, 教師教學科研時間往往受到教學工作的限制。 部分教師不搞教研, 理由就是沒有時間, 誠然, 中小學教師的教學任務重, 但教研工作能促進教學。 另一方面, 許多學校教育科研表面上熱熱鬧鬧,機構、 制度、 人員一應俱全,但實質上卻是擺設, 是為應付上級檢查設置的,沒有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活動。[1]因此, 學校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方式、 方法, 建立教育研究制度, 確保教師教育科研有固定的時間進行。 例如, 把教研工作納入工作量中。 在計算教師的工作量時, 科研工作應占一定的比例, 硬性規(guī)定教師每年需完成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教學論文。 規(guī)定每學期參加教研活動的次數, 制定職稱評審政策時, 將教學和科研納入評審條件之中。 評優(yōu)評先時, 教研工作成績突出的, 可以優(yōu)先考慮。
同時, 教研活動要制度化。 教研處通過統(tǒng)籌安排, 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 應保證每月一至兩次的教研處集中活動時間, 教研組自主開展研討活動; 以教研組為單位參與的各級(校級、 市級、 省級)教研活動等; 總結交流、 學術沙龍等研討活動; 請專家指導課題、 名師示范課等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信息時代, 面對海量的信息, 中小學教師首先要掌握為其教研服務的內容。 具體來說, 包括以下四點: 首先是學術意識, 即問題意識, 教師要善于從微不足道的信息中提取隱形信息, 有意識地搜索對教育教學有用的信息, 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索。 其次是學術知識, 要求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時代全面獲取與科研有關的學術資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再次是學術能力, 要求教師具有能夠將學術資源進行加工處理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最后是學術倫理道德, 指的是教師處理學術研究時應遵循學術研究領域中人和人的關系及行為規(guī)范。
以上四種能力的獲取需要通過規(guī)范的科研訓練, 而中小學教師很少有接受培訓與訓練的機會, 造成其不了解學術論文寫作的知識(包括基本規(guī)范和要求), 不具備教育科研應有的相關技能。 多數中小學教師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完成教學, 不必搞教育教學研究。 由此可知, 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論文的寫作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問題。
新時代的教育研究呈現出新的特點, 要舉辦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 傳授學術素養(yǎng)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 教育科研論文的寫作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科學技術報告、 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國家標準GB7713—87)的規(guī)范和要求, 要符合上述國家標準的要求, 必須接受相關的學術論文知識學習培訓, 在不斷的學習與訓練中, 培養(yǎng)學術研究能力。 因此, 學校及當地的教育部門應當開設教育研究指導課程, 這樣既有利于規(guī)范教師科研論文的寫作, 也能夠促進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思考。
培養(yǎng)中小學教師的學術素養(yǎng)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主要包括建設完善網絡信息設備和加大對科研獎勵的力度兩方面。
信息時代的網絡, 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 具有實時交流和資源共享的特點。 當前要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網絡資源的便捷性和共享性, 首先就要相關設備到位。 信息技術設備先進, 不僅便于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之余, 從網上搜尋豐富的教育研究資料, 登錄教育研究網站購買所需的資料, 還可以通過網絡課程的學習, 不斷刷新自身的知識結構, 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 同時, 還可以建立教育教學研究網站, 通過教育教學網站加強教研組的教育教學研究、 教改項目合作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共享等, 還要積極開發(fā)教育教學網站, 推廣教育科研成果和課程資源。 還可以聯(lián)合本地區(qū)其他學校實現信息的溝通與交流, 最大化地利用相關資源, 推動教育教學研究的進步和發(fā)展。
教研工作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還需要財政的強有力支持。 因此, 學校要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 主要包括參加教學研究培訓的經費、 外出開會交流的費用、 申報項目的經費、 科研獎勵等。 改革現行的分配制度, 把教師的科研付出及成果與教學一樣納入分配之中。 設立并完善教育教學科研活動的評估機制, 使教師教育科研的成果被認可并得到相應的酬金。
教育科研是一個漫長、 艱苦的過程, 中小學教師在教學第一線, 日常教學工作繁重, 進行教育科研活動, 常常是在節(jié)假日利用個人休息時間完成的。 教育科研卻與教師的工作成績、 收入等缺乏應有的聯(lián)系, 有些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活動完全出于個人興趣和對專業(yè)的熱愛, 他們在教研活動中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因此, 有必要采取適當措施, 建立教師教育科研激勵機制, 充分調動并保護教師科研積極性, 使教研成果顯著的教師, 嘗到教研的甜頭, 并帶動其他老師一起搞科研。 具體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以目標激勵。 根據學校發(fā)展目標, 結合教師個人專業(yè)發(fā)展, 從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制定教育科研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引導和激勵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行為。
樹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學校負責人, 特別是主管教研工作的領導, 要以身作則, 帶頭進行教研, 加大對教育科研成績突出的教師的獎勵力度, 充分發(fā)揮榜樣作用, 帶動教育科研。
創(chuàng)條件激勵。 學校教研處要給教師教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為教師科研提供方便, 比如提供教研信息, 幫助其選擇課題, 設計研究計劃, 創(chuàng)辦??蛲饴?lián)等方法, 為教師創(chuàng)造展示成果的園地和機會, 支持或選派教師參與重大教研項目研究, 聘請業(yè)內專家指導等, 千方百計為其創(chuàng)造科研條件, 發(fā)揮支持激勵作用。
以獎勵激勵。 學校制定獎勵政策, 獎勵科研成績突出的教師。 每學期評定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把教師科研業(yè)績與評模選優(yōu)、 職稱晉升聯(lián)系起來, 給科研優(yōu)秀的教師頒發(fā)榮譽證書, 并進行物質獎勵, 使之制度化, 發(fā)揮獎懲激勵作用。[2]
綜上所述, 信息時代, 中小學教師學術素養(yǎng)的提高必然受到諸如教育管理機制、 信息獲取能力、 科研能力和經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要想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學術素養(yǎng), 適應信息時代的發(fā)展, 就要建立中小學教育科研保障機制, 為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科研創(chuàng)造一定的物質條件、 信息平臺和培訓資源等, 使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科研活動有一個良好的條件和環(huán)境。
[1] 趙傳江.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 教學與管理,2002(13):27-29.
[2] 何光輝.簡論建立中小學教育科研保障和激勵機制[J].教學與管理,2000(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