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博
如果是初次與Lens創(chuàng)始人法滿見面,你很難把他與一本以審美和調性為主要賣點的雜志的主編聯系起來。法滿黑瘦精干,不修邊幅,更像個中國常年在一線采訪的社會新聞記者。
事實上,他的身份的確也可稱Lens的首席記者。直到現在,他還時常在一線采訪,“有時候也挺累,但就是喜歡?!?/p>
摩登天空創(chuàng)始人沈黎暉表示認可法滿這一點:做自己熱愛的事。他從Lens身上看到了摩登天空當年的影子,“不著急,把事情做好?!痹偌由纤c法滿曾是同學,彼此熟悉,摩登天空成為Lens三個天使投資方之一。
Lens的天使輪融資在2016年10月完成,融資數千萬元,估值過億元。除了摩登天空,投資方還有豐實資本與啟皓北京。
創(chuàng)刊于2005年的Lens,最初是一本關注現實與人的影像人文類雜志,直到2015年年初,Lens脫離財訊傳媒集團,開始獨立運營,才真正變?yōu)橐患覄?chuàng)業(yè)公司。“當時已經意識到紙媒出現問題,迅速把團隊帶出來了?!狈M說他當時已經做好了花光所有積蓄的準備。
出人意料的是,團隊獨立之后情況卻逐漸好轉。Lens轉為與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雜志書,定價更高,銷量也更好了。兩個系列的雜志書中,《視覺》系列延續(xù)了Lens雜志以前的風格,而《目客》更加聚焦,一期只談論一個話題。“《目客》是更生活化、更年輕化的產品?!盠ens副主編婁軍對《第一財經周刊》說,《目客》會用更鮮明的主題去觸及更多新讀者,比如會談論愛情、山本耀司甚至貓等話題,從第一本雜志書開始,《目客》與《視覺》就開始盈利,法滿覺得團隊的“智力勞動得到了回報”。
而這種模式變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Lens本身并非強調時效的媒體,團隊也更愿意花費“做書的氣力”去做一本雜志,那么把關注這些話題的讀者變?yōu)長ens的長期讀者是更理想的狀態(tài)。
另一個更重要的變化原因是法滿對雜志這種形態(tài)的質疑,“雜志在長期依靠廣告客戶的商業(yè)模式下,質量成為最被忽視的?!彪s志書相對解決了這一困境,還讓內容的表現變得更自由—《視覺》變?yōu)榱穗p月刊,《目客》的節(jié)奏是三個月一本。
同時,由于與中信合作的關系,原本單一的報亭發(fā)行渠道被延伸至機場與城市書店這類更符合當前消費習慣的展示平臺,亞馬遜和淘寶等電商平臺也成為重要的銷售渠道。
渠道的更新也促進了雜志書的銷售,Lens執(zhí)行出品人王雪告訴《第一財經周刊》,《視覺》與《目客》起印量都是2.5萬冊,之后陸續(xù)有加印,是中信出版社所有雜志書里面銷量最好的。
所以,從商業(yè)維度上講,你已經不能用雜志的邏輯來看待Lens了?!兑曈X》與《目客》遵從的是紙書的出版邏輯,只不過在內容與形式上依然有傳統(tǒng)雜志的影子。確切地說,現在的Lens更像是一個擁有自己調性與價值觀的文化品牌。
既然是文化品牌,產品肯定不能只囿于雜志,Lens還把以前的采訪資源充分發(fā)掘形成新的出版物,高原的新書《把青春唱完》就是這樣產生的。高原是Lens曾經一期報道中的采訪對象,法滿了解到她拍攝了大量八九十年代搖滾樂的照片,期待可以出版。
但高原是竇唯的前妻,她對那一段過往異常敏感,而且由于很多照片都是私人攝影,不愿被外人看到,想要贏得她的信任并不容易。法滿便自己一個人花了幾個月時間掃描了近十萬張底片,自己整理,以確保照片不外泄。
出版一年之后,《把青春唱完》銷量接近7萬本,已經算是國內人文類圖書中的暢銷書。負責對接Lens的中信出版社編輯關建告訴《第一財經周刊》,銷量過5萬冊在出版行業(yè)就是暢銷書了。
這本書依然是與中信出版社合作,后者提供是印刷、渠道等基礎資源,Lens扮演的則是內容提供者。關建說:“在我們與Lens的包括雜志書的幾個出版項目中,Lens更像是我們的作者,拿版稅收入?!?/p>
不用投入渠道與印刷成本,Lens采用了一種更輕的方式介入出版業(yè)。這對資源有限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來說是非常討巧的模式,但也意味著更多的營銷還要依靠Lens自己的團隊負責。所以借助這次出版,Lens其實也在建立著相關的策劃和營銷品牌知名度。在《把青春唱完》的銷售期,Lens就在三里屯紅館策劃了一次收費展覽,持續(xù)一周,整個展覽的日均人流量在700至1000人之間。
這正是Lens與一般出版機構的差異性所在。傳統(tǒng)出版社以引進版權或簽約作家的形式出版,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復制并且規(guī)?;獿ens出版的圖書幾乎都是Lens出品,書中的文字都由團隊通過采訪撰寫。
某種程度上,他們既是記者又是編輯。這當然有利于保證內容質量,但同時出版周期也被延長,無法走量,所以只能盡力將一本書的價值放大。“Lens會考慮去做一些衍生形態(tài),把鏈條拉長,與更多形式發(fā)生關聯,單純去做一本書并不是Lens想做的?!蓖跹┱f,接下來他們還將會出一本為演員周迅制作的圖書。
有意思的是,王雪還提到了《Monocle》雜志,這是英國一本在生活方式領域把品牌價值商業(yè)化做得非常好的雜志,也以紙刊為基礎衍生了多條線業(yè)務。法滿并沒有刻意把Lens與《Monocle》做對比,但Lens從紙刊衍生出來的多個業(yè)務線倒的確與之類似。
2015年獨立出來時,Lens并沒有什么規(guī)劃,只是希望能把出版做好,但現在,新媒體、線下展覽、視頻業(yè)務都陸續(xù)建立起來?!笆亲匀话l(fā)生的過程?!蓖跹┱f。
Lens第一次商業(yè)線下展覽是與淘寶合作的用戶淘品展。它的初衷其實是一次品牌活動,但Lens選擇了從“人”出發(fā),挖掘人與物件的真實情感故事,最終把品牌訴求實現在展覽中。
包括淘寶在內,Lens與京東、寶馬、雷克薩斯等品牌也達成了商業(yè)合作。比如葉錦添的紀錄片中植入了寶馬7系汽車,山本耀司的《目客》里隨刊附贈了特意制作的山本耀司代言雷克薩斯的海報。
Lens總經理張帆承認,這些品牌合作并不容易,“你需要具備足夠內容力去撬動原本的行業(yè)規(guī)則?!逼放贫加凶约旱耐斗朋w系與價格,Lens原本屬于傳統(tǒng)媒體的投放序列,但現在的形式下,銷售團隊需要與品牌主達成共識,改變品牌的投放體系。
延伸做視頻產品“重逢島”,也是試圖在新媒體與紙質出版物之間做一個補充。由于新媒體屬于日更,停留短,而紙刊周期至少需要兩個月,時間較長,中間需要一個具備差異性的產品線作補充。
法滿將Lens視頻對標的對象設定為國外優(yōu)秀影像作品,“他們都不看國內這些視頻?!狈M口中的“他們”指的是Lens的視頻團隊。這群年輕人大多數有海外留學背景,但依然要經過嚴格培訓,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洗腦”。
訓練的方法就是看足夠多的國外優(yōu)秀的影像作品。Lens視頻實行項目制,一個拍攝計劃不止有視頻團隊,還會有記者跟隨采訪,一個三四分鐘的視頻只會用到采訪對象一千字的內容,但是采訪速記可能是三萬字。法滿的要求是,“采訪內容絕不口水”。
從“重逢島”目前發(fā)布的內容看,選題更多關注文化、設計、建筑等領域,尤其特別的是拍攝了很多國外藝術家,像導演貝拉·塔爾、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舞蹈家大野慶人等,內容與人物都偏小眾。
流量并不是法滿最看重的,他知道追求流量的內容自己也做不來,“每天為10萬+活著太悲哀了”,他希望提供一些高端產品,“高端不是高級,而是氣質?!狈M解釋道。有好幾個藝術家在接受Lens拍攝之后都有了二次邀請,且都是收費拍攝。法滿認為這些認可比10萬+的點擊量更重要,而且讓他看到商業(yè)化的可能。
如今,Lens的視頻業(yè)已成為公司整體業(yè)務板塊中收入比重最高、增速最快的業(yè)務。前期,視頻收入主要依靠與品牌合作,而現在,法滿開始減少這樣的拍攝項目,更專注于“重逢島”系列,但高昂的制作成本是他未來需要解決的難題。
法滿對內容制作的另一個隱憂,是他發(fā)現內容生產在一段時間以后不可避免會陷入模式化,這也可能是所有文化產品都要面臨的問題?!爸鲃?chuàng)人員需要有共識,要用不同的創(chuàng)意風格去做改變。”法滿說。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對自己“狠”一些。法滿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訪是去沖繩的醫(yī)院采訪日本攝影家東松照明。他用了一個很多中國采訪者常用的方式—用名人抬名人。他問東松照明,攝影家森山大道曾說過您是他的偶像。東松照明拖著虛弱的身體,冷冷問他:你問的這些問題好像跟我沒什么關系,如果他欣賞我的作品,就去買我的畫冊就好了,不需你給我傳遞這樣的信息。
“日本藝術家身上的這種勁兒非常強悍,”法滿說,“這種力量讓這些人能夠產生持續(xù)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
資本市場上,投資人總會問的一個問題是,在未來兩三年里,Lens會發(fā)展成什么樣。法滿說自己沒法給出明確答案,但他肯定今年Lens將有自己的文化空間,讓品牌更落地,讀者也有去處。此外,與音頻網站合作的關于藝術史與西方文化主題的脫口秀節(jié)目將推出。還有可能聯合騰訊新聞制作一檔類似《十三邀》的訪談節(jié)目。
很難想象,如此多項目的情況下,Lens目前的全職員工只有35人。人手緊張的情況在Lens一直存在,法滿想招那些有抗壓能力的年輕人,但是不好找,對自己“狠”的人并不多。
前不久,Lens開了一次董事會。Lens的管理團隊對投資人說,他們都不知道怎么開董事會。沈黎暉作為董事會成員也在場,他感覺那個場面“特別可愛”,與當年的摩登天空像極了。而現在,摩登天空的音樂廠牌和草莓音樂節(jié)已經成為潮流文化的知名品牌,用商業(yè)數字衡量,也可謂成功—2015年12月底,復星集團控股的復娛文化以1.3億元購買了其10%的股權。
經歷更多商業(yè)資本結合的沈黎暉了解Lens,也了解資本,他在某種程度上起著中間人的角色,也會與團隊分享自己的經驗。在那次董事會上,有過線下空間運營經驗的沈黎暉提醒法滿,做空間不容易。
沈黎暉并不擔心Lens商業(yè)層面的事,就像他做了二十年的摩登天空一樣,他相信,對的東西會慢慢顯現應有的價值,而Lens要做的,就是持續(xù)不斷地生產有品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