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畢漢忠
閱讀與寫作同時扎實,語文學習才會不再艱澀;閱讀與寫作融合互利,才能飛度語文河。
文言文是淘洗千年的精品,它富有文學情味兒,更承載了民族文化,也是色彩紛呈的藝術表達寶庫。因此,文言文的閱讀尤為重要?!白肿致鋵?,句句落實”是必要的,若以之為目標未免有些偏頗。要真正做到“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也必須從文意入手,而不是做得相反。
字句只是語文的工具,而人文才是語文的靈魂?!鞍l(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并非與文言文無關。讀古人之書,聽其心靈的訴說,享受其精神雨露的滋潤;汲取“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的理趣;崇尚“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高潔;景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領悟;……
事實勝于雄辯,要將我們的思想表達得充分有力則必須借助豐富的材料,因此在文言文的學習中不斷積累服務于旁征博引的素材也是重要的任務。三年不見聞于平原君,以備員而行的毛遂,一朝成為上客,其根本就是“兩言而決”他人“日出而言,日中不決”之事,除其舍身忘我的英武之外,主要手段是明楚之史。獨霸一方天下的懷古之作,更是以古表己的典范,假“檣櫓灰飛煙滅”嘆蘇軾壯志難酬,借昭君琵琶彈杜甫報國無門,用阿房宮的一把火照出紛奢的唐君之形……
悠悠千載,大浪淘沙。各種文學樣式,各類文學流派,各色作家風格,歷經(jīng)時間的洗滌以精粹的面目呈現(xiàn)于我們的面前,不僅有精髓的思想,還有純熟的手法,能夠借鑒是提高表達能力的捷徑。品讀《項脊軒志》可感細節(jié)見真情之妙;品讀《游褒禪山記》可知因事成理之法;品讀《阿房宮賦》可曉鋪排夸張之能事,以古鑒今之含蓄;品讀《勸學》可明比喻之貼切、邏輯之嚴謹;品讀《促織》可得騰挪跌宕、絕處逢生的情節(jié)設計之奇;……
真正的閱讀是自我主動的探求,自主性是成為閱讀主人的關鍵,也是能參與集體探討,使教師成為輔佐者的基礎。閱讀與讀一遍文章、解決了幾個生詞不能等同,要有意識地涉足思想、人文、和藝術。因此在閱讀中主動探求文章的主旨、脈絡和技法應成為閱讀的著力點。
任何一篇文章都表述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為后人提供了精神食糧,只有探求文章的主旨,才能“吸收人類進步文化,提高國民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從我們不豐富的生活閱歷和狹小的生活空間走向海闊天空。把握主旨的關鍵是抓住文章的點睛語句,它是作者心聲的直接表達,但有的點睛語句是比較含蓄的,需要放到具體的語境中體會,有言外之意的文章還須借助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具體的寫作背景。借古喻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達的都是作者在現(xiàn)實中的感悟。
任何閱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體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批判地繼承,否則就會陷入盡信書的歧途,背離提升自我的閱讀目的。像《高祖本紀》中記述劉邦的出身,“夢與神遇”是將一些偶然夸大化、神氣化,或是為了某種需要而編制的謊話。但我們又必須肯定劉邦“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钡倪^人之處。在閱讀的過程中,要積極地調(diào)動已有的蓄積與新讀的內(nèi)容碰撞,活躍自己的思想。在比較中,我們才會明白他們觀點的不同是出于不同的目的,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都具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僅是簡單的接受,只能落得一頭霧水,不辨東西,也無法使自己豐富起來,古為今用。
探求文章的脈絡,是深入把握主題的手段,也是鑒賞評價的基礎。脈絡如同迷宮的路線圖,沒有路線圖的導引要走出迷宮難免要走許多彎路,沒有明確的方向還會帶來內(nèi)心的迷茫,前進的銳氣受到挫敗。文章的脈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歷程,只有理清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主旨。探求脈絡,才能更好的鑒賞作者的匠心獨運,像古代的記戰(zhàn)文《殽之戰(zhàn)》,它們都以揭示戰(zhàn)爭的成敗因素為目的,因而戰(zhàn)前各種準備,各種預測以及戰(zhàn)后的總結,都是寫作的重點,天時、地利、人和盡在其中,而戰(zhàn)爭的具體過程則極為簡略,與武俠小說有天壤之別。
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惟一源泉;文學作品是作者對生活理解的反映;作品里面,不一定每個人物都是他自己,但也不能說作品里就沒有作者自己。中學生的作文應該說也是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要表達的也是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需要注意、觀察、分析、領悟生活細節(jié),積累生活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充分張揚個性。
如白居易所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否則只能是無病呻吟。其著眼點是現(xiàn)實生活,是對生活的反饋。是基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而課堂作文尤其是考試作文往往有意無意地模糊了它的本來面目。有人說“高考的作文是戴著鐐銬跳舞”,這話很有道理,鐐銬即是規(guī)則,如果砸碎一切鐐銬,那結果只能是群魔亂舞。文章的目的性也是一個鐐銬,所以鐐銬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紙鲎魑木腿缤w操競技,在比賽場中是再現(xiàn)平時訓練的一系列動作,使我們平時的寫作訓練活躍在考場上,完成競技的需要,因此考場中的作文仍然是本真自我的展示。
不論是詞語、句子,還是語段材料的命題,都要求每一位考生有明確的立意理解,都要求你寫出在什么問題上給人們什么啟示的文字。正確的審題是閱讀技能的集中體現(xiàn),明確命題者的目的和限制是寫作的第一步。俗語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但關鍵是會抄,會抄便是旁征博引,以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其前提是有自己明確的思想見地,突破原作的理解和表達禁錮。像《五人墓碑記》寫五人的行為和影響表達“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題。而我們可以用來表達“善待自己”的主題。實現(xiàn)從主題、文字到文體的變遷,必須明白閱讀是站在讀者的立場上,體味他的內(nèi)心世界;而寫作則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悟,兩者異體同根。找準自己的位置是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融合互利的必備條件。
在日常練習的過程中不能將此項活動僅僅停留在記錄,而應在此基礎上做相應的聯(lián)想、思辨,使練習成為真正的創(chuàng)作行動。情、理地闡釋是重中之重,而你現(xiàn)在經(jīng)歷或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生活,僅是寫作的感發(fā)點或輔助性的材料。就如同是一個人的肉體,情、理才是人的最高統(tǒng)治者——靈魂。同時,因不同的人對同樣一件事情的不同思考,會產(chǎn)生不同的見解,激發(fā)不同的感情。要將日記式的文字提升到情、理的表達,使其具有文學創(chuàng)作的色彩。
跟我走吧,現(xiàn)在就出發(fā),去欣賞所鑄橋頭堡的精美,玩味貫穿其間的暢快,享受飛度語文河的自豪與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