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伊州區(qū)第四中學 齊 婷
在實踐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們的情形:一個學生如果對某個教師產(chǎn)生一種親近感,那么必定會對該教師所任教的科目花更多的時間,相對來說其效果也將會越好。相反,如果學生與某一教師的關系比較的緊張,那么在該科目相信學生的效果是最差的。因此說來,從改善師生關系入手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求知欲也極強,當然性格上也比較的敏感。如果教師能有針對性的把握學生的這種心理,在教學當中細心的與學生交往,并及時的改善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初中的學生,他(她)性格中的許多因素正在形成之中,是很容易為外界所左右的。特別是教師在他們的生活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只要當教師的能夠及時的、細心的與他們交往。注意呵護他們的自尊,以自己誠摯的愛去感染他們,一定被他們所喜歡和尊重。因為他們的喜歡和尊重,也必定能讓他們調(diào)動大部分的熱情投入到相應的功課上,學習的效果就用不著多說了。
傳統(tǒng)的教學中,其教學模式和方法,都是一味的由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總是極不放心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diào)所學習的知識點(盡管現(xiàn)在新課程理念不斷的深入人心,但傳統(tǒng)的影子還是時而出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而學生總是在教師的“關心”和“愛護”之下,消極、被動而又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將教師所講的東西接納下來。教師的無奈,擔心和學生的消極,被動相結(jié)合,其結(jié)果可想而知。試想沒有興趣,教學質(zhì)量從而來。
從四十分鐘要效益,課堂環(huán)境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因而教師的責任在于盡可能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tài)度要和藹,舉止要大,言吐要得體,板書要規(guī)范,合理醒目,所引導的知識要合乎科學等。
為了淡化傳統(tǒng)教學給人們的印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的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如“寓教于樂”“動靜結(jié)合”“學用結(jié)合”、充分的利用當前已逐漸得以普及的多媒體教育手段等。通過這些方法和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接受效果。
而且根據(jù)實際情況,教師還可以設計合理的教學結(jié)構(gòu)。如在課前由教師用學生所有接受的句子講一個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一分鐘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等。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氣氛,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一堂課就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和發(fā)展,也要有一個好的結(jié)尾。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下課前可給學生設置一個新的“懸念”,留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放一遍課文錄音,讓學生小結(jié)一下課堂主要內(nèi)容,唱一首歌曲等,都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方法。
初三英語(Go for it)中有這樣的一篇課文,講的是留守兒童李文,自從父母進城務工,他變得厭學以及后來和父母的一次交談改變了他的內(nèi)容。我是以下這樣嘗試。
第一,采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談論學生們都比較的感興趣的話題,這比單純的在教室里說教,其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在此前一個星期,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有一位情形類似的學生,家在外地,我特意請了他的父母,和他一起制定了面臨中考的學習計劃。在過去的一個星期,這位同學很明顯的在學習生活上有了很大的變化,這樣班里的同學們看了就感到直觀,更容易理解文章,進而滲透德育教育。
第三,當講到短語知識點時,我又及時的打出我們家訪時,班級獲獎時,運動會時的圖片,引導學生:當你在學習獲得榮譽時,你最想與誰一起分享? 以探究性的理念引導學生情感教育。這是實際中他們常??吹降默F(xiàn)象,進一步的激發(fā)他們可貴的感恩之心。
第四,在整體的教學構(gòu)思中,我及時的引入合作性,探究性,自主性的教學理念。
一堂本來就比較認真準備的課,經(jīng)過自己有意識的加強,結(jié)果取得的出奇的好效果。不但學生能認真的聽,還讓其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培養(yǎng),從中我們不難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所在。
“教有法,教無定法”。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篇課文都有它的獨特點所在,只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特別是在準備階段認真的對待,一定能將其用最好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以致讓學生更好的掌握。
教課文,可根據(jù)不同體裁和內(nèi)容在不同階段上,可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nèi)朔Q、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因而說,針對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對象,不同的環(huán)境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因地,因時置宜,才能取得最為良好的效果。
當然實際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nèi),向四十分鐘要質(zhì)量,要效益。但要學好英語僅僅每周幾次英語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應該注意到這種話動,不應是課內(nèi)教學的延續(xù),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進行適當?shù)亟M織。比如,對班級中的學習骨干,可以開展英語作文競賽、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等;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則可以進行單詞拼寫比賽、朗讀比賽、單詞填空等,以此來激勵學生的信心。同時還可以開展班際間的比賽,年級各班間的比賽,以及開拓英語角,看原汁原味的英文電影等。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nèi)學的知識,創(chuàng)造英語的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及時的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課內(nèi)外結(jié)合,相得益彰。
學習的方法是各式各樣的,只要我們當老師的能多用心,用意,充分的了解學生,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因時,因地,因人而置宜。積極的挖掘?qū)W生的學習興趣,相信學生英語水平的將會得以不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