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發(fā)展,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如何促進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綜合文學素養(yǎng) 創(chuàng)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22
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新課改對作文教學更加重視,但是現(xiàn)實的作文教學改進卻并不樂觀。一方面,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并不是說提高就能提高的,而是一個長久的發(fā)展過程;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方法很多還處于探索階段,而教師的作文教學開展課時也很有限,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導致作文教學開展并不順利。我認為開展作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首先,寫作實際上是學生的語言、閱讀、文學感受力、文學語言表達力、觀察能力、積累能力等等的綜合表現(xiàn),對學生的語文和文學綜合素養(yǎng)要求比較高,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學生盡力學習寫作文但是成效不夠明顯的原因。所以想要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還是需要從根本上人手,那就是幫助學生關注自身的文學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
第一,建立語文學習的興趣。因為學生具備興趣之后就會自覺對寫作感興趣,提高寫作水平成為自己的內在自覺動力,具備了目標之后學生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和持久性。因為初中階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現(xiàn)三分鐘熱度,對一件事情的喜愛程度轉瞬即逝,情緒不夠穩(wěn)定,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感受語文寫作和表達的美感,在優(yōu)美的文字中使他們體會到語文寫作的魅力和作文寫作的獨特美,從而使學生內心自發(fā)產生寫作的沖動和需求,這就是興趣發(fā)展的基礎性一步。例如,教師可以在早讀時間和學生分享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或者晨讀美文和學生分享,這樣學生發(fā)現(xiàn)文學寫作世界中的無限可能性,而產生寫作的興趣。
第二,在具備興趣的基礎上,學生自覺參與文學整體鑒賞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在早讀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大聲進行朗讀活動,因為朗讀的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語感在得到提升,而且對語言的感受能力也不斷增強。朗讀內容可以是課本里面的一些現(xiàn)代詩歌或者優(yōu)美散文,或者古文詩篇,總之要大聲有感情地朗讀。
第三,文學綜合素質的提高還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進行專項訓練。因為,作文寫作本身就是語言的組織和表達過程,而學生自身對于語言的敏感度以及運用能力直接關系到寫作水平的高低,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針對語言進行賞析。例如在在學習《威尼斯商人》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對人物的語言進行分析,通過人物的某句話你覺得這個人有什么性格特征,從而引導學生注意在自己的作文寫作中,語言的描寫不能是可有可無的,而是要具有表現(xiàn)力,直接表達人物的觀點或者想法或者評價、性格。
另外,語言要簡潔。這是很重要的一項基本文學素質,很多初中生寫作文就是拖泥帶水、啰哩啰嗦,導致作文內容枯燥累贅,沒有重點和中心。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注意語言的簡潔性,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的時候,作者的父親翻過月臺時候的動作描寫,幾個簡單的動詞就明確的表現(xiàn)出父親的吃力和年老,從這幾個動作中更體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關心,這樣引發(fā)學生對自己作文寫作語言的關注和訓練。在學習完這一課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小作業(yè),讓學生寫100字描寫父母為自己做一件事時的動作,從而使學生對語言的簡練性有明確的認知和印象,并在自己的寫作中應用。
第四,文學的綜合素養(yǎng)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專項的訓練,其實很多教師誤以為學生只要會寫就行,會不會說又有什么關系呢?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學生的表達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言寫作組織能力,因為語言和我們的心理活動和寫作表達是分不開的。所以教師日常教學中利用教學時間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在增強其文學綜合素質。例如,在學習完一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起來進行概括,這樣學生既不會無話可說,又能夠使其思維和語言組織得到鍛煉;或者每學期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針對某一個主題進行表達的過程就是學生組織語言的過程,可以很好的實現(xiàn)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總之,學生的綜合文學素養(yǎng)是寫作教學的基礎和知識背景,只有經過錘煉之后才會在作文寫作中體現(xiàn)出來。
再者,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的加入。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當下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人才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對其今后的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絕對性作用,對其今后的發(fā)展空間是一個限制的瓶頸,所以教師在初中階段就要引導學生在作文寫作上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在作文的語言和內容以及結構上都能夠進行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專項的訓練,也就是作文教學要分模塊專項開展。例如,在語言創(chuàng)新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以前的語言習慣,根據(jù)自己的情感和現(xiàn)實需要采用最真誠的語言來表現(xiàn)事物和人物。例如,很多學生一寫眼睛就是水汪汪或者炯炯有神,睫毛就是長長的彎彎的,內容單一普遍,沒有新意和獨特性,導致作文缺乏新意。
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作文寫作的時候有意進行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一節(jié)課就引導學生改3個或者4個句子,這就是成功的教學,樹立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初步對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訓練。除了語言的創(chuàng)新,還需要故事結構的創(chuàng)新,初中作文一般就是記敘文,學生的記敘文寫作一般就是今天、明天、后天,按照時間的先后,打流水賬,導致作文內容貧乏,枯燥無味。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些作文范例來讓學生閱讀更多的作文結構,并且對每一種結構的好處和不同進行感受與理性分析,這樣學生在今后自己的寫作中就會有意進行創(chuàng)新,選擇適合自己作文的結構形式,從而實現(xiàn)結構的創(chuàng)新。
最后,作文教學還需要實踐的參與。因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和感情產生的根源都在生活里面,教師不能要求學生脫離生活而進行寫作,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現(xiàn)實生活進行照搬,而是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自我的文學修飾,這樣就使作文既生動又真實感人。第一,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園的文化和環(huán)境、場地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在描寫景物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教學,學生在大自然中用心感受四季的特征,從而寫出具體可感的作文來。第二,學?;蛘甙嗉壎ㄆ诮M織學生進行戶外活動,例如踏青或者外出參觀等,在這個過程中會發(fā)生一些事情,遇到一些人,學生親自參與,印象深刻,在寫作的時候就有了寫作素材。
總之,初中作文教學必須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中心,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孩子們去利用和發(fā)揮,這才算真正開展好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