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榮
摘 要: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學講方式”進行授課,需要實現課堂轉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資源的作用,從根本上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具體分析了“學講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途徑,以達到以學促講,學講結合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講結合;以學促講
學講計劃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法,這種方法從重“教”轉變?yōu)橹亍皩W”,滿足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初中數學教學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應用“學講計劃”,從根本上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水平。
一、準確把握學講計劃的前提,奠定“以學促講”的基礎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采取“學講方式”,學是講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努力學習,不斷積累,全面落實“學”的目標,為“講”奠定堅實的基礎。
1.學什么——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
為了將學講計劃真正落實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內容作為基礎條件。因此,教師要緊密結合數學教材內容,嚴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設計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案,突出初中數學教材的重難點知識。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教學任務,并以學案和任務單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到一元二次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2.怎么學——采取合理的學習方式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是以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為目的的,所以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設置問題情境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有的知識結構,以便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全等圖形”內容時,理論概念的知識較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概念情境。首先,指導學生明白“全等”的定義,讓學生觀察身邊兩個全等的事物,以便為下面證明全等埋下伏筆;其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良好的問題情境,即如何在不重合的情況下,重新畫出一個與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創(chuàng)設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三邊與三角之間的關系,從而找出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和非全等的方法。學生探究完畢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梳理方法,引導學生將數學學習過程和學習結論進一步數學化,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貫徹講的教學計劃,達到學講結合的目標
“學講計劃”的教學模式中,講是學的重點,組織學生“講什么”“怎么講”是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教師通過講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1.講什么——講到實處,講方法,抓核心
教師在以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學講計劃時,只是簡單提出幾個教學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和溝通,沒有真正將學講計劃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講計劃的作用,教師要講問題,抓疑點,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例如,在學習“銳角三角函數”的知識點時,首先,教師應該講解直角三角形中邊與角的關系以及如何表示直角三角形中兩邊的比;然后,在復習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講解,其他學生輔助糾正,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任意銳角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是固定值,并能運用正弦概念簡單計算,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講學習方法,準確抓住“講”的核心。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是否是中心對稱圖形的問題”時,首先,教師可講解主要的判定方法和實際操作過程;然后,教師通過旋轉平行四邊形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知識,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
2.怎么講——講關鍵點
將學講計劃合理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大膽講出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課堂學習中。
例如,在學習“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借助相機拍攝校園景色。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將自己拍攝的圖片講出來,這樣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方向看,形狀不同”的知識。
三、結論
總之,將學講計劃合理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其本質就是讓學生體驗從理解知識到建構系統(tǒng)的過程,能夠有效實現由“教”到“學”的轉移,從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文忠.學講計劃下的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4(33).
[2]李淼.淺析“學講方式”下的初中數學新授課教學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