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師亞
【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還課于生、還課于學。使用“教作業(yè)”這一教學策略,既能保證學生的學習面,又對學習過程進行了充分的展開。它通過導入配套的作業(yè)題目,使學生的學習緊緊圍繞教材的關鍵要素,讓課堂更具語文味,讓教學更趨簡單化;同時,又啟用自學、互學和群學等學習模式,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xiàn)了課堂的實踐性,提升了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作業(yè) 語文 課堂
“教作業(yè)”就是把作業(yè)拿來教。作業(yè)是拿來“做”的,怎么拿來“教”了?這里就有研究的價值。
作業(yè)是有功能的。功能不能一成不變。把作業(yè)拿來教就是希望能夠改變作業(yè)的功能?!白鲎鳂I(yè)”時“作業(yè)”是題目,“教作業(yè)”時“作業(yè)”是資源。題目是拿來“解答”的,資源是拿來“享用”的。一是解答,一是享用,功能自然就不同了。
作業(yè)是有功效的。任何教學行為的改變,都是希望能夠使功效趨于理想化。作為題目時的作業(yè),一般都要求由學生獨立完成,而且多數(shù)都在課外完成。這種完成作業(yè)的方式,會使作業(yè)的功效大打折扣。作為資源時的作業(yè),首先,肯定安排在課內(nèi);其次,它必須得師生合作完成(即為教學之用)。既在課內(nèi),又有合作,作業(yè)的功效自然會提高。
作業(yè)是有功過的。作業(yè)的“功”是它能夠促成學生的“學”,學得牢固,學得扎實,學得有效;作業(yè)的“過”是它會對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傷害、心理的傷害、情緒的傷害、身體的傷害。當然,作業(yè)本身沒有“過”,有“過”的是作業(yè)的處理方式和實施過程——那些不適宜的、不適量的、不適時的和不適情的作業(yè),使得學生的身心疲憊不堪。用“教作業(yè)”的方式來對待作業(yè)這件事,就是想從根本上消除作業(yè)的“過”,把學生從作業(yè)堆里解救出來,開啟作業(yè)改革的“新紀元”。
當然,“教作業(yè)”更是為了“改課”。傳統(tǒng)的課有兩個明顯問題:一是不顧語文是母語的特性,把課文中的一切都往課堂里面裝,致使課堂“爆滿”;二是不對課文所學內(nèi)容作取舍,從頭至尾、從點到面、從外(言)到內(nèi)(意)全盤授受,致使課時“有增無減”。這些問題導致的結果就是課堂教學效率低、效果差。當然,這種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如何解決?筆者曾另有撰述,在此不贅言。
問題一:教哪里的作業(yè)?
教《語文課堂作業(yè)本》(以下簡稱《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即把《作業(yè)本》上的某一兩道題拿來放到課堂上當作“教學之用”。為什么是《作業(yè)本》上的?因為《作業(yè)本》是與教材配套的,上面的作業(yè)最經(jīng)典。為什么是一兩道題?因為有的作業(yè)不適合作教學之用(即不便于讓學生作靜思默想),比如“拼一拼,寫一寫”“比一比,再組詞”“按要求查字典”等。
舉個例子。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普羅米修斯》,《作業(yè)本》上的第3題和第4題就可以拿來放到課堂上教。
第3題:按要求,做一做。
(1)自從有了火,人類就開始用它燒熟食物,驅(qū)寒取暖,并用火來驅(qū)趕危害人類安全的猛獸……
這里的省略號的意思是 。
(2)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①將畫“ ”的句子換一種說法,意思不變。
②仿照畫“ ”的句子,用帶點詞寫一句感嘆句。
第4題:讀一讀,寫一寫。
眾神的領袖宙斯得知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取走火種的消息后,氣急敗壞,決定給普羅米修斯以最嚴厲的懲罰,吩咐火神立即執(zhí)行。
(1)文中最能表現(xiàn)宙斯生氣的詞語是
。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嚴厲——( ) 吩咐——( )
立即——( )
(3)讀了課文,我知道“最嚴厲的懲罰”是
。
再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作業(yè)本》上的第4題就可以拿來教。
第4題:品讀課文片段,完成作業(yè)。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 ),讓我們看的人如入( ),(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 );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 )的。
(1)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2)讀到文中畫橫線句子時,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色?把自己的想象寫下來。
(3)文中哪句話具體表現(xiàn)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用“ ”畫出來。
但是,《作業(yè)本》里只有精讀課文的作業(yè),略讀課文的沒有。怎么辦?可以仿造,即仿造精讀課文的作業(yè)樣式由教師自己設計出作業(yè)來,為教學所用。
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刷子李》時,可以設計這樣兩個作業(yè):
1.從課文中找出帶“白”字的詞語(如“白點”“白刷”等)和帶有“果然”“居然”“竟然”的句子,先理解它們的意思,再用“果然”“居然”“竟然”分別造一個句子。
2.認真讀一讀課文第5自然段,然后想一想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作者采用的是什么寫作方法。
主要寫 。
采用的是 的方法。
再認真讀一讀課文7~9自然段,想一想這三個自然段又寫了什么,作者用了什么寫作方法。
主要寫 。
采用的是 的方法。
問題二:怎樣教作業(yè)呢?
先自學,即讓學生獨自依照作業(yè)進行學習。用通常的話說,就是獨自完成作業(yè)。再互學,即在獨自完成的基礎上分小組討論交流,互相進行學習。最后群學,即匯報分享。這個過程可以用結構圖表示:獨學→互學→群學。
比如《刷子李》的第二個作業(yè),先讓學生對課文的第5自然段和第7~9自然段作靜思默想,填寫出答案(自學);再分小組交流討論,看看每個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應該如何完善答案(互學);討論結束后,請某個組作匯報展示,集體分享學習成果(群學)。
為什么一定要在“自學”“互學”的基礎上再作匯報展示?因為自學能保證學習的面,能夠讓每一個個體都正式地經(jīng)歷一次獨立學習;互學則是“互啟”和“互補”。如果說自學是初學、試學,那么互學就是深學、精學。時下,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效果不好是普遍現(xiàn)象。但原因在哪?依我看,首先就是課堂上保證不了學習的“面”,其次是學習的過程展不開或者展開得不充分。自學、互學的意義就在于:它既能夠保證學習的面,又能夠?qū)崿F(xiàn)學習過程的展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教作業(yè)”不只是把作業(yè)的性能加以改變,更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方式和課堂策略的改進。
其實,從“怎樣教作業(yè)”的具體內(nèi)涵上看,其“教”已不再是教,而是“學”。即通過“教作業(yè)”來改變或改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作業(yè)只是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一個“載體”,憑借作業(yè)這個載體來讓課堂教學變得與眾不同。
問題三:不同在哪里?
“教作業(yè)”讓課堂趨于簡單。第一,環(huán)節(jié)簡單。課堂教學變得沒有那么多環(huán)節(jié)了,教師就圍繞一兩個作業(yè)展開教學。第二,操作簡單。課上沒有什么起承轉(zhuǎn)合了,也沒有什么過渡照應了,拿作業(yè)展開“三學”(自學、互學、群學)就是了。第三,師生互動簡單。自學和互學都不需要師生互動(互學是生生互動),群學才有師生的互動。因此,它不像通常的課那樣自始至終都少不了教師和學生的“相互性”。
“教作業(yè)”讓課堂語文味十足。作業(yè)內(nèi)容完全是語文化的,教作業(yè)的過程也是語文化的——就“語文”(作業(yè))展開對語文的學習。它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這樣的課已經(jīng)沒有了“課文”,因而也就完全摒棄了由教師主導的對課文內(nèi)容的討論與分析。課堂上需要做的和只能做的,就只是學語文了。
“教作業(yè)”讓課堂實踐性凸顯。這自然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這種實踐性,是絕對有“訓練”意味的。訓練什么?訓練學生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思維能力)和思維。特別是思維,它不僅是“能力”的基點,更是“能學”“會學”的基石。
“教作業(yè)”讓課堂效率大增。整個課堂,學生都在開展言語實踐活動,不是自學,就是互學;在學習活動中,不僅有“面”的保證,還有“過程”的體現(xiàn)。因此,它的這種實踐是高強度的、高密度的和高參與度的,因而也是高效率的。
“教作業(yè)”讓課堂更像“課”。筆者認為,真正像“課”的課堂,起碼應該具備兩個要素:一是教師有“退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不是教師展示的舞臺,因此,教師的“退”“讓”是教學的應有之舉和必然選擇。課堂要徹底“還”學生以學習的時間、學習的機會和學習的權利。對于這個要素,薛法根老師的話最可以拿來作解釋:“好的語文課,上著上著,教師不見了;差的語文課,教著教著,學生不見了?!倍菍Α把哉Z”的著力。把學習還給學生了,那學生學什么呢?言語。這里,不妨先看一下“課”這個字?!罢n”是“讠”(言)和“果”的合成。為什么是“讠”加“果”?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課必須要有言語,并且要有好的言語結果(效果)?!敖套鳂I(yè)”的課首要一點就是學生的活動量大,教師的活動量??;其次便是學生所進行的都是言語實踐。所以說,它是更像“課”的。
(浙江省常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3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