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瑩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不斷改革,教育發(fā)展逐漸關注學生的思想意識養(yǎng)成。高校學習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推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高校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fā)展的中流砥柱,以國家建設為核心,實現(xiàn)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到實處。
關鍵詞:中國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8-05
一、中國夢視角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挑戰(zhàn)
1.學生理念上問題
高校大學生理念上的問題,將會對中國夢視角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阻礙,推動中國夢精神,首先需要高校大學生具有一顆赤誠的愛國心。因此,糾正學生理念偏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家發(fā)展以及民族大義是關鍵[1]。
2.學生成長性格問題
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從學生自身性格方面入手,為學生制訂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并且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然而,現(xiàn)階段的高校大學生大部分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備受家長寵愛,難以融入大環(huán)境中,個性極強,集體榮譽感比較弱。在當代大學生這樣的性格特點下,以中國夢為核心,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些困難。這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所面臨的第二個問題,為了促進中國夢視角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從學生個人性格方面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國家發(fā)展與個人之間的關系[2]。
二、中國夢視角下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1.將中國夢思想引入到思想政治課堂,轉變學生理念
第一,中國夢相關的資源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的應用是一時的,高校需要編制出特殊的教材,通過對高校大學生逐步的教育,讓學生一步步地進入到國家建設氛圍中來,積極地推進中國夢建設。
第二,在科學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需要與科技社會相互結合,才能夠實現(xiàn)高校學生思想的轉變與學習的創(chuàng)新。如對學生進行時事政治事件的學習與引導等活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歷史事件精神的領會中,還需要借助新媒體、多媒體等多種科技信息渠道,實現(xiàn)對國內、國際政治信息的了解,認識國家發(fā)展局勢,以新思想、新思路武裝自我。
2.以中國夢為核心創(chuàng)設思想政治活動,提升學生責任感
當代高校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較差,無法在中國夢的指導下,將國家發(fā)展作為己任,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勞精神。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以中國夢為核心創(chuàng)設思想政治相關的活動,切實地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真正激發(fā)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主要通過兩個階段來實現(xiàn):第一,社會責任感的內化階段。當代青年人的社會責任感內化是指,幫助青年人明確責任感,理清每一個青年人在社會中、民族中乃至國家中的位置,認清社會責任感與自身的關系。第二,社會責任感的外化階段。而社會責任感的外化是在責任感內化的基礎上,指導青年人付出行動,對社會負責。一方面通過道德規(guī)范來約束其行為, 另一方面需要通過道德行為感染學生, 使其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身上的歷史使命。
3.以中國夢為核心,引導大學生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國家發(fā)展的直接動力,當代大學生擁有先進的思想和豐富的知識基礎,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重要隊伍。以中國夢為主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助力國家科技發(fā)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為學生舉辦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如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大學生走進國產科技園區(qū)參觀等。
綜上所述,當代高校大學生個人主義較強,集體榮譽感以及社會責任感較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開展,需要借助中國夢主題,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對學生思想理念進行糾正,幫助學生養(yǎng)成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為國家發(fā)展做出應有的努力。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促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梁 珊.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與路徑探析——基于“中國夢”分析視角[J].價值工程,2016(16):17-20.
[2]齊麗麗,耿 婧.基于“中國夢”視角推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求知導刊,20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