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錦萍+李玉秀++唐惠萍+鄧莉+陳慧
[摘要] 目的 調查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病社會環(huán)境因素,為預防妊娠期糖尿病提供參考。 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回顧性抽樣調查的方法于桂林市婦女兒童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進行孕期檢查的孕婦中篩查出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為病例組,同期抽取在我院進行孕期檢查的400例正常孕婦為對照組,記錄兩組的人口學特征與社會環(huán)境狀況,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的因素分析。 結果 病例組的年齡、孕期增長體重、孕前體重都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病例組孕婦的子癇前期、早產、羊水污染與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等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病例組圍生兒的胎兒窘迫、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顱內出血等發(fā)病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單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進行優(yōu)生檢測、不定期孕檢、吸煙、夫妻雙方受教育水平、家庭和睦與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密切相關(P < 0.05);多因素條件性Logistic回歸法結果顯示,不進行優(yōu)生檢測、不定期孕檢、吸煙為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社會環(huán)境因素(P < 0.05)。 結論 社會環(huán)境因素在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不進行優(yōu)生檢測、不定期孕檢、吸煙為主要的危險因素,可增加孕婦與圍生兒不良結局概率。
[關鍵詞] 社會環(huán)境因素;妊娠期糖尿??;孕婦;圍生兒
[中圖分類號] R714.2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1(a)-0073-04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間發(fā)生的糖類不耐受疾病[1-2],是婦女在圍生期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妊娠期糖尿病能給孕產婦和胎兒、新生兒帶來許多不良影響,并由此產生一系列并發(fā)癥和后遺癥[3-4]。有研究表明,如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在妊娠期間得到及時處理,母兒的預后會得到明顯改善[5-6]。為此提高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認識,全面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影響因素,對改善母兒預后意義重大[7-8]。以往關于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大多從患者自身情況和遺傳方面進行分析[9-10],而對于社會環(huán)境因素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選擇妊娠糖尿病患者與健康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對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進行分析,以期為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學研究提供線索。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回顧性抽樣調查研究方法于桂林市婦女兒童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進行孕期檢查的孕婦中篩查出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為病例組,均符合2010年國際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組織(IADPSG)推薦的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11]。抽取同期在我院進行孕期檢查的400例正常孕婦作為對照組。
兩組孕婦均為桂林地區(qū)常住人口,單胎妊娠。排除標準:妊娠前有肝臟、高血壓、糖尿病、腎臟及其他內分泌疾病者;有先天性心臟病、婦科腫瘤等病史者;服用過可能干擾孕婦體內葡萄糖代謝的藥物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調查內容
采用統(tǒng)一問卷對兩組孕婦進行調查,調查內容除了孕婦的年齡、身高、體重、既往患病史和妊娠史以外,重點調查社會環(huán)境因素,包括孕前是否進行優(yōu)生檢測、孕期是否進行保健檢查、日常作息時間是否規(guī)律、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是否吸煙、是否飲酒、居住在城市或者鄉(xiāng)村、人均居住面積、室內通風情況、室內日照情況、夫妻雙方文化程度、人均家庭收入、職業(yè)、職業(yè)有害因素接觸情況、日常人際關心情況、自我感覺懷孕后家庭特別是丈夫是否對自己關心等情況。
同時調查孕婦的妊娠結局與圍生兒預后情況,其中妊娠結局包括早產、胎盤早剝、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羊水污染、產后出血等;圍生兒結局包括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低體重兒、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癥等。
1.3 調查方法
調查過程中告知研究對象該調查資料除了進行科研研究外,不會泄露第三方,保證研究對象的隱私權,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可靠性。并篩選調查結果,排除調查資料不完善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妊娠期糖尿病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非社會環(huán)境因素比較
經過調查,在非社會環(huán)境因素中,病例組的年齡、孕期增長體重、孕前體重都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2.2 妊娠期糖尿病社會環(huán)境影響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對妊娠期糖尿病社會環(huán)境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賦值如下:吸煙:是=0,不=1;定期孕檢:是=0,不=1;優(yōu)生檢測:是=0,不=1;夫妻雙方受教育水平:夫妻一方為大學及其以上文化程度=0,夫妻雙方為大學以下文化程度=1;家庭和睦:是=0,不=1。
結果顯示,不進行優(yōu)生檢測、不定期孕檢、吸煙、夫妻雙方受教育年限、家庭和睦與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密切相關(P < 0.05)。
2.3 妊娠期糖尿病社會環(huán)境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中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不進行優(yōu)生檢測、不定期孕檢、吸煙為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社會環(huán)境因素(P < 0.05)。
2.4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病例組孕婦子癇前期、早產、羊水污染與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2.5 兩組圍生兒結局比較
病例組圍生兒胎兒窘迫、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顱內出血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間首次發(fā)現或發(fā)生的糖代謝異常。妊娠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過程,在妊娠時,孕婦體內的多個系統(tǒng)都會發(fā)生生理變化以便于適應胎兒生長的需要,為此孕婦容易出現致糖尿病傾向[11]?,F代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包括慢性炎性反應、胰島素抵抗、遺傳因素、分娩缺陷、代謝紊亂等[12]。妊娠期糖尿病易引起較多的并發(fā)癥,比如早產,也會促使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巨大兒等發(fā)生率的提高[13]。
妊娠期糖尿病明確的危險因素包括不良孕產史、肥胖、高齡產婦等。本研究顯示,病例組年齡、孕期增長體重、孕前體重都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有研究顯示,孕前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特別是孕前肥胖的女性較孕期增長體重更容易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生;肥胖者有較高的葡萄糖不耐受性,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致使胰島過度勞損,誘發(fā)糖尿病[14-15]。
在生物-醫(yī)學模式轉變?yōu)樯?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今天,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社會因素是指影響人們健康和疾病的各種社會性因素,包括文化、人口、科技、社會道德、衛(wèi)生立法、政治、經濟、生活方式、社會行為和性格心理等內容[16]。本研究單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進行優(yōu)生檢測、不定期孕檢、吸煙、夫妻雙方受教育水平、家庭和睦與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密切相關(P < 0.05);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進行優(yōu)生檢測、不定期孕檢、吸煙為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社會環(huán)境因素(P < 0.05)。受教育程度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生關系尚有爭議。有研究認為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會主動增加飲食的合理性,均衡孕期營養(yǎng),進行定期檢查,從而減少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生[16];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受教育程度與妊娠期糖尿病關聯不明顯[17]。香煙中的尼古丁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孕婦吸煙的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生率為4.4%,非吸煙的孕婦為1.8%。定期孕檢、優(yōu)生檢測是預測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家庭和睦能影響孕婦的情緒,焦慮情緒容易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生[18-19]。
本研究顯示,病例組孕婦子癇前期、早產、羊水污染與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孕婦血糖長期處于異常高值,會導致膽酸通透性降低,膽汁不能順利通過肝細胞膜,可能增加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的發(fā)生率[20]。妊娠期糖尿病也會導致小血管內皮細胞變厚、血管腔狹窄,進而減少組織血供,促使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可能導致子癇前期發(fā)生率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高血糖可刺激胎兒胰島素分泌增加,影響胎盤絨毛干胎兒側小動脈血液循環(huán),導致胎兒高胰島素血癥,加重胎兒宮內缺氧[21]。母體內高血糖水平,會刺激胎兒自身大量分泌胰島素并促進胎兒代謝增加,從而分娩出巨大兒。并且由于新生兒不再暴露于高水平的母體高血糖狀態(tài),也會導致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低血糖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22-25]。
在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措施中,醫(yī)護人員應重視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知識的宣傳、教育與指導,對孕前育齡婦女及孕婦進行系列講座,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強孕婦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認識,培養(yǎng)正確的生活習慣。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讓孕婦參加適當的體力活動,禁止吸煙,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生率。
總之,社會環(huán)境因素在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不進行優(yōu)生檢測、不定期孕檢、吸煙為主要危險因素,可增加孕婦與圍生兒不良結局概率。
[參考文獻]
[1] 王紅梅.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分娩后血糖異常的相關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6,43(7):80-81.
[2] 朱毓純,朱微微,魏玉梅,等.妊娠合并糖尿病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相關性:北京地區(qū)15家醫(yī)院整群分層抽樣研究[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6,8(5):264-267.
[3] 肖輝云,于佳,劉裕,等.妊娠期糖尿病不增加雙胎妊娠不良圍產結局風險[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16,19(5):345-349.
[4] McCloskey L,Bernstein J,Winter M,et al.Follow-up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an urban safety net hospital:missed opportunities to launch preventive care for women [J]. J Womens Health (Larchmt),2014,23(4):327-334.
[5] 蘇日娜,朱微微,魏玉梅,等.北京地區(qū)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情況及妊娠結局的回顧性調查[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16,19(5):330-335.
[6] Dahanayaka NJ,Agampodi SB,Ranasinghe OR,et.al.Inadequacy of the risk factor based approach to detect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J]. Ceylon Med J,2012,57(1):5-9.
[7] Oken E,Morton-Eggleston E,Rifas-Shiman SL,et al. Sex-Specific Associations of Maternal Gestational Glycemia with Hormones in Umbilical Cord Blood at Delivery [J]. Am J Perinatol,2016,8(4):113-119.
[8] 王媛媛,張龑,李蓉,等.妊娠早期母體肝臟代謝水平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性[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6,8(5):268-271.
[9] Eslamian L,Akbari S,Marsoosi V,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maternal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n fetal growth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J]. Iran J Reprod Med,2013,11(4):325-334.
[10] 魯花麗,于堅偉,程雪芹.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血糖水平孕婦的臨床特點與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6,8(5):12-15.
[11] Zhao Z,Barcus M,Kim J,et al. High Dietary Selenium Intake Alters Lipid Metabolism and Protein Synthesis in Liver and Muscle of Pigs [J]. J Nutr,2016,7(27):113-119.
[12] O'Reilly SL,Dunbar JA,Versace V,et al. Mothers after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Australia(MAGDA):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Postnatal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J]. PLoS Med,2016,13(7):2092-2098.
[13] 謝諾.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45(5):476-477.
[14] Katulanda P,Hill NR,Stratton I,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Diabetes Risk Score for screening undiagnosed diabetes in Sri Lanka(SLDRISK)[J]. BMC Endocr Disord,2016,16(1):42-48.
[15] Pennington AV,O'Reilly SL,Young D,et al. Improving follow-up care for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gestational diabetes:perspectives of GPs and patients [J]. Aust J Prim Health,2016,6(25):518-522.
[16] 劉娟,徐建祥.臨沂市妊娠期糖尿病篩查結果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5):426-430.
[17] Zhang Y,Shao J,Li F,et al. Factors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redicting the Needs for Insulin Therapy [J]. Int J Endocrinol,2016,7(8):114-162.
[18] Han Y,Zheng YL,Wu AM,et al. Effects of management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with normal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on pregnancy outcomes and placental ultrastructure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Endocrine,2016,8(2):99-105.
[19] 張碩,宋薇薇.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分娩巨大兒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6,27(3):215-218.
[20] Ye D,Fei Y,Ling Q,et al. Polymorphisms in TCF7L2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J]. Sci Rep,2016,28(6):686-691.
[21] Shen Y,Hu HD,Taylor B,et al. Early Menarche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t First Live Birth [J]. Matern Child Health J,2016,7(25):304-311.
[22] 池鴻斐,黃引平,王沁芳,等.妊娠期糖尿病的不同診斷標準對母嬰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5,24(11):108-111.
[23] 侯磊,王欣,鄒麗穎,等.1268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圍產結局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6,44(4):38-40.
[24] 余小春,沈忠.常山縣妊娠期女性生殖系統(tǒng)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國性科學,2015,24(4):93-96.
[25] Zhu Y,Mendola P,Albert PS,et 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axis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A longitudinal study in a multiracial cohort [J]. Diabetes,2016,7(28):45-51.
(收稿日期:2016-08-02 本文編輯:程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