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浩 陳麗萍 游媛
【摘要】 目的: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重癥在臨床的治療狀況進行研究。方法:根據(jù)患者發(fā)病實際情況,將60例ICU臨床治療的ARDS患者分成兩組,肺內(nèi)源性組(30例)、肺外源性組(30例)。都采取ICU臨床治療方式,再通過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肺外源組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ICU時間、1周內(nèi)死亡率均優(yōu)于肺內(nèi)源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ICU患者臨床死亡率較高,需針對患者不同發(fā)病原因采取對癥治療和機械通氣治療,以提高治療的效果和對工作人員的滿意度。
【關鍵詞】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ICU; 療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2-0127-02
臨床表明,ARDS的治療狀況是難以控制,需要進行分類分析和研究[1]。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一般包括肺內(nèi)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對ICU中ARDS的一般治療方法差異較大,可是難度非常高,通常表現(xiàn)為死亡率過高,甚至會達到一半,而且治療流程比較繁瑣。在治療中,ARDS病癥是一種高風險并難以控制的重癥,患病后患者都應該采取ICU急救治療手段。提高對ARDS的ICU臨床治療手段及方式進行認真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的治療意義。所以,需要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分析和探究,具體的情況見下面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接受ICU的60例ARDS患者信息收集為一般因素。全部患者都滿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相關診斷要求[2]。全部的患者相關指數(shù)都達到相應的要求,肺動脈值接近18 mm Hg,X線胸片表現(xiàn)彌散性的現(xiàn)狀。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將60例患者分為肺內(nèi)源性組30例和肺外源性組30例。肺內(nèi)源性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63.1±3.5)歲;肺部感染31例,誤吸4例。肺外源性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62.4±2.9)歲;膿毒癥20例,多發(fā)外傷6例,重癥胰腺炎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通過呼吸機顯示和記錄的相關數(shù)據(jù),利用無創(chuàng)面罩式呼吸機和采用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與呼吸機協(xié)助工作,使得小潮氣量維持8 ml/kg左右,PEEP的原來值為6~18 cm H2O;氣道的最大值在38 cm H2O,其中壓力需要小于32 cm H2O[3];機械通氣的需要考慮對原發(fā)病癥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預防感染或進一步惡化。一般的治療指標就是臟器功能的效果和作用以及護理的情況,同時,針對患者發(fā)病實際情況,根據(jù)患者尿量的多少,如果是尿量較少或腎功能低下的患者需要采取血液凈化治療。針對腎功能低下的癥狀患者,應當采取相應的特殊的治療方式進行治療。發(fā)現(xiàn)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得到好轉時,利用氣管插管或者切開通氣來進行控制,以及使用轉換的面罩進行測試檢查,著重檢查高碳酸血癥和pH值的兩個指標是否符合要求。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測定血氣,每隔1 h,記錄患者的治療情況[4]。
1.3 觀察指標
兩組住ICU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死亡率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選取SPSS 18.0軟件進行簡化運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在ICU的時間和機械通氣的時間進行比較
兩組住ICU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根據(jù)上述治療效果情況可知,住ICU期間兩組患者的總死亡率差異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肺外源性ARDS和肺內(nèi)源性ARDS在癥狀、原因等方面有著不同點。肺外源性ARDS中引起肺間質(zhì)水腫,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相比于肺內(nèi)源性ARDS較少。對于肺內(nèi)源組的患者,在進行7 d治療后死亡率還是較高。肺內(nèi)源性ARDS患者肺組織彈性效果提高值也明顯相比肺外源性ARDS患者的情況更高[5-6],針對腎功能低下的癥狀患者,應當采取相應的特殊的治療方式進行治療。發(fā)現(xiàn)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得到好轉時,利用氣管插管或者切開通氣來進行控制,以及使用轉換的面罩進行測試檢查,和該報告的分析情況是相符的[7]。所以,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需要迅速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相關的病癥應對的具體方案、利用機械通氣處理和藥物治療進行治療和護理。
ARDS包括肺外源性與肺內(nèi)源性,應該是肺部自身的病變或臟器損傷帶來的癥狀[8]。肺外源性ARDS中引起肺間質(zhì)水腫,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相比于肺內(nèi)源性ARDS較少。所以,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需要迅速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相關的病癥應對的具體方案、利用機械通氣處理和藥物治療進行治療和護理[9]。在本次研究中,利用機械通氣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ICU患者進行治療,加之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動脈血氣進行觀察,并對患者病情進行實時監(jiān)控,跟蹤患者病情變化,這樣一來,如果出現(xiàn)問題可以及時的發(fā)現(xiàn)與處理;治療過程中,做好對呼吸道的護理,進行排痰與加濕,以免患者出現(xiàn)呼吸道阻塞情況;嚴格管理機械通氣,并始終秉持無菌的觀念,以防止醫(yī)源性感染。
目前,治療ARDS的一般的措施為在ICU中實施一般的機械通氣治療,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用一定的藥物進行治療和護理[10]。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等指標為患者的治療效果提供參考,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得到提升。同時,在治療過程中,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機械通氣與藥物等治療。采取合適的高效的措施和方案,對不同原發(fā)病的分析和機械通氣治療,以此來保證其生存質(zhì)量,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ICU患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對ICU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所以應當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原發(fā)病對癥治療以及機械通氣治療,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參考文獻
[1]周云.早期應用呼吸機對ICU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11(30):98-99.
[2]林莊,盧國良,孫沛.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新進展[J].中國藥業(yè),2011,20(16):93-95.
[3]劉大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機械通氣策略[J].山東醫(yī)藥,2009,45(7):101-105.
[4]錢桂生.急性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9,46(4):121-126.
[5]張濤.對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進行急救治療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5(7):350-351.
[6]牛文凱,柏長青,李艷,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ICU臨床治療56例分析[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0(12):21-22.
[7]杜斌,席修明.呼氣末正壓與急性肺損傷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贊成:急性肺損傷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應使用高呼氣末正壓[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5,85(1):65-67.
[8]李靜,陳正賢,劉寬.氣道內(nèi)超聲掃描評估支氣管和肺內(nèi)占位性病變對支氣管壁的侵犯深度[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36(3):109-113.
[9]姚尚龍.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研究進展[Z].2009國際麻醉學基礎與臨床研究論壇[C].2009國際麻醉學基礎與臨床研究論壇,2009.
[10]陳雯,許國根,陳穎,等.急性肺損傷患者中性粒細胞凋亡變化的研究[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7,36(3):165-168.
(收稿日期:20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