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與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密切相關的。在化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分析并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規(guī)律,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情感,以促進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心理特點;化學教學;科學素養(yǎng)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1-0025-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07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fā)展的需要?!本邆淇茖W素養(yǎng)的人應該具有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情感以及基本的科學探究能力等[1]。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呢?我們知道,學習是一種認識、情感、意志以及行為等有機結合的整體心理過程。因此,我們可以依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并結合學科的具體特點,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其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情感。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筆者做了如下嘗試以促進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因此,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自由、輕松的氣氛,教師應努力營造出師生間自由、平等的氛圍。青春期的學生們自我意識強烈,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幫助學生表達出自身的實際想法,輕松愉快地與教師交流,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能緩解學生緊張的心理壓力,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化學教學中來。對于教師而言,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有助于幫助其全面認識學生的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案例一:在教學中,筆者經常創(chuàng)設平等互換的對話語境,“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你能幫助老師想想其他辦法嗎?”鼓勵學生與教師平等對話,或對教師的觀點提出評價和質疑,或提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探究方法。在教師關愛信任的眼神以及虛心接受建議的態(tài)度下,學生得到了肯定,備受鼓舞。在這樣融洽、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中,學生自始至終能感受到溫暖、體會到成功,有利于保護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相反,在冷漠、緊張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中,學生會陷入不良的情感氛圍之中,學生的思維勢必會受到束縛。
二、創(chuàng)設合理有效的學習情境
沒有情境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如果把知識的學習置于具體的化學情境中,不僅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更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發(fā)揮了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瘜W情境創(chuàng)設的價值在于激發(fā)了學生獲得知識的興趣與動機,讓學生經歷一個化學問題的發(fā)現、解決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習變得更有效。在化學教學中,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很多種,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采用生活實際、化學實驗、科學史實以及化學問題等不同的情境。合理有效的學習情境需要具備直觀生動、富有探究性等特點,才能幫助學生產生求知若渴的心理需求。
案例二:在學習“氮及其化合物”一節(jié)時,筆者表演了化學魔術“空瓶生煙”——將分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立刻出現空中生煙的奇妙現象。當學生看到這些奇妙現象時,立即振奮精神,興趣倍增,心中急于探究神奇現象背后的奧秘。這樣的學習情境將神奇的魔術與書本知識緊密地聯(lián)系了起來,燃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此時,教師再設置疑問:“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現象?”等問題。在他們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條件下,因勢利導,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和欲望。
三、踐行豐富多彩的實驗探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也是重要的化學教學手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不僅能探索化學知識,還能夠提高其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開展實驗探究活動有助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探求知識的寬松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探索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2]。在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中,學生的實驗興趣由“觀察型——操作型——探究型”慢慢轉變,積極探索、不畏艱難、勇于創(chuàng)新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被逐步培養(yǎng)起來,為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造了必備條件。
案例三:在學習“原電池”時,筆者提前布置每四名學生自主設計、合作完成家庭小實驗——“制作果蔬電池”。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們自己查閱資料、動手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體驗了科學探究的樂趣。課堂上,學生們熱烈地交流著不同的設計方案、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以及發(fā)現的問題,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構成條件以及實際應用等問題在討論中一一得到了深化領悟。實驗探究的過程加深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態(tài)度和精神,以幫助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四、搭設由淺入深的發(fā)展性問題
問題是科學的源頭,沒有問題,學生就不會有科學探究結果的思維活動。但是如果設置的問題起點過高,或者難點過大,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探究、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學生望而卻步。因此,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設置不同類型的問題。有些問題平易近人,學生易于著手、打開思路,便于利用其最近發(fā)展區(qū)以推動思維的持續(xù)性發(fā)展;而有些問題通過“海問、點問、追問”的形式,循序漸進,便于學生發(fā)現問題、生成問題并解決問題。
案例四:檢驗SO42-是元素化合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也是一個可以持續(xù)深入思維的發(fā)展性問題。筆者嘗試引導學生作如下深入思考探究。
問題1:怎樣檢驗一瓶無色溶液中是否含SO42-?
問題2:向待測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可以判斷待測液中一定含SO42-?
問題3:先滴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滴加鹽酸后沉淀不消失,這個方法對嗎?
問題4:檢驗SO42-應該用哪些試劑?加入的順序怎樣?
問題5:可以用稀HNO3和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檢驗SO42-的存在嗎?為什么?
當面對“問題1”,立刻會有學生回答“滴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就可以證明”,可是立刻又有其他學生質疑。而這個問題恰恰是學生思維的障礙點,于是筆者引導學生將質疑升華為學習的動機和需求,將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突破難點。學生的問題意識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層層推進中,學生一步一步分析“問題2”“問題3”,進而順利地解決了“問題4”。這時,筆者繼續(xù)搭設臺階拋出“問題5”,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思維品質。在順利解決前述一系列問題的喜悅中,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增強了學生持續(xù)探究的動力,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
五、構建形式多樣的評價體系
愛迪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傳統(tǒng)化學教學重知識目標,輕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教學評價以紙筆測驗為主,過于注重量化結果。這樣的評價體系使得部分學生缺乏自信,思維的積極性得不到釋放,長此以往,將不利于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構建多樣化的評價體系,重視評價目標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師評相結合,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鼓勵性的學習環(huán)境。在成功的體驗中,學生時時處處能獲得學習的愉快感,逐步建立學習的自信。
案例五: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易錯、難記。筆者在其教學中的片段如下:
[師]請思考下列常見的酸堿鹽之間,哪些能兩兩之間發(fā)生化學反應?如果能發(fā)生反應,請寫出對應的離子方程式。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碳酸鈣粉末 硫酸銅溶液
[師]這幾個小老師真不錯,看來“從微觀角度分析離子反應的實質來書寫離子方程式”這個方法方便又準確。那么你能嘗試歸納離子方程式書寫的一般步驟嗎?
在離子方程式書寫的演練教學中,教師構建多種評價方式——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在這樣的評價方式中,學生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得到了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如“生1——互評”“師評”),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同時,通過自評、互評的方式指出了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如“生2——自評”“生3——互評”),學生心理上易于接受,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維持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在這種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中,學生輕松快樂地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技能。
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中說過:“教師關于有效教學的知識,很大程度上是屬于心理學的。教和學是心理過程,而懂得這種過程的教師便能更好地發(fā)展有效學習的程序和技術與效力?!痹趯嵺`中我們發(fā)現,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化學教學中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化學學習心理氛圍。伴隨著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課堂變得富有生機和活力,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變得更為高漲。作為化學教師,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學生的心理活動,找準“切入點”,繼續(xù)探尋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英鋒,張永安.新《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理念[J].學科教育,2004(11):41-45
[2] 李多.探究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化學教與學,201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