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勝
摘要:隨著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各個學科的教學改革也在逐步展開。政治這門課歷來被學生認為是枯燥無聊的課程,學生在面對政治課程中的定義和大段論述時很難將其運用到實際操作中,這導致了學生的政治學習與生活脫節(jié),這不是政治課程設立的最初目的。因此,高中政治課程的改革十分有必要。本文將著眼現下政治課程中暴露出來的教學問題,并這對這些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讓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的。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程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52-01
隨著各科的教學改革的展開,高中政治教學的新課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實,可是,現行的教學模式教授學生的知識仍然無法很好地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傳統(tǒng)教學中"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一些課堂中還是存在。這讓很多學生仍然感覺政治課是枯燥沉悶的。筆者今天將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解決策略。
1.現下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下政治教學讓人感到沉悶,不是教學中某一方單獨導致的,而是在教學中涉及的各方面都有責任。因此,想找到這些問題的原因,也要從多方面進行考量。
1.1 教師主導地位的弱化?,F在有很多學校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弱化教師的主導地位,以為這就是遵循了課改的精神,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政治教學改革不僅僅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課堂中不能只要求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討論知識,而不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不在課堂中與學生合作學習,就會導致二者之間缺乏交流溝通。久而久之,學生的自由是得到了實現,可是學習的水平依然無法得到提高,教學的目標也沒有實現。這樣的情況只可能導致學生最終對學習喪失了信心,從而厭倦了學習。
這樣的問題是由于教師沒弄清楚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導致的。課堂由教與學兩方面構成,不能單方面強調學的重要性,而弱化了教的作用。教師應該把握自己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
1.2 考核方法與現實脫節(jié)。應試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中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應試會影響到課堂教學中的很多方面。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教師把讓學生應付高考作為首要的教學目標,很多教師在教學改革中,只是變更了教學的內容,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依舊和以前一樣。政治課被上成了純理論課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全憑一張卷子來審核。這必然會導致學生對政治課產生厭學的情緒,必然會讓政治課背上"枯燥、無聊"的名聲。
1.3 教學內容不接地氣。雖然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學以致用"的古訓,可是,很多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仍然是將知識束之高閣,不夠接地氣,學生在學習之后也不知道自己學到的知識到底有什么用,說到底,在考試之后不過廢紙一張。
其實,作為人生的一個重要時期,高中階段是一個人的三觀養(yǎng)成的黃金時期。而政治課程的內容其實就是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三觀體系,這對于學生的為人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應試教育的大旗下,很多的教師、家長,甚至學生自己都把成績作為第一目標。大家都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學生學習政治的主要方式就是死記硬背,許多的思想和觀念甚至脫離了這個時代,完全看不出一個青年應有的希望與朝氣。
2.解決政治教學中問題的策略
上述三種問題在現在很多學習的政治課堂中都比較普遍,很具有代表性。作為教育者,在意識到這些問題之后,就必須要找到相應的策略來改進現在的教學狀況,達到我國對于高中生的培養(yǎng)目標。
2.1 讓學生對政治學習感興趣。大家都知道,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認真地投入到政治課的學習中去,政治教學的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現在高中政治課的主要內容分為四個方面:經濟學、政治學、文化生活和哲學。
關于經濟學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到的實例很多。學校里的商店、學校門口的小飯店,他們都是什么經濟類型,在他們的經濟類型中,每個人都扮演哪些角色,這就可以為學生具體地講解不同經濟形態(tài)的構成問題。學生在平時的消費中,一定會涉及到貨幣的交易,那么針對這些日常生活中都會存在的行為,教師就可以講解市場交易的原理等知識。
政治學主要包含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政府機關的構成,社會契約的形式和重要性。學生了解了這些,就可以對其生活的社會有一個真切的了解和認知。教師在講課時就可以舉身邊的例子給大家來理解,比如每年三月份都要召開的兩會,兩會的委員們在國家權力體系里是怎樣的構成,他們都負責哪些事情,他們的提案又會對我們的現實生活造成哪些影響,這都是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在文化生活的教學中,目前教育界很注重運用鄉(xiāng)土資源進行教學。比如在北京,市民們普遍喜歡聽京??;在蘇州,昆曲是當地的本土劇種;在天津,皮影戲和相聲是市民常常會接觸到的文化表演形式。教師在講授文化生活課程內容時,讓學生從身邊的文化現象出發(fā),去理解課程內容,就會事半功倍。
關于哲學,看起來是理論占主導,可是,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其實是來源于生活的。教師隨便就可以找到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理論。比如,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就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缺少了任何一方,課堂就不會存在。這種非常具體鮮活的例子,會讓學生很直觀地理解抽象的哲學概念。
其實,只要用心教研,教師就可以從生活中找到很多具體的例子為學生豐富政治常識。
2.2 教師要擴充自身知識含量。教授政治課程需要教師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上文講到,政治課程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教師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含量,才能在人格上首先具有感染力,然后才能在課堂中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進行政治課程的學習。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研中,應該時刻擴充自己的知識、關注各個領域的前沿信息,勤于學習,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還應該時刻意識到哪些內容是對教學有價值的,并將有利于教學的內容收集整理,在課堂中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開拓視野。這樣才是上文所說的教師與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正確形式。同時,教師要時刻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政治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深入自己對課改的認識、加深對課改的了解,并對于改革做出合理的規(guī)劃,積極地探索政治課程與素質教育、與當下社會環(huán)境相結合能產生的新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政治教師,也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3 為學生樹立信心。在今天的社會中,很多新的技術都在快速地發(fā)展,在不經意間就會進入我們的生活,然而受到教材更新的限制,很多新技術沒能及時地運用到教學之中。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關注新技術的發(fā)展,并鼓勵學生打開思路,嘗試將自己感興趣的新技術運用到教學當中。在今天,全息投影、3D打印、虛擬現實等技術的出現,讓我們可以更快速地獲得很多直觀的新鮮體驗。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如果可以將這些新技術運用到教學之中,一定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教師將課堂引向學生感興趣的領域時,學生對于學習就會產生信心,在這同時,教師要適時地給予學生鼓勵,看到學生的進步,肯定學生的思考和成績,這樣學生才能夠樹立足夠的自信,學習的效率才能提高。
綜上,目前政治教學的改革中確實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只要教師肯認真教研、相信學生,為學生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政治教學的目標就可以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 張大為.淺談"生活化"融入鄉(xiāng)村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具體舉措[J].新課程(下).2016(09)
[2] 林鳳瓊.讓政治課綻放無窮魅力——淺議怎樣增強高中政治教學的吸引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1)
[3] 劉海.基于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政治課堂轉向[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