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梅
【摘 要】要想使課有活力,就要持續(xù)不斷地給學生新鮮感。方式翻新,方法創(chuàng)新,都能不同程度地給學生新鮮感,使學習的過程打動人心;而內容設計富有思考性,更能促使學生不知疲倦地沉浸在探索新知、追求能力及品位新提升的樂趣中。
【關鍵詞】初三英語;復習課;有效方法
一、注意課與課之間方式上的翻新
1.做得對不等于做得好。不顧學生的需要與感受,孤立地準備一節(jié)又一節(jié)的“好”課,只考慮自己如何抓緊時間完成一個又一個復習、訓練任務,天天老面孔、老服裝、老腔調、老花樣,當然令有些學生不愿上課而寧愿抓緊時間與同學再打鬧一下、再說上一句閑話。我想到,每日艷陽高照也未必總令人開心,再美的歌曲也不能老聽,再香的菜肴總會吃厭,再好的地方也不能老呆在其中不出去逛逛。
2.人人需要得到及時調節(jié)。同樣的道理,再好的課堂模式也要準備有多種變換方式以供交替使用。比如導入環(huán)節(jié),假如前一次課是以嚴肅性、科學性較強的疑問激趣法導入的,這一次課就可考慮換用融知識與活動為一體的游戲、比賽法導入;昨天用的是有聲語言引人入勝地導入,今天就可嘗試以無聲的板書呈現(xiàn)錯句、錯題吸引學生眼球;大部分時候用生動直觀、容量較大的課件導入,偶爾也別忘了用用傳統(tǒng)的朗讀、背誦、默寫檢查法開始……注意到形式,盡管有時只是來得及講究一下方式上的翻新,我感覺復習效果也會大有改觀。
二、創(chuàng)新復習課教學藝術
1.“我來做老師”。請學生嘗試做小老師,復習基本短語、基本句型,講評試卷等。課上在基礎較好的那部分同學中隨機抽學生到前面做“老師”。目的是復習基本短語、基本題型。學生準備得認真,有的也稱的上作風嚴謹,應該說效果不錯。
2.“兩兩單挑”。目的是復習錯題,避免再犯同樣的錯。人都有競爭的意識,讓學生互出錯題,同桌“PK”,緊張、刺激。
3.“故事接龍”。目的是開拓學生視野,綜合提升能力。將復習的重點短語和句型以聽寫方式讓學生寫在黑板上,然后按座位順序一人一句口頭編故事并盡量用上所復習的知識點??凑l反應快,句子準確而且有趣。實踐證明,學生非常感興趣,不善于開口的學生也不得不講英語了,復習過程扣人心弦,效果明顯。
三、讓教學內容富含思考性
1.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總結英語語言現(xiàn)象,探尋、利用英語語言規(guī)律。要想使復習課真正不令人厭倦,就首先要讓學生思考、理解復習活動的重大意義。我指導學生,復習不是枯燥的重復,而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將平時零散學習的知識系統(tǒng)化,將淡忘的知識熟練化,補齊所缺的知識使自己全面化;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歸納、總結、提煉英語語言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其中隱含的規(guī)則、規(guī)律,然后順應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創(chuàng)造言語,表達感情,描述生活,描述世界;中考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處處有考場,要通過研究考試題型,總結應對策略,加強專題訓練,勇敢接受人生第一搏的考驗,學會準確化、系統(tǒng)化掌握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如復習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時,可先舉出以下句子:
I have cleaned my shoes. We have found the boy. They have done my homework.She has seen the film.The boy has dropped the book on the floor.
I have studied English.
讓學生根據(jù)例句自己來總結歸納出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的構成,而且提示學生每個句子的言下之意,如:我已擦了鞋子,(現(xiàn)在我的鞋子很干凈)。我們已找到了那個孩子,(現(xiàn)在不用為他擔心)。他們已做了作業(yè),(知道作業(yè)的難易了),他看過這場電影,(知道電影是否好看)。男孩的書掉到了地上了(現(xiàn)在書在地上),我已學英語(懂—點英語)。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得出現(xiàn)在完成時該怎么用,自己分析出現(xiàn)在完成時是動作發(fā)生在過去,但要強調的是對現(xiàn)在造成的影響或產生的結果。且通過加橫線的單詞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復習總結規(guī)則與不規(guī)則動詞的過去分詞的構成規(guī)律。因為是自己總結出來的,所以容易記牢,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求同思維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2.結合備戰(zhàn)聽力、口語,鼓勵學生時時、處處思考“How to say that in English?”營造說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英語思維。
結合課文復習內容,適當選擇教唱英語歌曲。我告訴學生,英語作為一種國際交際語言來學、用早已成為一種定勢,而交際的前奏就是思維。語言是真正直接與思維聯(lián)系的:把人思維后的結果及過程記錄下來,這樣才使交流成為可能。如此看來,思維與語言的關系實在密切,要真正學好英語,首先要培養(yǎng)自己的英語思維能力,要具有較強的英語思維能力,就要力爭使英語使用生活化。試想,為什么我們學漢語比學外語要容易得多?那是因為我們有一個良好的母語語言環(huán)境,所以我們要盡可能讓自己“浸泡”在英語當中,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用英語說的環(huán)境。
四、運用閱讀訓練,使學生在思考中享受文本
如今的中考試題要求各類閱讀文章占據(jù)絕對大的篇幅和比分,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經(jīng)常、甚至每天進行閱讀訓練。但反思自己這些年的經(jīng)驗教訓,我覺得訓練閱讀不能功利化地為了中考而閱讀,試圖靠搞題海戰(zhàn)術,不加過渡地直接做題,過早核對、講解答案,一味地追求閱讀完成量,成天急功近利地想望中考出業(yè)績而要求學生上分數(shù),以致閱讀訓練完全失去生活情趣,令學生厭倦,導致應付差事性地胡亂選擇ABCD,事倍功半,欲速不達。多練是對的,關鍵是怎么練:分成哪幾個階段?發(fā)動階段怎么練、成熟階段怎么練?什么時候精練一兩篇、慢慢來,什么時候實行數(shù)篇連練、速練?
通過“引智培訓”外籍老師的課堂,我發(fā)現(xiàn)在閱讀發(fā)動階段我們應向外教老師學習:以故事導入法引入文本,“認識”主人公,思考話題;并不急于下結論說明選哪個答案錯,選哪個選項就正確,而是讓學生在試讀中先自己感受別人的生活、了解別人的想法;逐段歸納段落大意,根據(jù)學生遇到的障礙決定教師的講解需要,根據(jù)講解需要隨時繪圖示意故事情節(jié)與進程,講解難解詞語的意義,辨析選項詞與干擾詞的異同;不斷提問、交流,啟發(fā)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梳理作者思路、揣摩作者觀點,提煉文章中心思想,聯(lián)想自己和身邊的人;最后才核對每題答案。我感到這樣上閱讀課,似乎令人忘記了是在進行閱讀訓練,閱讀文章顯得很有趣,教師和學生簡直就是在享受閱讀過程。
以上是本人對激活英語復習課的一些思考和嘗試。上好復習課,使學生不僅取得中考成功,而且獲得聰明的頭腦、幸福的人生,是我們?yōu)槿藥熣叩墓餐脑?。本人愿為此繼續(xù)努力,做出新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肖長林.《教育理論》,北京教育出版社奧林匹克出版社
[2]華東師大.《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3]《中學生英語園地》,河南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