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貓
現(xiàn)在由于大城市的交通情況一再惡化,選擇自行車通勤的人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要各行其道,但是有時你要真的做到這點還真難,因為有時在自行車道上騎著騎著突然沒了。還有由于道路設計原因你不得不逆行幾百米,否則“走投無路”,這樣你就不得不“出軌”,和機動車“并駕齊驅”了。
對于很多通勤出行的騎友,并不是有很長時間的街頭騎行經驗。
可能還是剛剛從汽車里鉆出來就開始騎自行車的。個人騎自行車通勤時間超過20年(比我長的多的是,別拍我啊),經歷過各種事件,要說經驗嗎,也有那么一點點。
在這里說說,和大家分享,目的還是為了道路和諧。
馬路第一原則:遵守交通法規(guī)
這個第一原則好像說的有些多余,其實無論行人還是騎車,完完全全地遵守交通規(guī)則,我猜大家不一定都能做得到(做得到的獎勵小紅花)。比如從來不逆行,從來不闖紅燈從來不走機動車道等等,這樣的行為在理論上成立。不過,對于我,真的坦然地說,我全部都有違反過。但這些違反有時并不是刻意為之,有時可以說是逼不得已,比如有時自行車道上停滿了汽車,那我們騎車時除了騎入機動車道外別無選擇。這是現(xiàn)在作為騎行者很大的悲哀,但是我們依然要遵守交通法規(guī),為維護我們自身的安全,也為馬路上更好的騎行環(huán)境做自己的貢獻。
不要做突然和劇烈的動作
解釋一下什么叫不要做突然和劇烈的動作。我個人認為,在馬路上,無論騎車還是走路,也包括開車,有個很大的原則就是:不要突然和劇烈的做動作。為什么強調這一點?因為很多人都在路上,有人走路,有人騎車,有人開車,在一個共同的環(huán)境里面,大家盡管都是默不作聲地在一起,但實際上是有一套潛規(guī)則在左右著大家的行為。為什么多數(shù)人都在這個混沌的環(huán)境中活著?就是因為大家都遵守了這一規(guī)則。
就好比你說中文,他也說中文,都能聽的懂。在路上和各種其他運動物體在一起,實際上是用一套語言在溝通。如果大家都只懂得說中文,你非要說葡萄牙文,對不起,真聽不懂。就好比你在路上騎車子,靠著邊騎,馬路中的汽車都會假定你會一直靠邊騎。所以他不會因為看見你騎車就停下來等著你下一步會干嗎。如果你要拐彎橫過馬路了,是不是也得看看路面E有沒有來往的汽車。如果有,你可能會讓他們都過去,然后在允許的時間窗口內通過馬路,這就是一個潛規(guī)則。換言之,如果你本來在路邊騎著車,突然感受到了上帝的召喚,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拐向主路,My God!主在召喚你,快去吧。有個活生生的例子,大概10年前,夏天,我在路邊散步,一位亞裔男子騎一輛50毫升的小排量摩托車在路邊,大概是感受到了上帝的感召,我看著他在完全絲毫沒有一丁點預兆的情況下,突然轉彎向路當中行去,并且完全沒往后哪怕看半眼——堅定而果斷!正好后面開上來一輛汽車,速度不低,我看到他被撞得在空中至少有360°以上的轉體,沒戴頭盔,落到地面時頭部著地,紅白一片,瞬間掛掉。
你可以逆行、可以闖燈、可以占用機動車道,在這么做之前,請你先觀察一番,是不是條件允許你這么做,我相信大家都是惜命的,投胎來人世間不容易。所以,要照顧好你自己。在你逆行時,慢一點,看清楚,給對面來的車讓一讓,畢竟是你沒道理。在你拐彎時,看一看前后左右,打個手勢不費多少氣力。如果騎行時連打個手勢的技術都沒有,勸你回去多練練再上路。在你闖紅燈之前評估一下,是不是真過得去,如果堵一把很有可能過不去,不要冒險。在你闖進機動車道之前,伸只手出來,晃蕩一下,表明你要干嘛,如果汽車司機表示看到你了,同時還決定讓你先走,再進機動車道吧。
學好“交通語言”,盡可能地精通它
上一篇說了,無論你是走著還是跑著,騎著還是開著,只要路上不是空無一物,你就得和其他的那些移動的物體交流。不管你是愿意呢還是不愿意,這個交流是被迫的,或者是強迫的。就好像你在地球上生活必須呼吸、必須吃飯一樣。所以,甭管這門語言是討厭還是喜歡,盡可能地學好它。
問題是,這門交通語言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見過啞語吧?要是真沒見過的還是先去了解—下什么是啞語吧,之后再繼續(xù)看我們的文章。
再來說說這個啞語,都是靠比畫的結果來表達的,也許對方那動作還沒說完,你可能就明白他想表達什么了。其實,這個“交通語言”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光是會看一堆指示牌,交規(guī)倒背如流,也不能說這門“交通語言”說順溜了。說順溜的標準是:就像你和你的愛^在一起長久的生活,相互之間已經熟悉到了不能再熟悉的地步。比如她眼神往某個方向延伸,你便知道她想喝水。她一抬手動作還沒做完,你就知道她是想拿筷子還是拿水杯。一個眼神就知道高興還是不高興,快樂還是憂傷,是不是有些話想說。換到“交通語言”,你要能做到,前面的路人回頭一撇,你便知道他是想過馬路還是想停下來,前面的電動車一晃蕩就知道它是想超車呢還是想吐痰,汽車在你側面襲來,你只需掃一眼就知道汽車司機到底是看見你還沒看見,他是減速,還是加速、保持勻速。
騎車騎得好的人,和開車開得好的人其實是一樣的。你不是在騎一輛車,而是前后左右8-9臺車,甚至更多。身邊任何移動的對象都不能逃過你的眼睛,感覺、聽覺只有達到這個層次,才能算“交通語言”說好了。接下來,既然你能“說”好這門“語言”,那么,你和其他移動的對象之間的溝通不成其為問題,那無疑是會大大促進你行進的暢性。這種語言的單詞句子也有很多,不同的拐彎,不同的汽車,不同的三輪車、電動車、行人的不同行,為對應下來,都有一整套應對的方式。
會說之后,怎么說也是個問題。你既可以和對方說Hi你好,也可以說:“我KAO!看著點!”其實每一個交互完成之時,最好的方案就是有AB兩個方案。說起來可能抽象一點,舉個例子就很明白了。就像過一個路口,你直行,你左面有一些汽車排著隊右轉,你不得不從它們中間穿過。你可以用若干種方法來“說”,一種是慢慢的,感到有司機看見了你,并目有減速的趨勢,你再從他車前通過。另一種是你速度很可以,前面兩車之間有足夠的空隙,并且他們都不快,你可以毫不猶豫地加速通過。當然,還得注意對方是不是有可能突然加速,或者你沖過去到對面,有沒有其他驚喜出沒。就好比和人打招呼,既可以說你早啊,去哪遛彎,也可以說吃了沒?。繉嵲诓怀蛇€可以說些地方專用的口頭語。什么場合說什么,多種說法,都是可以的,關鍵是,得是恰當?shù)?。這需要經常性的思考、回憶、總結。別做那種騎了二三十年還只會上下車,一有點情況只能停馬路中間的那種人。如果真是這種水平,在現(xiàn)在的馬路上出交通事故的幾率還真是有點兒大。
有些人,無論騎車還是開車,一直都很快,卻從來沒什么事,有些人,什么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結果一出門就出事,為什么?就是這門“語言”說的好壞的區(qū)別了。據(jù)我知道,對于某些人來說,看移動物體不是那種連續(xù)移動,是片段跳躍的那種。如果你真是那樣的,還是走路的好。別騎車也別開車了,那屬于有生理缺陷。為了自己和大家好,為了自己能活得長點,你還是走路或者坐車吧。
說了那么多了,關于這門交通語言也沒什么實質性的描述,其實也真沒有什么再描述的,就好像拿起筷子吃飯,躺下睡覺,這都是些很自然的事情,自己體會體會吧,要真是體會半天也體會不到,那你可能真屬于不太適合上路騎車或者開車的人群吧。
忍讓再忍讓,有理讓無理
這話說出來有點憋屈是不是?真不能叫憋屈,那叫相當?shù)谋锴?。我先講兩個自己的故事。第一件,那還是我30歲以前發(fā)生的事情了,距現(xiàn)在已經很久了。有一次我走二環(huán)輔路,西向東,正常騎行,速度不慢,40km/h左右。從立交橋底下鉆過去,然后就會和右面盤橋下來的機動車并道,相信北京的車友們沒有不知道這種情況的。按照交規(guī),我們直行,機動車從最外側并道是應該讓行的。多數(shù)機動車也是這樣的。偏偏那天我遇到一小型廂式貨車,我沖過去絲毫沒減速的意思,那哥們也沒減速直接就并進來了,大家都是40~50km/h的速度,結果他差點別到我,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距離發(fā)生事故只有一步之遙。雙方也都是怒火中燒,險些大打出手。
很多事,讓一把也就過去了。不搶那一下,不賭那一把,都會少很多麻煩。以前的騎車風格比較激進,只要自己占理絕不退讓。比如我在自行車道,后面的汽車不斷地按喇叭,年輕時候的我,絕對是不會讓的?,F(xiàn)在是能讓他過就減速靠邊讓他過。過路口,我直行,如果有車要右拐,非要硬過那種,絕對讓。所謂有理讓無理,咱騎車屬于肉包鐵,碰哪都是自己疼,也不是靠碰瓷吃飯的人,都愛惜自己的羽毛,何必呢?退一步海闊天空,按老北京的話,什么都踏踏實實的,準沒錯。
密不可分的人品與運氣
該說的三點都說了,就像坦克是集火力機動性和防護力于一體的玩意兒,但是也不能保證一輛坦克在戰(zhàn)場上永不被摧毀。永遠無敵只能在游戲機的GOD模式中才會出現(xiàn),現(xiàn)實中我們永遠也無法逃避那些意外。就這些個意外,我身上發(fā)生過不少,在這里就講一件好了。
某次我在長安街,由東向西,剛過永安里路口,想超一臺電動車,之前還嚷嚷一句借光,那人也沒戴耳機,可就在我和他并行的時候,那貨突然左拐撞上我的前輪。BlRDY??!細轱轆?。]大車穩(wěn)定??!瞬間摔倒,速度還不慢,一只腳還卡進那分割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鐵柵欄里面。身E擦傷若干,腳痛得要命。撞我那司機見惹事了趕緊爬起來扶上電動車就開溜,等我爬起來回過神開追時,已經跑出了視線。忍著疼追到天安門附近也沒找見。到公司脫鞋一看,襪子前半部都被血染透了,左腳大拇指的指甲整體從恨上折斷。待指甲全部長好總用時約3年……沒錯,單位是“年”。
就這樣的事,我覺得除了上帝老天爺之類的能決定,我們凡夫俗子是無法決定的。哪怕再小心再細致,除非不出門,不過不出門也有可能遭遇不測吧。無敵模式,生活中可真沒有。比較欣慰,我戴著頭盔手套,至少腦袋撞上鐵柵欄沒讓我頓時暈厥或者失憶。戴著手套,兩手還算正常,起碼靠敲鍵盤混飯吃沒有障礙。
把自己防護得好一點。我的主力通勤車,不但配備有尾燈,還有亮度可調的前近燈和遠光燈,這一切都是為了被動的安全。盡管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命運完全寄托在別人身上,但是有些該做的,該寄托的,還是寄托吧。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足,把自己的賤命交給上帝。就到這里吧,祝大家騎行愉快。